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大愛東方 海派魔術

大愛東方 海派魔術

上海,一直以海納百川的精神包容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文事理。上世紀三十年代,張慧沖將華麗的西方魔術和內秀的東方戲法結合起來,開創了以舞台巨型魔術為主,表演氣勢磅礴為特徵的「海派魔術」,經過近百年的傳承與發展,如今,「海派魔術」在兩代傳承者張慧慧和張小沖的不懈努力下,成為世界魔術舞台靚麗的奇葩。

1月21日9:00 東方衛視

中國紀錄片十佳欄目《大愛東方》

《海派魔術》

敬請關注

張慧沖其人

1898年,張慧衝出生於上海的一個富足家庭,自小他就對帶有神秘色彩的事物特別感興趣。在中國電影剛剛進入萌芽時,張慧沖也緊跟時代潮流投身電影事業,不僅自編自導,還親自擔任主角,先後出演了《劫後緣》、《奪國寶》、《海天情仇》等多部影片,受到觀眾歡迎,被譽為「東方范朋克」。在拍攝電影《好兄弟》時,張慧沖不幸受了傷,正是在休養期間,他第一次接觸到了魔術。而隨後一個偶然的事件,更是改變了張慧沖的人生軌跡,令他徹底轉投魔術表演界。

上世紀三十年代,德國魔術師聶哥拉來滬演出,自詡「魔術大王」,他在報刊上宣稱自己帶來的「水遁」和「腰斬活人」,中國魔術家無人能識得其中奧妙。這目中無人的態度令民族自尊心極強的張慧沖,拍案而起,登報應戰。

海派傳承

今年已經六十八歲的張慧慧,是海派魔術的第二代傳承人,從小她就跟在父親張慧沖的身邊學習魔術,有時張慧慧還會充當小助手,跟父親同台演出,是張慧沖巨型魔術團最小的助演。

張小沖從5歲開始就跟著母親張慧慧學習魔術,為了能更好地繼承外祖父和母親辛苦保留下來的「海派魔術」,張小沖幾乎每天都把自己關在書房裡,翻閱那些他從國外辛苦收集回來的珍貴資料,研究魔術道具中的機關,光是表演所需要的魔術道具就將家裡的地下室裝滿了。

在張小沖的理解中,外祖父的魔術雖然演繹的是西洋魔術的宏大場面,但更注意在節目中賦予中國民族特色,道具的圖案是民族化的,變出的物品是中國式的,這也正是海派魔術的最大特色所在。

申遺之路

2009年6月,經過一年的辛苦奔波和共同努力,海派魔術成功申報成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上海市第一個雜技與競技類非遺項目。為了讓海派魔術這一上海文化品牌得到更好推廣,浦東新區南碼頭街道還為其設立了多個宣傳平台,這其中就包括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傳承與復原」的演出。

在日常授課之餘,張小沖還將自己掌握的有關海派魔術的資料整理出來,集結成書。2011年11月,由張小沖主編的書籍《海派魔術》出版了,書中不僅介紹了海派魔術的發展歷程,張小沖近幾年所創作品的秘密也係數在書中公佈於眾。「揭秘」,這件讓不少魔術界人士最忌諱的事,卻成為張小沖的一種執著和堅持。

作為海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海派魔術既融合了西方魔術的恢弘大氣,又發揚了東方魔術的靈活多變,真正做到了中西合璧、自成一派。正如海派文化,既有江南文化的古典雅緻,又有國際大都市的現代時尚,具有海納百川而又獨為一體的特殊風格。在經過了百年歲月的洗禮之後,「海派魔術」這塊起源於上海,發展於上海的藝術瑰寶,也終將在上海這座充滿著多元文化的魅力之都迸發出新的光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生Arts 的精彩文章:

臘梅不是梅,但它很有內涵

TAG:三生Ar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