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酌怡情太危險,乙醛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Ⅰ類致癌物!增加患癌的風險
過年喝酒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酒局天天都有也不是稀奇的事。
有朋自遠方來,不喝酒不勸酒就是不熱情不夠意思,但喝酒這件事,雖然可以活絡一下氣氛,還真的不能喝多。
飲酒時攝入的酒精經轉化後形成的乙醛,早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Ⅰ類致癌物,容易增加癌症的患病風險。
既然不能喝多了酒,那小酌怡情總可以吧。
很遺憾,小酌對身體也是有傷害的
2018年1月3日,國際性科技期刊《自然》雜誌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
研究發現,在酒精及它在機體內的代謝產物乙醛的作用下,健康的造血幹細胞會發生突變,且「永久變異」、「不可修復」。這會增加癌症的患病風險。
飲酒再也不是之前所說的,"小酌可以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機會",那麼簡單了。即使每天喝上那麼幾小口,對身體的傷害也是實實在在的,喝多喝少,都會增加癌症的患病風險。
但是一下子完全戒掉,對很多人來說是不可能的,而癌症也和很多因素有關,要說因為擔心生病而完全不喝酒,很多人都是不同意的。
還是想喝點酒,怎樣適量飲酒?
可以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議。
成年女性及65歲以上的男性,每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g;
啤酒450mL
葡萄酒150mL
38度的白酒一兩
成年65歲以下的男性,每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g;
啤酒750mL
葡萄酒250mL
38度的白酒75g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不小心喝多了,怎麼解酒?
首先,酒精在人體內代謝的過程是:酒精(主要成分為乙醇)--乙醛--乙酸--二氧化碳和水。
過程中,有2種酶的角色很重要:
乙醇脫氫酶:將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分解為乙醛;
乙醛脫氫酶:將乙醛進一步轉化為乙酸,最後代謝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其中,乙醇和乙酸都是無毒的,但乙醛是有毒的。一般人的體內都不缺乏第一種酶,而缺乏第二種酶,不能儘快地將乙醛變成乙酸,也就不能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去。
一個人的酒量,就要看這2種酶的數量和活性。
「酶」很難靠外源補充。靠吃藥物來獲得「酶」,還沒發揮作用就在胃部給分解了,是沒有用的。
而喝濃茶、喝蜂蜜、吃醒酒藥及其他「解酒藥」,只是緩解癥狀,不能從根本上避免酒精對肝臟及身體其他部位帶來的傷害,有時甚至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負面作用。
要勉強說上一種「解酒藥」,可以喝水,喝水在飲酒過程中和醉酒後,都是最樸素的解酒辦法。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喝酒上臉,是能喝還是不能喝?
可以說這是在拿生命開玩笑。
喝酒上臉,看起來臉上紅紅的。也就是其實乙醇脫氫酶的酶的含量較多或者活性較高,但乙醛脫氫酶比較少或活性低。
完成了第一個分解過程,第二個卻很緩慢,不能儘快使乙醛變成乙酸而停留在身體裡面。
而乙醛是有毒的,乙醛在血液中能擴張毛細血管,讓人心跳加速,滿面紅光,臉越紅的人,說明乙醛蓄積的越多,酒精中毒的程度越深。
這個時候最好不要喝酒或者少喝,以免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喝酒面不改色,就能隨便喝?
不一定,喝酒不臉紅可以分為2類人。
1)代謝酒精的2種酶含量都少,或者活性低
這類朋友可以說是最悲催了,不上臉被誤認為能喝,喝多了,酒精在身體內的代謝又很慢,從代謝到排出體外花費的時間也最長。
2種酶都缺乏,兩個代謝過程都要緩慢進行,所以產生乙醛的速度也較慢,沒有臉紅的現象,很容易就被灌下很多酒,喝到後期可能會臉色發白,這對身體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肝臟。
2)代謝酒精的2種酶含量都多,或者活性高
這類朋友是真的酒量大,能喝酒。喝下去的酒精能迅速被代謝成二氧化碳和水,最終以汗水和熱量的形式排出體外,喝酒對身體的傷害也最小。
這是由基因決定的,在酒局上碰到了,就只能躲了。


TAG:健客網健康問診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