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董壽平:應知人世少奇才

董壽平:應知人世少奇才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董壽平 毛主席詩意

董老是中國畫壇上一位善於駕馭藝術駿馬的非凡騎手。他從1928年定居於北平,正式開始書法繪畫的學習和研究,1931年登上畫壇,確立了畫家的地位,到1997年仙逝,在畫壇上馳騁近70個春秋,留下了辛勤的足跡和很多藝術珍品。

董壽平 勁松

董老辭世後,有位畫家寫道:「信董公而後,松竹煙雲暫得閑,應知人世少奇才」。此乃方家之真知灼見。董老以畫松、竹、梅、蘭和山水著稱於中國畫壇,在海內外享有崇高的聲譽。他畫的松,堅挺舒展,鬱鬱蔥蔥,華蓋亭亭,別有風韻,被稱為「壽平松」。

董壽平作 《竹》

他畫的墨竹,表現了勁竹在風、晴、雨、雪中的多種姿態,可謂淋漓盡致,維妙維肖,被稱為「壽平竹」。他畫的梅,花瓣正、反、側、合各具其趣,生機勃發,被稱為「董梅」。他畫的黃山,恰到好處地展現了黃山雲霧、青松和怪石靈動多變的氣韻,為此,他被稱為「畫黃山的巨擘」。董老的書法古樸瀟洒,蒼勁剛健,飄逸超凡,行筆流暢,也為人們所稱道。

董壽平 報春圖

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對董老爐火純青的書畫藝術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說:「我常在他的墨竹作品前,遠看、近看,總覺得枝枝葉葉是書法的點畫,而整體又是一片片活生生的竹林。再看他提筆畫竹時,從粗干大葉到細小的疏枝,總是那一管禿筆,這使我比只看畫面效果時倍加佩服。」

他寫字時,總是提筆懸肘,看上去像漫不經心地輕鬆揮寫,寫成了看,又處處合乎章法。點畫是那麼沉著,行氣和章法又是那麼勻稱自然。不常見他臨寫帖文,但字字又都不是杜撰出來的。」啟功先生還對董老善於懸紙書寫十分佩服。說:「這樣寫字,不但手不易穩,而且稍一不慎,用力略重,就會把紙刺破。而他卻能一氣呵成,和在案上寫一般。」

董壽平 黃山雲起

有一次,董老對筆者說,他「是在學好寫字的基礎上學畫的……沒有書法的基礎功力,不能將書法化於畫中,則畫的內蘊就單薄無力。」我想,這正是對啟功先生那番觀察的一種註解。

董壽平 黃山

卓然自立於北平畫坊

董壽平1904年2月17日誕生於山西省洪洞縣杜戎村一個詩書世家。家中廣集歷代名家字畫,收藏文物圖書達十多萬卷。

他自幼耳濡目染,受到熏陶,為後來成為鑒賞家、書畫家打下了基礎。

1926年,董壽平在北京的東方大學經濟系畢業,1928年在北平定居,開始了研習書畫鑒定和創作的生涯。

董壽平菊花

董壽平學畫的方式不是拜師,而是從觀看、鑒賞、揣摩、研究和臨摹前人的作品入手。他每周有三四天到故宮博物院觀看歷代名畫,然後,常常通宵達旦地默畫白天所看到的古畫。有時則到琉璃廠,邊瀏覽邊買些自己喜愛的名畫精品。

這期間,他依次研究了唐宋元明清歷朝畫家各流派的代表作,又對各代不同風格畫家的作品進行了縝密的分析和研究。他不僅閱讀了有關金石訓詁、書畫鑒賞等方面的專業書籍,還系統地研讀不少包括先秦諸子著述在內的史籍。

他以充實的文化修養和紮實的繪畫技法大步飛躍,度過了藝術學習中關鍵的5年:博採眾長,吐納消化,取精用宏,自辟蹊徑,逐漸形成了自己清新的畫風,卓然自立於北平畫壇,獲得了文化界的好評。

董壽平 雲峰競秀

人們稱他為「百科全書」

如果說作為書畫家的董壽平抗日戰爭前在北平是其成長和成熟期,那麼,他經過百般辛苦,經由西安、寶雞,翻越秦嶺,於1938年攜眷入川之後,則是其藝術的升華期。

入川當年,在成都,董壽平的藝術才能即被人發現。四川籍著名書法家沈尹默於該年六月九日為之題詩曰:

……

君今年少筆已老,

才堪紿述同襟期。

自是君家有根柢,

不比尋常稱畫師。

次年元旦,他在成都舉辦了個人畫展。那展出並很快銷售一空的六七十幅作品主要是小寫意花卉。

董壽平 天竺水仙

董壽平 天竺水仙 局部

1939年秋,董壽平在灌縣沱江之濱的玉壘關安了家。「玉壘」二字對他是彌足珍貴的。他晚年的一些作品往往題有「玉壘草堂」的齋名。

在玉壘,他獲得了對自然風光進行深入觀察、研究和體驗的大好時機,真正接觸和認識到了他所描繪的對象。他常常在蒙蒙的煙雨中,站在山頂遠眺隱現在雲霧之中的青城山,看天雲飛馳於千峰萬仞的壯觀景象。認真記錄每年正月紅梅從含苞欲放到落英繽紛的全過程。並將自己幻化為他所熟悉的山川雲霧、紅梅綠竹,再脫化而出,用酣暢的筆墨將它們加以表現。

董壽平 黃胄 關山鐵騎圖

1989年,他在新加坡舉辦個人畫展時,被譽為「繼承傳統,走出傳統的書畫大師」。這樣的評價他當之無愧。清代的方熏說:「畫法可學而得之,畫意非學而有之者,惟多書卷以發之,廣聞見以廓之。」董壽平從青年時代起,就養成了上午讀書,下午作畫的習慣,直到90歲以後仍然如此。他對文學、哲學、歷史、地理、易經、考古、書畫和中醫藥等皆有廣博的學識和深入的研究。人們稱他為「百科全書」。他的畫之所以豪邁脫俗、清新典雅,在於他在廣博學識的基礎上,對客觀事物做了獨到的觀察分析,創作中又融入了豐富的想像力,滿懷激情,全身心地投入。

董壽平 黃山秋色圖

留得豐碑在人間

董壽平1952年重返京華。1953年元旦,他任榮寶齋編輯,不久又被吸收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一批會員,從此開始了他新的藝術生涯。他創作有《黃山雲海》、《雨後黃山》、《天都雲匯》等名作,並參與了《長征》巨幅畫卷的創作,其作品珍藏於中國美術館和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70年代後期,他為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歷史博物館、北京飯店、釣魚台國賓館、天安門城樓及我國許多駐外大使館等作畫多幅,國外的一些美術館和博物館也競相收藏他的作品。他的畫還常被作為國禮贈送外國政府和元首。

1993年7月,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隆重舉行了「董壽平九十歲書畫展」,盛況空前。趙朴初先生參觀展覽後,題詞「平原書法東坡畫,龍馬精神海鶴姿」。日本、韓國、新加坡及在京友好人士千餘人出席開幕式。日本各界友好人士150餘人專程前來參觀、祝賀。

董壽平 紅梅圖

董老的入室弟子許法勤曾深有感慨地說:「幾十年來,我除從先生那裡學到了創作方法外,對他那勤讀書、講修養的精神更是沒齒難忘。先生學養深厚,淡泊名利,心胸坦蕩。他總是勤於書畫,樂於奉獻,樂於助人。80年代,先生給我寫過一幅『公生明,廉生威』的條幅,這話使人想起他一輩子總是克己奉公、克己為人。這就是先生為人處世的性格。」

董老的另一位入室弟子李硯強說:

「孔孟之道的優秀方面在董先生身上表現得非常突出。先生年高德劭,淡泊名利,在半個多世紀中,他為抗戰、賑災和祖國建設獻出了許多珍貴的書畫。先生平易近人,誨人不倦,處處與人為善,以德待人,以禮待人,襟懷坦蕩。這二十多年來,他家常有人登門造訪,從中外名人、官員到平民百姓,各階層的人都有。其中有求墨寶者,也有在其他方面求助者。乘興而來,滿意而歸者不計其數。燕京書畫社是借了他的錢款起家的。著名碑帖專家秦公先生早期的專著是靠他的資助才得以出版的。不少的人升學、留學,都是靠他的幫助才得以實現的。甚至有的人兒子結婚沒有錢,他也慷慨解囊。而董先生自己卻過著樸實無華的生活。在他家中,除書籍、畫案外,別無長物,甚至連牆壁都多年沒有粉刷。

董壽平 黃山勝景

董老之所以能夠成為書畫大師,不僅是因為他書畫雙絕,還因為他深厚的學養,高尚的品格,坦蕩的胸懷……

文藝天下

我們傳播一種生活態度讓您一生擁有優雅氣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世界 的精彩文章:

一代宗師教你寫山水三十三訣!

TAG:美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