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有什麼養生秘笈嗎?
只有最熱,沒有更熱的三伏天來了。微信朋友圈各地都在流傳的段子;
誰認識劉德華或者劉德華的經紀人請聯繫一下我,我想讓他用冷冷的冰雨在我臉上胡亂的拍一拍,謝謝,太熱了。
還有的朋友說為什麼不直接把雨神蕭敬騰給請來全國巡演,解救大家於水深火熱之中。
三伏天游泳吃西瓜是必須的,但是在解暑的同時,需要注意養生和防病中醫講究「冬病夏治」。三伏天是養生避病的好季節
基本原則不能忘記:防寒!
冬病夏治源於《黃帝內經》提出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三伏天是夏季最熱的時候,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之時,尤其是「三伏天」
此時人體經脈氣血運行充盈,毛孔張開,有利於藥物吸收
此時治療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熱治寒、鼓舞陽氣,驅散體內寒氣,調整陰陽,從而達到減少冬季發病頻率或徹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時間選的好,啥病都能給你調好
哮喘、慢性支氣管炎
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
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
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腿痛
凍瘡、手足發涼
女子宮寒、脾胃虛寒
等等等等
比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
不管是哮喘還是慢性支氣管炎,都是冬季熬死人的病。
但是如果連續堅持三個三伏,能有效的避免其反覆發作,甚至達到長期緩解的目的,是防治哮喘、慢支的黃金期。
就算即使沒有病痛,三伏天養生也是強身健體的時候!
貳
最漫不經心和最上心的調理
都是從吃開始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
中國古代,餃子也好,面也好,或者是烙餅卷雞蛋,對老百姓來說,都是好東西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
來,吃點好的
不吃冷的,冰的!這是基本原則!
伏天開始:
人體陽氣在一年中逐漸達到頂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腠理開泄,一旦著涼,寒邪便容易趁機入侵。
怕熱想避暑,這個時候可以喝常溫的白開水,樸素而養身,比任何一款果汁都解渴好用。堅持整個三伏天都不碰冰飲、冰淇淋,即使不專門去冬病夏治,體內的頑固寒氣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別怕冷、手腳冰涼的書包!
多酸多甘
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檸檬等。
但是吃這些東西的時候,都需要注意,不要過量不要冰鎮,男書包還可以偶爾放縱一下
書包妞們,真是一口都不要沾。
補氣去火
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
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叔最愛吃的才就是苦瓜釀豆腐,有時候叔po做法給感興趣的書包
新鮮乾淨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
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
胡蘿蔔、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
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
而且這些蔬菜水果不妨做成冷盤,好看的樣子,會比較能引起食慾
出了梅雨季,明天就又到了艱難三伏
游泳吃西瓜是必須的
但是在解暑的同時,需要注意養生和防病
中醫講究「冬病夏治」
三伏天是養生避病的好季節
基本原則不能忘記:
防寒!
除了吃,能做的還很多
夏 心腦血管疾病發病也多多
三伏天,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加快
對氧氣和養分的需求量增加;
另一方面,由於氣壓偏低、人體大量排汗,體內水分和微量礦物質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環受阻,所以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解暑喝不冰的冷粥
夏天不能吃冰淇淋,不能吃生冷的
那夏天豈不是很無趣!
然而冷粥來上一碗還是可以的。
這個冷粥不是說加了冰的那種,而是經過冷藏之後,恢復到室溫稍帶涼意的粥。
喝起來也是超爽的~~~
山楂冰粥能開胃養脾、消脂益氣
山楂若干(喜歡酸就多放點)
糯米若干冷水浸泡2小時後瀝干水分
涼水旺火煮開,倒入山楂,煮15分鐘後,撈出山楂,倒入糯米,中小火煮熟,加入冰糖,晾後存入冰箱的冷藏櫃,適時取出後,放至室溫,喝。
可以吃點西洋參
夏天最好的補氣葯是西洋參
這是參中唯一一個不上火、不傷陰的參
即便有陰虛、口乾口渴的問題
西洋參也照樣適用,因為它是氣陰雙補的
特別是汗出過多,人覺得很疲憊、心慌的時候,適合用西洋參泡茶飲,對苦夏者很有利
嫌國內價高的,推薦美國買西洋參,價格是大陸的三分之一,品質也不會良莠不齊
吹乾頭髮再睡
不僅關於邪濕 還有髮型
很多人認為夏天氣溫高可以不吹乾、擦乾頭髮就睡,但實際上這是很不好的習慣!
夏天雖然溫度高,頭髮濕漉漉的坐在空調屋裡也不會覺得很冷,但是頭髮不吹乾就睡覺,會導致「濕邪」在不知不覺中入侵身體。
而且沒有把髮型吹出來就壓著濕頭髮睡覺,起床會有異常髮型。
可能有的朋友說,我經常濕發睡覺,並不會覺得不舒服。
說一句,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生了娃就給你好看!
沒有髮型,頭還會很疼,肩膀什麼的也會酸痛。
頸椎、腰身不要對著空調
在空調房裡衣要過肘過膝
感覺回到了大清朝,還要求書包們衣著過膝。但是保護關節,任重而道遠!
從外面一身汗回來或者在運動後,對著空調使勁吹涼風,濕氣會藉機順著張開的汗毛孔進入人體,損傷陽氣。
正確的方式是,自然風乾身上的汗,或者拿毛巾擦乾,慢慢的冷靜下來以後再降低室內溫度。
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
在空調房裡穿衣服要過肘過肩,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頸椎。
入伏前後,心經氣血旺盛,和它相表裡的小腸經也會跟著氣血旺盛起來。
小腸經走肩膀,以擅長調理頸肩外頭著稱,被稱為「肩脈」。所以凡是頸椎有不適、肩周有問題的朋友們就要抓住這個好時機來調理了。
敲打雙手小魚際穴
把手抬起來,手心向自己,然後讓雙手的小魚際相互砍。
有空就可以砍,尤其在下午1-3點氣血流注於小腸經的時候,砍夠200下,效果更明顯。
小腸經起於小指,沿著手臂的外側後緣上繞到肩胛處,所以它能調理頸肩問題。
按摩後溪穴
手法:
任何手法都可以,按壓揉,力道根據自己的承受度決定。
功 效:
緩解肩頸腰痛,兼具祛斑美容
同時還經過面頰,所以刺激小腸經還能減少兩側顴骨的斑點和魚尾紋,緩解口瘡、咽痛的問題。它最後至於耳屏前方的聽宮穴,因此,耳聾、耳鳴、聽力下降等問題也能改善。
晚睡早起,不是熬夜
夏季的睡眠原則就是晚睡早起
但是晚睡不是熬夜!
很多人夏季喜歡熬夜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眠不足就是脾虛的癥狀,表明體內濕氣過重
三伏中午應該補一個午覺,30~60分鐘都可以,過了1個小時的午覺就會影響晚上的睡眠了。
夏練三伏,那是過去
夏天是需要動一動的,因為一動就會出汗,可以排出很多人體廢液。
但是現在已經不提倡劇烈的運動了,提倡類似於游泳,瑜伽,普拉提這樣的室內運動,室外的有氧運動如果不能及時補充流失的水分和微量元素,很容易中暑。
而辦公室里的久坐族,會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響濕氣的排除。
夏季打坐,養神靜心
日超超過12小時,溫度超過35°c,濕度超過80%,人就會心煩意亂。
這時候打坐,閉目吐津,會對情緒有安撫的作用,還能活血通絡。
具體坐法:
兩個胳膊自然下垂,搭放在膝蓋處。
輕輕的調整呼吸。口中的津液慢慢多起來,足夠量的時候,咽下去,反覆多次。
上下牙齒相互擊扣,20次!這樣會有固齒安神的功效


TAG:健步尋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