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簡史》-監獄的高牆(上)

《人類簡史》-監獄的高牆(上)

不管是基督宗教、民主還是資本主義,都只是由想像所建構出來的秩序。而要怎樣才能讓人相信這些秩序?第一,對外的說法絕對要堅持它們千真萬確、絕非虛構。永遠要強調,這種維持社會穩定的秩序是個客觀事實,是由偉大的神或是自然的法則所創造。如果要說人人不平等,不是因為漢謨拉比自己這麼說,而是因為恩利爾和馬杜克這兩位神的旨意。如果要說人人平等,也不是因為托馬斯·傑斐遜自己這麼說,而是因為這是上帝造人的方式。如果要說自由市場是最好的經濟制度,不是因為亞當·斯密(Adam Smith)自己這麼說,而是因為這是自然不變的規律。第二,在教育上也要徹底貫徹同一套原則。從人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不斷提醒他們這套想像建構出來的秩序,要在一切事物中融入這套原則,不管是童話、戲劇、繪畫、歌曲、禮儀、政治宣傳、建築、食譜還是時尚。

舉例來說,我們現在相信平等的概念,所以富人家的子弟穿起牛仔褲,覺得這是種時尚。一開始,牛仔褲是工人階級的打扮,而如果是在相信階級制度的中世紀,歐洲人絕對不可能有哪個年輕貴族去穿上農民的工作服裝。在當時,「先生」(Sir)或「女士」(Madam)是貴族專屬的特權稱謂,甚至常常還得通過許多犧牲才能取得。但到了現在,不管信件的收件人是誰,開頭的稱謂一律都是「親愛的某某先生/女士」(Dear Sir or Madam)。

不論是人文科學還是社會科學,人們都已經花了大把精力來解釋這些想像建構的秩序會如何融入我們的生活。但這裡篇幅有限,只能簡單一談。有三大原因,讓人類不會發現組織自己生活的種種秩序其實是想像:1. 想像建構的秩序深深與真實的世界結合。雖然這些想像建構的秩序只存在於我們的腦海里,但它可以與真實的世界緊緊結合、密不可分。像是今天大多數西方人都相信個人主義,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價值,而不受他人看法的影響。換句話說,就好像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道光照亮我們,讓我們的生活有價值、有意義。在現代西方學校里,老師和家長會告訴小孩,受到同學嘲笑並不用太在意,因為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自己的真正價值,別人不見得了解。除此之外,這種由想像建構的虛構故事還落實到了現代建築之中。像是理想的現代建築會將房屋分成許多小房間,讓每個孩子都能有私人空間,不用曝露在他人的目光之下,能有最大的自主權

這種私人房間幾乎一定有門,而且許多家庭不只允許小孩關門,甚至還能上鎖,就連父母想進去,都得先敲敲門得到允許才成。小孩對自己房間的裝飾可以隨心所欲,牆上可以貼著搖滾明星的海報,也可以滿地丟著臟襪子。如果在這樣的空間里成長,任何人都會覺得自己就是個「個體」,覺得自己的真正價值是由內而外的,而不是他人所賦予的。 然而,像是中世紀的貴族就沒有個人主義這一套。他們認為,個人的價值是由社會階級、由他人的看法所決定。在這種情形下,「被別人嘲笑」就成了莫大的侮辱。而當時的貴族也會告訴孩子,要不惜一切代價來保護名聲。同樣,中世紀想像中的價值體系也反映在當時實際的城堡建築上。一座城堡幾乎不可能有兒童房(就算是成人也很少有個人的房間)。

例如,如果是個中世紀男爵的兒子,城堡里的二樓不會有他自己的房間,他如果崇拜獅心王理查或阿瑟王,也沒辦法把他們的海報貼在自己的牆壁上,當然什麼可以上鎖的門就更別談了。他睡覺的地方跟其他許多年輕人一樣,就是在寬敞的大廳里。所以可以說他總是活在眾人的目光下,總是得注意別人的觀感和意見。如果在這種環境下長大,自然就會覺得:個人的真正價值是由他的社會階級以及他人對他的看法而定。2. 想像建構的秩序塑造了我們的慾望。 多數人很難接受自己的生活秩序只是虛構的想像,但事實是我們從出生就已經置身於這種想像之中,而且連我們的慾望也深受其影響。於是,個人慾望也就成為虛構秩序最強大的守護者。

例如現代西方人最重視的那些慾望,都是建構在已經為時數百年的虛構故事上,包括浪漫主義、民族主義、資本主義以及人文主義。我們常常告訴朋友要「隨心所欲」,但這裡的「心」就像是個兩面間諜,聽從的常常是外面那些主流的虛構故事。於是「隨心所欲」不過也只是結合了19世紀浪漫主義與20世紀的消費主義,再植入我們的腦海罷了。以可口可樂公司為例,旗下雪碧的廣告詞就是:「相信你的直覺,順從你的渴望。」甚至那些人們以為深深藏於自己內心的渴望,通常也是受了想像秩序的影響。例如,許多人都很想到國外度假。然而,這件事並沒有什麼自然或是明顯的道理。像是黑猩猩的首領可不會想要運用權力讓自己到隔壁黑猩猩的領土上度個假。而像古埃及的法老王,也是把所有財富拿來建造金字塔,把自己的遺體做成木乃伊,而不會有人想要去巴比倫瞎拼或是去腓尼基滑雪。

現代人之所以要花費大把銀子到國外度假,正是因為他們真正相信了浪漫的消費主義神話。浪漫主義告訴我們,為了要盡量發揮潛力,就必須盡量累積不同的經驗。必須體會不同的情感,嘗試不同的關係,品嘗不同的美食,還必須學會欣賞不同風格的音樂。而其中最好的一種辦法,就是擺脫日常生活及工作,遠離熟悉的環境,前往遙遠的國度,好親身「體驗」不同的文化、氣味、美食和規範

- THE END -

《人類簡史》

美編:欣凌羅 播音:婭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至科普 的精彩文章:

《人類簡史》-革命的受害者

TAG:知至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