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你家的紫砂壺沒「缺點」?怕不是買了個假壺噢!

你家的紫砂壺沒「缺點」?怕不是買了個假壺噢!

好壺身上才會有的缺點!您知道幾個?

上乘紫砂壺通常會有那些「缺點」呢?

爆子、爆疵、泥爆

出現這種情況的泥料一般是砂料純度好,硬度高,顆粒稍大,一般在四十到六十目的硬砂泥料中出現。

主要原因是燒窯方法和窯中氣氛,如果窯中升降溫過急,大的顆粒會因內外溫差力大而炸裂,出現起泡或爆疵。

有些料雖然細,但因礦料本身質地稍低,在窯中升溫過快或超過本身的燒制溫度時,也會出現。

鐵黑:是指在壺表皮下因高溫熔化但還沒有析出的鐵質。

鐵熔:是指已經熔化並析出表面的結晶鐵。

原礦純正的泥料在燒到一定溫度時,大多會出現鐵黑、鐵熔現象,出現鐵黑的紫砂泥比較普遍,一般泥料品質不會很差。

能出現鐵熔的泥料只有原礦有,而且還要符合以下兩個條件:一是泥料必須經分篩過的純砂粒,或是脂粉含量非常低。二是不管是嫩泥或硬砂泥,泥料必須燒到基本結晶,就是說要把泥燒到結晶成紫砂壺。

從這兩點看,有鐵熔點的壺,絕對是上乘品質的泥料。形成鐵黑、鐵熔的原因現在還沒有科學論斷,但可能與原礦礦料的純正性有關,回過頭來說,哪怕是原礦最好的礦料,如果煉的不純,也不會出鐵熔點。

泥色不均

主要原因是接壺把、壺嘴時用的脂泥與身筒泥片的密度不同。

接嘴、把用的是脂泥,接好後進行細節線條梳理,填補的泥料比做壺的泥料軟一些,比脂泥硬很多,是一個泥團(陶手叫爛泥)。

同樣泥料乾濕程度不同,內部的砂和漿的比例也有所差別,因此後期燒制時候在窯火內反映也會有所區別。

所以很多壺接嘴、把的地方會有顏色不均勻的走刀線條。清水泥、紅皮龍這種現象出現概率大些。

表皮裂紋、裂口

形成表皮裂紋或裂縫的根本原因是砂性強,粘性低,製作完成後,隨著坯體逐漸乾燥,壺表面會形成裂絲、裂紋,有些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到。

這類壺燒成後不會漏水,也是砂性足的性格之一。

跳砂

形成跳砂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燒制時壺身因收縮,砂粒與砂料間沒有緩衝,粘結力最小的那粒砂受擠壓而蹦出。

從這點看,有跳砂現象的壺大多是純正的紫砂泥。要想消除跳砂現象,非常簡單,在泥料里多加點脂粉泥就行,雖然不會跳砂了,但泥品同時也下降了。

花泥

成品泥放置時間長,紫砂泥料內外濕度不同、鐵質聚集、表面貼近塑料紙的地方和空氣接觸反映等原因造成。

所以,放置時間長的成品泥在做壺前,最好是重新煉一下,或反覆錘鍊。通常在壺燒到結晶前,就是有花泥現象也是非常輕微,大多數情況下是在燒到結晶後才出現花泥現象。

所以,對有花泥現象的壺不要排斥,那是真正的紫砂壺,那些紋理初看上去難接受,其實養養會有另外一種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宜興紫砂 的精彩文章:

參禪,一把壺,一杯茶

TAG:宜興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