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輔食添加不得不知的注意事項,讓寶寶健康成長的10大秘訣!

輔食添加不得不知的注意事項,讓寶寶健康成長的10大秘訣!

上一篇文章聊了何時及如何給寶寶添加輔食,回看請戳媽媽們,準備好給寶寶添加輔食了嗎?掌握這4點實現科學餵養!

這篇文章聊聊給寶寶添加輔食的過程中不得不注意的10大事項。 科學育兒科學餵養,切不可隨心所欲。

1. 一歲以內的寶寶禁止添加鹽,糖等任何調味料。食物的原味非常好吃,我們大人已經被調味料把味蕾破壞了,不要以我們的習慣去考慮孩子的感受,過早地添加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容易形成不好的飲食習慣,記住清淡的飲食習慣會帶來一生的健康。

2. 不要和其他孩子比飯量。每個寶寶都知道自己該吃多少,不吃了就別勉強,不要看別人家的寶寶吃的多就強迫自己家寶寶多吃,月齡不一樣,體重不一樣,胃口不一樣,開始添加輔食的時間不一樣,孩子吃的多少根本沒有可比性。孩子每次進食量會有差異,只要不吃就應停止餵養。如果吃的很少應找原因,而不是追著孩子喂。這樣既不能解決問題,也會使孩子養成進食不良習慣。若已養成進食不專心的毛病,可適當採用飢餓療法。一次餵養只持續20分鐘,如果進食不多,到下次餵養時再喂。

3. 輔食就是輔助食品。所以說1歲以內的寶寶依然是奶作為寶寶營養的主要來源,每天要保證500-800毫升的奶製品。

4. 水果不能替代蔬菜,蔬菜不能替代米粉米粉每天要保證在一半以上的量才可以,這樣才能保證營養的均衡。孩子輔食量是否充足,不以餵養量為標準,如一次一小碗;而應以每次進食種類和性質來判斷。米粉等主食成分佔每次餵養量50%或更多,菜、肉、雞蛋等補不足。而且,米粉等主食應足夠稠,否則能量物質不足,會引起生長緩慢。這也是孩子吃得多不長肉的原因之一。

5. 輔食每天吃幾次,寶寶說了算。6個月每天1次,7-9個月每天2次,10-12個月每天3次,這只是大體原則,具體吃幾頓,吃多少,看寶寶,如果感覺每天3次有點多,就吃2次,如果感覺每天2次不夠,就加到3次,一切都以自己寶寶的感覺作為出發點,還是那句話,自己的寶寶父母最了解。

6. 7個月以後輔食要逐漸從泥狀向沫狀過渡,再向塊狀過渡。即便寶寶沒有長牙,也要教給寶寶咀嚼,要知道寶寶的牙床是可以咀嚼的,如果寶寶長期攝入泥狀的食物,容易導致便秘。教寶寶的時候,媽媽可以先吃一口做示範,做出誇張的咀嚼動作,讓寶寶模仿,7個月以後就是咀嚼的敏感期,如果這個時候教,寶寶很容易學會,如果再過幾個月,寶寶反而不容易學會。

7. 蛋白、海鮮,帶籽帶毛的水果,都是容易過敏的食物,盡量1歲以後添加。但是否易過敏,都是相對的,有可能對這個寶寶來說,這種食物容易過敏,但對那個寶寶來說,這種食物就不容易過敏。所以一定要一種新食物添加3天,觀察沒有問題之後再添加新食物,切忌一次加好幾種,一旦發生過敏,無法確定是哪種食物導致的。

8. 不要使用奶瓶喂米粉。雖然初期添加的輔食是很稀的米粉,因為寶寶需要在添加輔食的過程中學會用勺,學會接受固體食物,所以用勺用碗是非常重要的。利用碗和勺的餵養對孩子的集中能力也是一種很好的訓練,為達到這一訓練,應選擇顏色鮮明的碗和勺。喂飯時,大人也要同時進食,以此行為促使孩子對進食的興趣。

9.家長覺得輔食味道太淡給寶寶吃點帶味道的。嬰幼兒味覺本身還不夠敏感,接受輔食本應沒有問題。如果大人進食時,給孩子嘗大人食物,哪怕只有一點,都可刺激嬰幼兒味覺的過早發育。一旦喜歡上大人食物味道,又必須接受嬰幼兒輔食,就會出現輔食餵養困難。老人有的喜歡給孩子用饅頭沾菜湯,這些都是非常不正確的輔食餵養習慣。

10. 食物味道的引導。不同國家、民族、家庭都有各自的飲食文化,包括喜好的味道。孩子出生在這個環境中,就應逐漸接受家庭的食物喜好。中國家庭往往是以鹹味食物為主,那麼就不要將水果泥等甜味食物與米粉等混合,造成孩子對甜味主食的喜好。水果泥等甜食可單獨餵養。這是崔玉濤微博里曾經寫過的。

寫了這麼多,大家對於輔食的添加是不是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其實再怎麼看書,看經驗,都不如親自給孩子開始實踐,我相信,每個媽媽只要用心去做,都可以順利地給寶寶添加輔食。如果大家有疑問可以在本文下方留言,一起討論。

我是育兒達人果媽,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頁面頂端「關注」。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跟我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手巧」才能「心靈」,不可忽視的寶寶手部訓練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