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竹韻清幽精品詩社《斗詩批詞》第96期

竹韻清幽精品詩社《斗詩批詞》第96期

竹韻清幽

綠野仙蹤

陳悅

00:00/00:00

詩詞評論:落日長河

國畫插圖:鄭 曉 京

古音吟唱:沈 岩

本期編輯:楓葉荻花

happy new year

斗詩批詞是「竹韻」的特色精品欄目,落日長河先生秉持「斗詩不鬥人」的原則,總能在談笑自若、亦莊亦諧的氣氛中給予參評詩詞一針見血、入木三分的點評 。

斗詩批詞 與您相約

評析詩詞 傳承國學

古音古韻

【七言】西湖題蘇小小墓

落日長河

脈脈秋波點點星,霜風長夜上西泠。

佳人遠去弦雖絕,楚客重來夢未醒。

作曲嘆無伴歌女,憐香幸有慕才亭。

當年明月雲中避,應笑周郎不正經。

幾句殘詩吟罷,待長河細細品學竹林詩友之佳詠……

參評詩詞 (一)

【沁園春】杭州感事

穆穆秋山,娓娓秋湖,蕩蕩秋江。正一年好景,蓮舟采月;四方佳氣,桂國飄香。雪裹棉鈴,金翻稻浪,秋意偏於隴畝長。最堪喜,有射潮人健,不怕瀾狂。

天堂,一向宣揚,笑古今雲泥怎比量!算繁華千載,長埋碧血;工農此際,初試鋒芒。土偶欺山,妖骸禍水,西子羞污半面妝。誰共我,舞倚天長劍,掃此荒唐!

長河詩評

1、1964年秋,浙江日報第一版用大字刊發了此曲《沁園春》,其規格與以往全國各大報刊刊登主席詩詞一樣。

2、此詞作者胡喬木,傳聞下闕「土偶欺山,妖骸禍水,西子羞污半面妝。誰共我,舞倚天長劍,掃此荒唐!」為主席所修改。

3、縱觀此調,上片濃墨於杭州秋景,感嘆太平盛世,「四方佳氣」,基調無疑是和諧的;過片筆鋒一轉,波濤暗涌。高歌「射潮人」不怕狂瀾,原來別有一番「心思」……

4、此作一刊,西湖邊上之歷代名人墓穴頓時遭殃。

5、不僅西泠橋畔蘇小小墓和孤山之麓武松墓、林和靖墓、馮小青墓、蘇曼殊墓、于謙墓、張蒼水墓等夷為平地,連革命先烈秋瑾、徐錫麟、陶成章等人之墓塋竟也"開膛破肚",無一倖免。岳王廟也難逃此劫……

6、「碧血」指為正義死難而流之血,即烈士之血。既然知道「繁華千載,長埋碧血」,怎麼一轉眼就成了「妖骸禍水」?這些名流、英烈一直為湖山增色,怎麼會使「西子羞污半面妝」?

7、老夫一直納悶,長眠於此千百年之風流人物怎麼成了工農「初試鋒芒」之目標?這才「荒唐」!

8、據聞,蘇小小墓中僅有一隻「繡花鞋」;武松墓中骨架完整;秋瑾遺體頸骨之刀痕猶在;林和靖之陪葬品是一方硯,一隻簪;岳王廟掃蕩一空,骨灰棄否不得而知,那跪著之白鐵佞臣是七十年代末仿鑄……

9、八十年代後期,祖母在西子湖邊與我提及這首應制「傑作」之時,喃喃自語:回遷之墓冢,已找不到舊時之感覺。654座名人之墳,歷此一劫、多少屍骨無存啊……

10、祖母祖籍錢塘,隔年回鄉祭掃。從那年起直至病逝,再也沒回過杭州,唯恐觸景傷情……

參評詩詞 (二)

【七絕】春夜感懷

紅塵有夢隨緣去,往事如煙一縷風。

卻怕春宵孤獨久,閑來不讓酒杯空。

長河詩評

1、起承二句過於俗套。

2、既有「隨緣去」之淡泊,又何言「怕春宵孤獨久」?

3、「閑來不讓酒杯空」:結句還可以,無非借酒澆愁之意。

4、既是「春夜感懷」,起承兩句應緊扣春之意象。除了轉句點破「春宵」之外,整詩感受不到了「春」;除了赤裸裸地表白「孤獨」之外,老夫根本感受不到「春心」或「春情」。

5、詩詞宜情景交融。此詩景語全無,只有慘白之傾訴。所謂「感懷」浮於表面,缺乏情味、韻味、餘味。

參評詩詞 (三)

【七律】甲辰八月辭故里

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

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慚將赤手分三席,擬以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車東浙路,怒濤豈必屬鴟夷。

長河詩評

1、國破家亡,我還能去哪裡?日月高照在於謙之墳墓上,武穆之祠堂默默地面對著他生前苦苦支撐的南宋半壁江山。他們正是我的老師……

2、「慚將赤手分三席,擬以丹心借一枝。」:慚愧的是我未完成復明大業,兩手空空卻要和他們(于謙,岳飛)同葬西湖平分三席之地,但是我的忠心與他們一樣,斗膽借一小塊地方棲身吧。「借一枝」即借一枝棲身之意,語出《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

3、「他日素車東浙路,怒濤豈必屬鴟夷。」:伍子胥被吳王用鴟夷(皮製口袋)裹屍投於錢塘江。以尾聯揣之,此律應是張蒼水被俘之後於獄中所作。先生以伍子胥作比,不屈之志、求死之心盡在其間……

4、整詩文采斐然,豪氣縱橫。句句視死如歸,真丈夫也!

5、在大勢已去之南明王朝,有些人選擇獨善其身;有些人跟隨鄭氏父子移居台灣,滿足於保住先人之衣冠與頭髮;而張蒼水一直在竭力抗清,長達二十餘年。被俘之後,斷然拒絕了清廷之招降,在杭州慷慨就義。

6、記得明末鴻儒黃宗羲為其所撰墓志銘有句:「今公已為千載人物,比之文山,人皆信之……」 -比之文天祥,張蒼水無愧也。

7、老夫一直教導王大蛤蟆,也一直教導學生:這種詩才是明清詩作之精品!一等氣概,一等佳詠。

參評詩詞 (四)

【七絕】秋夜

梧桐飛葉舞星空,欲帶秋霜上月宮。

窗外寒蛩鳴不止,擾煩院角幾殘紅。

長河詩評

1、「飛、舞」二字啰嗦。

2、「欲帶秋霜上月宮」:葉上月宮?荒唐!這秋夜之風太大了,兄弟速回屋內,不要看星空,當心著涼。

3、「窗外寒蛩鳴不止」:原來兄弟是坐在窗內看星空。仿岳武穆《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4、「擾煩院角幾殘紅」:梧桐葉落秋將暮,既然葉已枯、霜已降、紅已殘,何來「擾煩」之說?就視覺而言,你在窗內,何以在「秋夜」看得見「院角」?

5、兄弟,作詩切不可違背邏輯、常識;既便想像、誇張、擬人也要緊扣事物之本性。

參評詩詞 (五)

【西江月】初雪感懷

雪落風寒花盡,露凝霜凍松青。雁聲聽斷覺秋空,難捨紅黃綺景。

慣看滄桑變換,不驚草木枯榮。浮雲流水眼前行,方感人生如夢。

長河詩評

1、「雁聲聽斷覺秋空」:時已初雪,廢句。

2、「浮雲流水眼前(行)」:生硬之病句,湊韻。

3、兄弟既然修鍊到「不驚草木枯榮」,還「感懷」什麼?感懷「人生如夢」?陳詞濫調,俗套十分……

4、了無新意之作,老夫不作多評了。姑且修書一封,引薦兄弟去竹韻格律學堂。

參評詩詞 (六)

【五律】崑崙關

歲暮克崑崙,旌旗凍不翻。

雲開交趾地,氣奪大和魂。

烽火連山樹,刀光照彈痕。

但憑鐵和血,胡虜安足論!

長河詩評

1、年少時,在祖母摘錄本(十一)之扉頁上見到二句詩「從來王業歸漢有,豈可江山與賊分」。慷慨激昂,擲地有聲,一直以為是古人之句……

2、90年代末期,與長風、克武二兄于海口觀看《鐵血崑崙關》(禁播11年),閑聊之時,方知是邱清泉將軍之作。

3、1939年12月,邱將軍率新編第22師擔任主攻,配合第五軍參加桂南戰役,於崑崙關大敗倭寇,擊斃倭酋中村正雄中將等7000餘人,取得了中國軍隊對日攻堅戰第一次重大勝利,舉國振奮,將軍題下了此律。

4、此律之氣勢不遜於史上任何一位邊塞將軍詩家,格律之工穩、雅緻,氣脈之順暢完勝民國初年至今所有儒將,包括他的對手陳大元帥等人。

5、「但憑鐵和血,胡虜安足論」:出句仄平(仄平)仄,今人多不拗救,但詩人於對句救之平仄(平仄)平。頗似易安那兩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6、在武器落後之絞肉戰場,能夠抵抗強敵,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信念,就是「鐵與血」。尾聯七分豪邁,三分悲壯……

7、邱清泉將軍作為黃埔二期生,1934年5月參加留德考試,名列九人中第一名,前往德國柏林陸軍大學深造。他在抗日戰場上屢建奇功,卻被某些人描述成一個性情粗暴,頭腦簡單,指揮不力,貪生怕死,極其反動之惡魔…… 1949年1月6日邱清泉將軍於淮海戰場自殺成仁,若如杜聿明,鄭洞國一般「棄暗投明」,其影響不亞於陳明仁……

8、還原歷史人物有時候真的很難,比如袁崇煥、用了七十餘年……

9、其實,老夫最欣賞的是邱將軍那首《七律·哭母》,忠孝難兩全,令人愴然而涕下……

10、言盡於此,免得王大蛤蟆又向村長舉報老夫思想反動!

竹 韻 簡 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竹韻清幽精品詩社 的精彩文章:

TAG:竹韻清幽精品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