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06歲的道士寫了4個字,保大宋千秋萬代國泰民安,宋太宗卻看不懂

106歲的道士寫了4個字,保大宋千秋萬代國泰民安,宋太宗卻看不懂

話說李淵李世民開創大唐,也曾繁華錦繡,盛極一時。但自古無不亡之國,到了唐朝末年,萬事蕭條,江山殘破,中原大地由此進入了長達五十多年的五代十國時期。五代十國,是歷史上又一個黑暗時代。軍閥遍地,豪強割據,連年混戰民不聊生。在兵荒馬亂的亂世中,卻出了一位奇人。

此人就是陳摶,是道家歷史上的有名的得道高人。陳摶,字圖南,號希夷先生,亳州人。生於唐朝咸通年間,卒於北宋端拱元年,享年一百一十八歲。正史《宋史》中專門為他立傳,是唐末宋初名震一時的傳奇人物。他一生勤修道學,遍訪名山,一身歷經唐朝、五代、北宋三個歷史時期,三朝皇帝都曾召見他,他還給宋太宗趙光義留下了四字治國箴言。

陳摶出生於晚唐,天資聰穎,早年博覽群書,學識過人。他曾經兩度參加科舉考試,卻都未能金榜題名。從此他絕意仕途,潛心修道,足跡遍及武當山、峨眉山、華山等地,尋訪高人,以道法和養生之術為畢生追求目標,逐漸聲譽鵲起,成為蜚聲海內的道家大師。唐文宗曾慕名召見他,賜予他「清虛處士」的封號。

五代時有名的英明之主,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也曾把他召到宮中當面求教。《太華希夷志》記載,周世宗起初不太相信陳摶,擔心他是個招搖撞騙的江湖術士,有心試他一試。於是命人把陳摶一人關閉到房間中,過了一個月才把門打開。結果開門一看,陳摶正在呼呼大睡,安然無恙。周世宗大為敬佩,想把他留在身邊,陳摶予以婉拒,周世宗非常惆悵。

五代十國時期,天下大亂,三年兩載的短命王國極多,改朝換代是家常便飯。陳摶每聽說有新皇登基,就顯得憂愁鬱悶,數日不歡。別人問他為什麼,他搖頭不答。陳摶曾在長安街市上,偶遇趙匡胤,當時趙匡胤還是個無名之輩。陳摶一見他,欣喜大笑,當即從驢背上滾落,說:「真人終於出世了!」

後來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開創大宋。陳摶正在趕往汴梁的路上,聞訊後驚喜大笑,徒弟問他笑什麼,他說:「天下從此太平了!」陳摶還當場吟出兩句詩:夠夠四十年來睡,不覺東方日已明。宋太祖登基後,也曾多次派人徵召陳摶入京,陳摶卻堅辭不就,安居平淡。

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也對陳摶仰慕不已,再三派人敦請他入京。陳摶依然不肯涉足紅塵,多次上書皇帝推辭不去。直到第三次,陳摶才不得已跟隨使者入京。太平興國二年,宋太宗終於見到了一百零六歲的陳摶。見到他大喜過望,對他說:「當年我的大哥就仰慕您,想見識您的風采卻未能如願。我福淺德薄,冒昧請您下山一見。」陳摶笑道:「先帝是用不著臣來,陛下卻少不得要臣來跑一趟。」

宋太宗聽他似有所指,心中一動,趕忙問他:「當今之世,如何才能做到堯舜那樣的太平盛世?」陳摶說:「堯舜之世後人無法企及。只要懂得清凈為治的道理,就是今之堯舜。」宋太宗聞言大喜,才知道陳摶果然是不世出的奇才。後來陳摶臨走前,太宗再次懇求濟世安民之術,陳摶於是要來紙筆,揮毫寫下四個大字:遠近輕重。

宋太宗惘然不解,請陳摶解釋,陳摶說:「意思很簡單,遠招賢士,近去佞臣,輕賦萬民,重賞三軍。」說完飄然而去。陳摶胸懷天下,「遠近輕重」四字,刪繁就簡舉重若輕,治國平天下之理盡在其中。宋太宗若真能看懂,傳之後世,大宋朝國泰民安千秋萬代,不在話下。不過宋太宗和他的子孫們,貌似真沒看懂,北宋皇帝大部分表現平庸,不要說堯舜之君,連李世民那樣的英明水平,他們也沒達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木說史 的精彩文章:

一個種菜的農民,上了戰場卻殺掉李世民2員大將,差點活捉李世民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