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生節氣?大寒

養生節氣?大寒

2018.1.20 星期六

農曆:臘月初四

丁酋【雞】年

癸丑月 壬子日

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大寒節氣習俗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餚,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等。都知道只要大寒這個節氣一到就是奔春節,為什麼,因為下一個節氣是立春,應該劃分在另一個年頭,但是立春往往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年前立春,一種是在年後立春,所以大寒是春節前的最後一個節氣,一般都這麼認為,所以叫大寒迎年。

大寒日常養生

早睡晚起 增添衣物防寒防風

中醫指出,「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也就是說,在起居方面,仍要順應「冬藏」的特性,早睡晚起,勞逸結合,養精蓄銳。此外,俗話說:「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在「大寒」時節要注意防風防寒。衣著要隨著氣溫的變化隨時增減,比如:在出門時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適當添加外套,並戴上口罩、帽子和圍巾等。有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在「大寒」節氣應盡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門,以防晝夜溫差較大,引起疾病發作。

睡前泡腳

「大寒」時節,最好還能養成睡前洗腳的好習慣。「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熱水或葯湯先泡泡腳,以達到暢通血脈、改善睡眠質量的功效,尤其是對那些經常在夜間看書、寫作、久坐到深夜的人,臨睡前更應熱水泡腳。

溫補類、綠色類食物「雙管齊下」

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地選擇既美味,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更易被接受。中醫認為,冬季養生在飲食上首選溫補類食物,比如:雞肉、羊肉、牛肉等,其次可選一些平補類的食物,比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銀耳等。還可多吃點黃綠色的蔬菜,像:胡蘿蔔、油菜、菠菜等。由於「大寒」時期又適逢春節,一般家庭都會準備豐富的節日食物,此時還要注意避免饑飽失調,同時也可多吃點具有健脾消滯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還可多喝點小米粥、健脾祛濕粥等進行調理。

大寒養生食譜

羊肉蘿蔔粥

食材:精羊肉100~150克,粳米150克,蘿蔔1個,蔥白、精鹽各少許。

做法:

1、羊肉洗凈,切成小塊;蘿蔔洗凈,切成兩大塊。

2、將羊肉和蘿蔔入鍋,加清水同燉,除去膻味,待羊肉將熟時,取出蘿蔔不要。

3、將粳米淘洗乾淨,放入羊肉鍋里,加進蔥白煮成稀粥。加鹽調味。供早、晚餐溫熱服食。

功效:此粥具有助元陽、補精血、益虛勞之功效。

適用:適用於腎虛勞損、腰背酸痛、足膝萎弱、形瘦怕冷的虛寒症。

注意:熱盛症者,如牙痛、喉痛、便秘、尿痛者等不宜食用。

八寶飯

食材:糯米100克、大米10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蓮子20克、枸杞子20克、桂圓肉20克、大棗50克。

做法:將赤小豆、薏米、蓮子用清水洗凈,浸泡2小時,再加入糯米、大米等,用旺火蒸熟,加白糖適量食用。

功效:有健脾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適用於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芪杞燉子雞

食材:童子雞1隻(約500克)、黃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朮10克,調料適量。

做法:將童子雞洗凈,切為小塊,加入諸補益中藥和蔥姜蒜鹽酒等調料,用文火慢燉1小時,食肉喝湯。

功效:有補中益氣、滋陰助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

適用:體質虛弱、易患風寒感冒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利物業在包頭 的精彩文章:

TAG:保利物業在包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