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問西東》中西南聯大的前世今生

《無問西東》中西南聯大的前世今生

最近上映的由章子怡和黃曉明主演的電影《無問東西》已經刷屏朋友圈了,在電影裡面那個大師雲集,學術自由,大學精神的年代,西南聯合大學的身影讓人過目難忘,那麼作為一所特色背景下開設的大學,她的出現和國家命運緊緊聯繫,歷史上的西南聯大是一所怎樣的大學呢,接下里我們來看看吧。

西南聯大成立

西南聯大全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高校內遷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7年11月1日,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成立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在長沙開學(這一天也成為西南聯大校慶日)。由於長沙連遭日機轟炸,1938年2月中旬,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批准,長沙臨時大學分三路西遷昆明。1938年4月,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從1937年8月中華民國教育部決定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組建開始,到1946年7月31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停止辦學,西南聯大前後共存在了8年零11個月,"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保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養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優秀人才,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

抗日貢獻

談及西南聯大對於抗日戰爭的貢獻,容易說的,是有形的,如培養人才、推動科研以及投身戰場;不太好說的,是無形的,那就是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如何凸顯某種高貴的精神氣質。具體說來,硝煙瀰漫中,眾多大學師生弦歌不輟,這本身就是一種穩定人心的力量。當初聯大教授曾昭掄撰《大時代在等著青年們》,稱:「古今中外一切戰爭,凡一交戰國家,充滿失敗主義者,大敗即不在遠。難民比敵人跑得快,謠言比難民跑得更快,這是何等危險的現象。」

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晚年接受採訪,談及西南聯大師生「堅持抗戰的決心」,「精神上,覺得中國可以站起來」。堅信中國不會亡、中國人能夠站起來,正是這種民族自信,支撐著西南聯大以及無數內遷大學的師生。今天看來是很自然的事,當初卻困擾不少讀書人—正因為了解中日兩國經濟及軍事實力,不太相信中國能獲勝(周作人的北平「苦住」乃至「落水」,根本原因在此)。

知名校友

何澤慧,李政道,朱光亞,鄧稼先,彭佩雲,汪曾祺,鄒承魯

王希季,陳芳允,郭永懷,屠守鍔,吳訥孫,陳忠經,戴傳曾

何兆武,李長之,何其芳,吳大觀,任繼愈,吳慶恆,葉篤正

謝瑋,黃昆,王浩楊,鳳林景,查良釗等。

今日西南聯大

時間靜靜過去,抗戰勝利後1946年5月4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舉行結業典禮,7月31日宣布結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遷回原址,師範學院留昆獨立設置,改稱國立昆明師範學院。1984年,昆明師範學院更名為雲南師範大學。西南聯大其舊址目前已經成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慶學生幫 的精彩文章:

TAG:重慶學生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