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藏傳佛教很重視「思所智慧」 ——藏傳佛教的修行和學習(二)

藏傳佛教很重視「思所智慧」 ——藏傳佛教的修行和學習(二)

聞法方面還有很多的要求和方法。我下面講一下聞思當中的「思」。

藏傳佛教很重視所謂的「思所智慧」,就是聽法之後,自己反反覆復地去觀察,怎麼樣觀察呢?就是通過辨論、探討、比較,通過這些方式生起更深的智慧。

這種思所智慧,我覺得現在很多大學當中也比較重視,包括考試、辨論,這些不管是西方國家還是東方國家,很多課程當中都比較流行。但更重要的,要對每一個問題進行剖析,一定要通過剖析遣除自己的懷疑。

剛才有些老師問:因明學到底是怎麼樣的?其實因明學與西方的邏輯學比較相同。藏傳佛教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有互相辨論,辨論的過程中用最尖銳的語言來攻擊對方,但對方不會生氣,不會因此耿耿於懷,甚至互相吵架,不會有這種現象。在我們的學院和寺院當中,每天都有辨論。這樣的辨論,對自己真的有非常大的幫助。

二十多年前我也特別喜歡辨論。我們一起看一下二十多年前的一段視頻吧,比較模糊,不過可以看一下當時的辨論場面。這是我生命當中非常重要的……(播放視頻)

那個時候佛學院的條件比較差。裡面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些老境頭,比較模糊了。那個時候我也比較年輕……人到了四五十歲左右的話,就很少去辨論場了。藏傳佛教有一種說法:年輕的時候好好辯論、好好學習,年紀大一些了就好好修行。不過也有一些修行人白髮蒼蒼了還在辯論場里進行辯論。

藏傳佛教的五部大論

聞思方面,藏傳佛教主要有五部大論:戒律、俱舍、中觀、現觀和因明。

其中戒律,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他的行為要規範。因此,規範行為的一種規則就叫戒律。

有些人覺得:啊,佛教裡面有很多戒律,我不願意守,我喜歡自由。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是很合理。因為特別喜歡自由的話,從長遠來講,有些人可能比較放蕩,行為不如法,最後就成為永遠不自由的人。所以對戒律不應該有誤解,佛教裡面的戒律,是一種讓我們的身心獲得快樂的一種因素。

佛教的《因緣品》中講……(上師念藏語)意思就是說,所謂的戒律是讓我們的身心得到滿足的,相當於清涼的水和芬芳的旃檀香一樣,用這種方式來比喻。

還有佛教的《正法念處經》當中講的……(上師念藏語)意思是說,所謂的戒律其實是保護別人的,讓別人不要生煩惱的一種很好的行為就叫戒律。

因此,佛教認為戒律是所有功德和行為的基礎。

還有《俱舍論》,也很重要。在這裡面,所有的宇宙萬物,我們世界的所有構成,我們內在身體的所有結構,還有我們人的心靈世界,全部都講得非常清楚。還有生命的起源,生命臨終的一些現象,都有講述。

還有中觀,講的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所有現象的本質是不是空性;如果是的話,是單空還是遠離四邊八戲的空性。

關於中觀方面,龍猛菩薩的《中觀根本慧論》、月稱論師的《入中論》等非常重要。今天,我在你們的圖書館裡也看到了巴西大師所造的《中觀精華論》,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去研究。其實你們這裡中觀和般若的書比較多,但是光書多也不行,我們一定要把書中的這種中觀思想融入自己的心。

學到中觀以後,我們會知道,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些現象其實並不是真實的,不管是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以及手摸到的,只不過是一個錯誤的信號而已。如果真正去觀察它的話,會知道我們並沒有認識到它真正的本來面目。

第四個講現觀。現觀裡面講,剛才講到的空性和所有的現象,通過修行,最後會在自己相續當中獲得證悟。但獲得的證悟層次都是不同的,應該一步一步地循序漸進直到最高層次,之間的所有這些過程和經歷在《現觀莊嚴論》裡面講得很清楚。

第五個講因明。因明講的是,所有上面所講到的這些道理並不是因為我認為這樣就這樣了,一定要通過真正的邏輯推理來證成。如果沒有確鑿的依據,那光是自認為是這樣的話,實際上是不合理的。

我剛才回答的時候也說,我特別喜歡學因明,因為因明的邏輯推理對於我們學者、追求真理的人來講,非常非常重要。如果我們沒有學好因明,很有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會去誹謗、誤解有些道理;但最終你會知道,原來自己所抉擇的是錯誤的。

剛才有個教授說自己研究《無盡意經》已經十多年了,但是對裡面內容的理解可能還有一定的距離。我非常認同他的觀點。其實我們自己的智慧是有限的,因此我們在研究、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要知道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不知道的知識。

我自己也很喜歡因明,我看過整個印度和藏地的好多好多論典、注釋,也講過一些。但是確實在因明領域當中,可以說自己的智慧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我自己深深地認為,我們在求學的過程中,應該要有很公正的智慧,用公正的判斷衡量自己和別人。否則的話,可能因為自己讀某個專業,或者看過某幾本書,或者研究了某個領域以後,就認為自己這一項全部懂了,實際上還有很多很多的未知數。

原來有個電影叫《超體》,其中有很多東西我們根本不了解,其實很多人的智慧還沒有達到這種境界。當然這只是一個故事的敘述而已,實際上這裡面講得並不是很完美。我們心理要能超越物質的話,還有很多很多的經歷。

因此在我們追求智慧的過程當中,可能比較艱苦漫長,但是一定要以非常熱情的態度來祈求智慧。(待續)

摘自索達吉堪布第18次UC雙語開示

來源於智悲佛網

佛教與科學|念力強大神奇的作用,不信可以試試!

開示 | 藏傳佛教的修行和學習(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林菩提 的精彩文章:

法王如意寶叮嚀:眾善奉行,好孩子們,再接再厲!

TAG:桂林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