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六國削弱秦國稱雄——戰國中後期的秦國!

六國削弱秦國稱雄——戰國中後期的秦國!

六國削弱秦國稱雄——戰國中後期的秦國

公元前259年,一位秦國公子的男嬰,在趙國都城邯鄲出世。他姓嬴名政,就是後來的秦始皇。

嬴政之父異人,又名子楚,是秦昭王的庶孫,孝文王的庶子。異人的母親夏姬不得寵,他曾作為「質子」被派往趙國,寓居趙國都城邯鄲。秦昭王后期,秦趙關係緊張,異人處境困頓。當時,陽翟(今河南禹縣)富商呂不韋正在邯鄲經商,結識了這位窘迫的秦國公子,認為「奇貨可居」,便以重金買通孝文王的寵妻華陽夫人,立異人為太子,取得繼承王位的資格。

異人的父親孝文王,是個短命的國君,即位僅三天就死了,異人因而被立為庄襄王。這位曾經失意的王孫,一躍而為國君,對呂不韋格外敬重。呂不韋立嗣有功,當上了秦的國相,封為文信侯,食洛邑十萬戶,家僮達萬人之多。

但是,庄襄王同樣是個短命的國君。公元前246年,在位不過三年的庄襄王也死了,13歲的嬴政登上王位,呂不韋被尊為「仲父」,執掌秦國的朝政大權。秦王政雖然年幼,一時不能親政,但是祖輩卻為他完成統一大業留下了一份豐厚的「遺產」。

原來,在戰國初期,齊、楚、燕、趙、魏、韓、秦等七國,並列為「戰國七雄」。其中秦國僻處雍州之地,人們視如「夷狄」之屬,與山東六國相比,是個比較落後的諸侯國。直到秦孝公即位後,任用商鞅,變法圖強,秦國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執行獎勵耕戰的政策,使秦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急遽增長。公元前340年,商鞅率軍東進,擊敗強大的魏國,俘獲魏將公子卬,初露秦國「雄諸侯」的鋒芒。從此,落後的秦國逐步躍居「七雄」之首,商鞅變法這一社會改革,成為秦國歷史發展的轉折。

戰國七雄割據圖

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繼位。當時秦國的軍事實力,在諸侯國中已是屈指可數。它擁有一支約百萬的常備軍,是軍事力量最強的國家之一。秦的實力發展如此之快,其威望與日俱增。秦惠文王即位之初,楚、韓、趙、蜀紛紛入秦朝賀;連周天子也以禮相慶,對這位新國君表示祝賀。

秦惠文王繼孝公之後,憑藉雄厚的軍事力量,屢次擊敗東北方毗鄰的強敵魏國。公元前331年,秦大敗魏軍,斬首八萬,虜其將龍賈,魏國被迫割河西(今陝西澄城縣以東至黃河一帶)之地求和。接著,秦軍渡過黃河,以破竹之勢,先後攻取汾陽(今山西榮河)、皮氏(今山西河津縣),又包圍魏邑焦(今河南陝縣境內)和曲沃(今河南陝縣西南),魏國再次把上郡15縣獻給秦國。三年之間,秦接連擊敗魏國,收復河西失地,奪得黃河天險,威震山東諸國。

秦國頻頻舉兵東向,而且取得節節勝利,一些諸侯國望而生畏,因而「合秦國頻頻舉兵東向,而且取得節節勝利,一些諸侯國望而生畏,因而「合縱」抗秦的潮流,便隨之興起。秦惠文王針鋒相對,起用魏人張儀為相,以「連橫」之策,對付「合縱」抗秦的力量。公元前318年,韓、趙、魏、燕、齊(一作楚)五國,聯合匈奴攻秦,秦軍在修魚(今河南原陽縣西南)擊敗韓、趙軍隊,韓將申差被擒,八萬餘人被殺。這次「合縱」抗秦,以失敗而告終。

秦的東北方大局既定,便將注意力轉向西南的巴蜀和東南的楚國。當時楚國的實力比魏強,又與秦國東南方毗鄰,時時威脅著秦國。秦視楚如心腹之患,早在楚威王時期就有舉巴蜀並漢中的野心。果然,楚威王死後13年,秦將司馬錯揮師南下,一舉滅了西南的蜀,接著又吞併巴,下一個目標就是楚國的漢中了。然而,當時楚齊結盟,秦不敢輕舉妄動。於是,秦惠文王派張儀出使楚國,勸楚懷王與齊絕交,願以商於(今陝西商縣東南,河南西陝一帶)六百里地相送。昏庸的楚懷王喜形於色,立即與齊斷交。當楚懷王派人到秦受地的時候,張儀卻表示只能給予楚國六里地。楚懷王大怒,兩次發兵攻秦,結果都被打敗,楚將屈匄被俘,漢中郡六百里地落入秦國手中。楚軍一敗再敗,傷了元氣,國力開始衰弱。

從此,漢中與巴蜀連成一片,一起併入秦國版圖。秦據有一個穩定而又富饒的後方,解除了東進的後顧之憂。

但是,秦惠文王「壯志」未酬,過早地死了。他的兒子秦武王,繼位只有四年,也死去。秦國的王位,由秦惠文王另一個兒子繼承,這就是秦昭王。

秦昭王即位,因為年紀還小,母親宣太后臨朝,又任用魏冉(宣太后的異父長弟)為相,處理政務。昭王前期的秦國,朝政完全由宣太后及魏冉控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不僅有大將之材,還能放過殺父仇人,最後為何身死國滅?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