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氣態行星怎麼解釋?人能降落在上面嗎?例如木星?

氣態行星怎麼解釋?人能降落在上面嗎?例如木星?

氣態行星沒有明顯的分界線,推測大氣層下面有金屬液態層,中心內核密度極高,但不一定是類似於地球的固態岩層(冷卻才能形成),而是類似於地心岩漿的流動體。

對於氣態行星,探測目的就不會是以是否宜居為目的。所以,根本沒有派載人航天器去嘗試登陸的必要。只需要派遣探測器收集相關研究數據,分析物質構成和整體環境即可。

載人宇航技術最大的困難是宇航員生理機能對抗宇宙環境。

如果嘗試載人飛船登陸木星,首先在接近木星時就會受到強烈的磁輻射,忽略飛船各種儀器是否能正常運轉的困難,僅航天員身體感受來說,會容易眩暈、併產生幻覺。

進入大氣層後,基本上飛船就會被壓扁。假設未來技術上能解決飛船材料問題,宇航員的身體骨骼、臟器也不可能承受得住。就更不要說還要對抗超級颶風和近達三萬度的高溫了。

氣態行星中心有密度極大的內核,而且氣態行星大氣層的氣壓大到扔塊煤進去都能被壓成鑽石,任何天體撞向氣態行星的話,都會被大氣壓壓扁。

以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為例,它由90%的氫和10的氦以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內核構成。木星的大氣層達到3000km之厚,大氣層下面有一層2.7萬公里的液態氫,再往下是金屬氫。

因此,如果人類掉在了木星上,首先你得極其耐熱,才能保證掉在木星核心之前在不被大氣層燒死,所以如果用地球來模擬,你大約需要從大約18萬米高的地方不斷加速度地摔下來。

不要說人了,任何堅固耐熱、抗壓強度高的物體撞在氣態行星上都是自取滅亡。

美國宇航局於1989年發射了一艘航天器「伽利略號」,該航天器花了六年時間到達木星,它的主要人任務就是探測木星及土星。由於燃料的消耗,且在發射前並未通過無菌處理,為免與木衛二碰撞造成污染,伽利略號被安排撞向木星摧毀,2003年9月21日,它以每秒50公里的速度墜落木星大氣層,結束了長達14年的任務。

伽利略號帶有一個探測器,任務是沖入木星的大氣,在燃燒殆盡前儘可能多的發回數據。這是個艱難的任務,與木星大氣摩擦產生高達攝氏11000多度的高溫。在打開降落傘減速之後,探測器承受了木星的風暴、高溫和巨大的壓力,最終,墜入了木星的大氣。

當然,可以通過加強技術條件來改善航天器甚至是人類的存活概率,一定程度的抗壓設計及降溫條件將使我們對這類行星加強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聶簡荀伍 的精彩文章:

人類起源真的是猿猴嗎?現在科學有新論斷嗎?

TAG:國聶簡荀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