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林風眠:一個時代,遺憾卻又無與倫比的美

林風眠:一個時代,遺憾卻又無與倫比的美

他生於1900年,是20世紀的同代人,

又是這個翻天覆地的百年的曲折命運的見證人。

他的人生幾乎映襯著一個世紀的民族文化的尋覓和苦難。

但他的藝術,

卻彷彿孤行在這一切之外,

吸取民族民間的養料,

秉持東方藝術的理想,

從抒情詩意的一端,

到蒼涼憂鬱的另一端,

創造著一方清新雋遠的新天地。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 許江

1964年7至8月,著名畫家林風眠(1900-1991,第一排右四)、朱屺瞻(1892-1996,第一排右三)、王個簃(1897-1988,第一排左四)、唐雲(1910-1993,第一排右左三)在景德鎮繪瓷作畫,互鑒互學,參觀訪問,體驗生活一個多月時間,成為景德鎮陶瓷史上一段佳話。圖為他們當時在景德鎮藝術瓷廠門前的合影

林風眠(1900—1991),原名鳳鳴,廣東梅州人,藝術教育家、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和現代繪畫的奠基人之一。林風眠出身民間藝術家,18歲時赴上海,一年後前往法國第戎美術學院留學,之後進入巴黎高等美術學院,並遊學德國柏林。1925年冬回國,任北平藝術專門學校校長兼教授,後又任國民政府大學院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1928年3月26日,時任大學院院長蔡元培創立中國美術學院前身西湖國立藝術院,聘任林風眠為首任院長兼教授,主持學院工作,林風眠重視具有實用價值的工藝美術,正是在他的主張下,西湖國立藝專從建校之始就開始了圖案系,設立相關工藝美術課程。他堅持的「兼容並蓄」的學術思想成為中國美院辦學八十年來始終堅持的學術脈絡,開創的「東西融合」的藝術道路,創造了中國藝術教育史上的重要篇章,培養了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等一代蜚聲中外的傑出藝術大將。

他的藝術是孤獨苦味的詩

/

林風眠 《小鳥》1958年 紙本水墨

林風眠的學生木心先生曾在一次採訪中說,他看到林先生的畫,好幾次從夢裡哭著醒過來。林風眠的研究者郎紹君先生說,在那樣一個時代,林先生的孤獨,來自於他的不合時宜。林風眠一生命運多舛,他的一生經歷了世紀的重大變遷:新文化運動、抗日戰爭、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造、文化大革命……這些民族的大事件,都在他身上留下烙印。他的人生幾乎映襯著一個世紀的民族文化的尋覓和苦難。但在頗為折騰的暮年,他依然一邊啃著花生糖,一邊給學生寫信道:「 我像斯芬克士,坐在沙漠里。偉大的時代一個一個過去了,我依然不動。」

對於20世紀來說,林風眠的藝術是一個天翻地覆的民族曲折命運的寫照,這是他的藝術真正了不起的地方。他的藝術是一個巨大的天地,一邊是帶有中國傳統清新雋遠的作品,如靜物、仕女,像清麗的小詩。另一方面,是古剎秋暮,蘆葦孤暮悲情的畫面,所以他的繪畫表現了很廣闊的中華民族的感情。20世紀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樣同時促進兩種不同的心靈境界,一邊是清麗的小詩,一邊是悲情的呼喊。也很少有人像他一樣遭遇這麼多苦難,卻仍然以清醒者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把所有感受到看到的嚼碎後又溫潤地吐出來,所以他的藝術中又透露著時代和個人的悲情,也有中華民族面對苦難背負理想的雋遠的詩意。

林風眠《繡球花》 1959年 紙本彩墨

可以說,林風眠是一個孤行者。他26歲的時候,回到北京執掌北平藝專;28歲,建立了杭州國立藝術院,即中國美術學院前身,團結了一批優秀的藝術家,塑造了建院初期輝煌的十年,提出了系列中國藝術教育初創期的藝術主張,塑造了當代藝術開創時期的高峰。但是1938年後,他就如孤行的白鶩一樣,開始艱辛的人生,幾乎都是孤獨度過,就是以一個溫厚的老人的形象領受這些苦難,笑對人生的變遷。我們感到他的內心有中國知識分子隱忍的胸懷和能力,也正是這種隱忍養育了他的藝術。在他的藝術中,我們看到了苦難但沒有抱怨,感受到悲情但沒有絕望,一直帶著藝術滄桑的詩意,其中雋永的感情深深感動我們。

與陶瓷藝術的相遇

/

早在1964年以前。林風眠就和陶瓷藝術有了多次的相遇,最早可能是當年林風眠留學法國時期,林風眠的老師耶西斯來看望這位林風眠的時候提出忠告:「你是一個中國人,你可知道,你們中國的藝術有多麼寶貴、優秀的傳統啊!你怎麼不去好好學習呢?去吧,走出學院的大門,你到巴黎各大博物館去研究學習吧,尤其是東方博物館、陶瓷博物館,去學習中國自己最寶貴而優秀的藝術,否則是一種最大的錯誤。」這促使林風眠邁出藝術道路上最重要的一步——重新發現「東方藝術」的魅力,並關注起現代主義藝術。

林風眠瓷畫《得魚》

林風眠瓷畫《三鳥在林》

1964年7月,當代藝術家林風眠和朱屺瞻、王個簃、唐雲等名畫家來到瓷都景德鎮,其實也是林風眠的藝術反哺到陶瓷中。雖然此行是由當時的上海市美術工作者協會組織的,但幾位老畫家對景德鎮瓷上繪畫的影響是深遠的,尤其是作為現代畫之父的林風眠。

據林風眠等四位畫家說,這個理念最早是由陳毅同志提出來的。陳毅說,名人、名瓷、名畫要融合起來。他說紙畫不易保存,而瓷畫可以千秋。當時還有一個特定環境,就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2周年。可能中央有精神,文藝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深入基層,熟悉工農兵,到群眾中去,到火熱的鬥爭中去。因為景德鎮是世界瓷都,是出名瓷的地方,而林風眠是大畫家、大名人,大畫家與景德鎮名瓷結合起來,自然就會產生名畫。林風眠等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來到了景德鎮。

林風眠瓷畫《仕女彈箏》

在經歷了40餘天的瓷上繪畫創作後,大量的陶瓷藝術佳作問世。通過對林風眠的為數不多的陶藝作品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一個構成優秀的當代陶藝作品的最為可貴的品質就是體現出來的先鋒意識和藝術上的自由表達。也因為有了先鋒意識的引導,陶材料的藝術品隨之時代的發展而變換,陶瓷品出現了從「物質性的漂亮」到「精神性的美」的巨大轉變。林風眠的藝術對後期藝術家們的創作觀念轉變,可以說是種下了一顆先鋒意識的種子。

當前,陶溪川美術館正在展出由中國美術學院與景德鎮陶文旅集團共同主辦的《意匠之手——手工藝術國美之路》展覽。2017年11月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拉響了第一站,現在第二站來到了景德鎮,並特加設林風眠專區以此紀念。歡迎各位前來美術館觀摩學習。

相關展覽資訊

請持續關注陶溪川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陶溪川美術館文創店正在裝修中

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陶溪川美術館 的精彩文章:

TAG:陶溪川美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