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平之戰趙括主動出擊,秦軍沒來得及換白起,趙軍能勝么?

長平之戰趙括主動出擊,秦軍沒來得及換白起,趙軍能勝么?

如果在長平大戰之初,就使用趙括的方法主動出擊~而秦軍沒來得及換白起,趙軍能勝么?

長平之戰趙括主動出擊

即使這個假設成立,趙國也贏不了!

1,其實戰國後期打的是國力戰,也就是國家的綜合實力!而此時趙國國力跟秦國那是有差距的

2,從人和來說,戰爭比的也是領導集團,秦國從國君到文武大臣都是凝聚在一起的,可以說少有間隙,槍口一致對外。行事果斷,決策正確。秦國從上幾代主君就一直是少有的英明,反觀趙國,主君暗弱,手下大臣分派虎鬥,各種見不得他人出頭,更有甚者家恨大於國仇的話都說得出來。那基本離失敗不遠了。

3,從天時來說,秦國首先發難,更是篩選動員全國,作為進攻者,他更有準備的空間和時間。而且秦國蓄謀以久,準備一戰而削弱趙國。反觀趙國,被動應戰,畏首畏尾,壓根沒有做決戰的想法跟準備。從決策層面慢人一步,所以,措手不及,應對無策。

4,從地利來說,趙括的方法主動出擊,勢必出國遠已,延長補給,放棄陣地,失去地利。而且大軍全軍出擊,後期保障難以跟上,部隊難免散亂,不好操控。

5,從戰術而言,秦國採用了間諜戰和賄賂手法,使得趙國機密一再泄露,而且腐朽了趙國決策層,使其抱有幻想,模稜兩可。通過鼓動趙國決策層跟民眾走馬換將,達到其最終目的。不得不說秦國老謀深算,而且潛藏內部深謀已久。看來不只現代人知道信息對於戰爭的關鍵作用。

6,從歷史事件分析,帶大軍全軍出擊的成功案例比較鮮有,而失敗案例卻可以羅列。如:昆陽之戰參戰方兵力新軍43萬,綠林軍17000

淝水之戰參戰方兵力東晉北府兵8萬人 前秦嫡系兵30萬,其他兵力50萬

所以說全軍出戰,控的好是優勢,控不好就一送人頭的!

一將功成萬古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平之戰 的精彩文章:

蘇忠的長平,蘇忠的戰——讀《長平之戰》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