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著名詩人梁平為「尋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標」支招兒:要能進入百姓精神生活結構

著名詩人梁平為「尋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標」支招兒:要能進入百姓精神生活結構

1月19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推出「尋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標」評選活動,「文壇豹子頭」蔣藍一口氣推薦了十個地方,五通橋、寶墩遺址、江口、雲頂石城、薛城、平樂、大雅堂、夾江造紙博物館、燊海井、鐵像寺等地方,喚醒了讀者的城市記憶和文化鄉愁。報道一經推出之後,迅速成為熱議話題,各大門戶網站積極轉載。

天府文化地標的評選活動,當前增強四川文化產業競爭力、深入挖掘四川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要舉措,也是媒體體現自己社會責任感、彰顯社會影響力的大型活動。這一活動在讀者中好評如潮。四川人民出版社石雲點贊,「了解四川文化地標,彰顯四川歷史文化底蘊,促進四川社會政治、經濟和地域文化的發展」。

各地讀者也紛紛致電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詢問相關推薦事宜。尤其是來自四川各地的讀者,也紛紛推薦各自家鄉的文化地標選項。網友也紛紛在封面新聞客戶端、華西都市報新聞客戶端,以及@華西都市報微博下為自己的家鄉代言,為心目中的文化地標打call。

熟悉著名詩人梁平詩歌的讀者都了解,在他的詩歌中,城市、地理是非常重要的題材元素,同時他對於文化地理有著自己的思考。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也採訪到他。梁平首先為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推出的「尋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標」評選活動點贊,「這次文化地標的評選活動,我認為它是對我們成都,對整個四川的文化品質,都是非常有意義的。」然後他分享了他所理解的文化地標的概念、意義,並提出他個人的一些建設性觀點,為此次評選活動「支招兒」,貢獻智慧。

梁平的多篇詩作是跟城市街道或者具有文化意義的地理場域有關,比如《紅星路二段85號》《紗帽街》《惜字宮街》《爵版街》《草市街》《走馬街》《少城路》《黌門街》《落虹橋街》《九眼橋》等。這尤其是他的《成都辭典》《重慶書》《汶川故事》等等詩作,無疑是一個詩人對人文「西南空間」的文本表達,做出的不可忽視的貢獻。在《深呼吸》《巴與蜀:兩個二重奏》、《家譜》等梁平的重要詩集代表作中,都有重要體現。尤其是《家譜》中收錄了梁平近年來150餘首詩歌,全書分為「為漢字而生」、「蜀的胎記」、「巴的血型」三個部分,「大部分是關於成都、重慶的詩歌,也有一些其他城市、景點的作品,有一種家國情懷。」梁平說,之所以取名為《家譜》,是因為這裡面集結了自己文字的血緣,情感的埋伏,故鄉和家國基因的指認。

評選文化地標,是一項系統工程。當被問到哪些地方符合他心目中的四川文化地標,梁平認為,具體評哪些,首先要讓廣大百姓充分參與。激發全社會都來關心這件事,參與這件事。畢竟,真正的文化地標是進入廣大百姓的精神結構。能夠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真正的文化符號所在。」他還真誠提出他的建議,「我覺得,在評選文化地標的時候,可能還要首先做一些概念梳理和類別細分的工作。注意不要把文化地標和所有的文物古迹、文化遺址這些東西完全含混在一起。我覺得,突出文化的當代性、文化在當下百姓中的精神生活參與度。當然,我們需要文化的傳統,但更要注重在文化地標中間找到當代性。要尋找、梳理那些能讓百姓在生活真正感受到的文化氛圍的所在。能與百姓在生活中的幸福感,獲得感有關,進入當地民眾活生生的精神生活。我覺得,這可能更符合我心目中的文化地標。」

作為坐落在成都的重要詩刊《草堂》詩刊主編,《星星》詩刊前主編,對成都詩歌生態有深入觀察和了解的梁平,還特別提到成都、四川的詩歌氛圍,「尤其是現在成都這麼大一個城市,在弘揚天府文化的時候,我們注意到,它包羅萬象,豐富多彩,而天府文化有一個最重要的文化基因就是詩歌,它有傳統、有土壤、有氣象。那麼,在我們尋找文化地標的時候,這一點也要有所呈現。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實習生 徐思浩 曹梓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