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良民//翰墨寄情寫人生

楊良民//翰墨寄情寫人生

365

翰墨寄情寫人生

文 / 楊良民

魏勇先生按語:家父的學生楊良民先生二0一二年夏天出資將父親的的書法篆刻作品結集出版,親自擔任主編並寫序。我讀此書感懷萬千,一是為家父多年來辛勤筆耕所展現出來的藝術功力和蒼勁古樸的書法美感無限崇敬;二是對堪稱家父知音的兄長楊良民先生親力親為為父親編輯出書的義舉感激不盡;三是對父親靜守孤獨,痴心不改無怨無悔追求人生理想的精神佩服不已。遂有心愿,將楊良民先生為父親所做的序文輯錄刊發上來,請眾好友批評指正。

借今春到西安出差之機,抽空回家鄉渭南,看望了著名書法家,我的啟蒙恩師魏俊先生。年愈古稀的恩師,頭髮花白,步履蹣跚,身體也大不如以前了,真是歲月不饒人。我心中便想為恩師出版一本他的書法作品集,並親自為恩師寫這個序,以表達感恩之情。

結識恩師於1961年,那年我還是一個8歲的懵懂少年。鍾愛藝術的父母攜著我登門拜魏俊先生為師,學習繪畫。隨後有10年時間,恩師一直伴我同行。他引領我走進了絢麗多彩的書畫藝術世界。他教我書畫理論讓我開闊視野,教我中國畫技法幫我提升本領。他率真正直的人格在我心中種下了奮發有為的種子。

當今社會,書法的幾乎成了單純的消遣奢侈品,其商品價值屬性上升到首要的位置;而中國書法傳統意義上的抒懷見性,文以載道的教化娛人功能日漸衰落。同時,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中國書法也走下神壇,越來越成為一種大眾消遣娛樂的新寵,愛好者如過江之卿,數以千百萬計。

相對來說,這是一件好事,正所謂「舊日王謝庭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但冷靜下來想,熱鬧紛繁的表象背後,令人悲傷地發現,中國書法的那種獨有的藝術品格卻離我們漸行漸遠,每每念及此境,常常使人黯然神傷。

愚以為,從事書法者,不外乎四種類型:一種是業餘型,毫無功利色彩,修身養性,是種雅好;再一種是學業型,為兼一門技藝,學不成無關緊要;第三種是功利型,將書法作為一種藝術理想來追求,常年臨池不斷,四處拜師求藝,希望在書法領域有所謂作為,體現自我人生價值;魏俊先生屬於第四種即事業型,就是把書法當做畢生的事業來做,並以此為門徑,熔鑄激情,體悟人生,彰顯個性與胸襟。顯然,這種孑世獨立,橫而不流的本色,會在以書法為商品的社會風潮面前顯得古板落寞與卓爾不群。

而作為書法家的魏俊先生,卻甘願靜守孤獨,像一個苦行僧一般,堅守著自己的藝術理想和精神追求,心無旁騖,一塵不染。幾十年如一日地臨池不綴,始終如一,不離不棄。他的書法,以顏楷起家,兼容百家之長,注重傳承古碑名帖特有的神韻,揮灑自如於真、草、隸、篆各體之間,體現出剛柔並濟、生氣勃勃的藝術個性。

魏俊先生認為,書法是靠文人傳承的文化精髓,承載著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精神,書法以及由此引發產生的中國畫所包含的文化氣息,文化情懷、人文精神不能改變,這是書法的靈魂。他說,古人書法作品中的中和美、陽剛美、韻致美、書卷美就是指書法作品中所包含文化精神。書法作品從書寫的內容、點線質量、謀篇布局、落款用印等,都綜合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中所崇尚的仁愛、中和、氣節、敦厚、平靜等精神元素。書法在中國傳統觀念中歷來是受到敬仰的,是由它所包含的文化精神所決定的,是一代代書法前賢共同造就的,也是當代書法人所應矢志追求的。

魏俊先生從事書法藝術創作,始終把真、善、美作為他自己畢生的追求。這就是他為什麼能擁有健康的靈魂和堅固的根基,也使他能在各種困惑面前意志堅定而不迷失方向。

觀賞魏俊先生書法藝術作品,最感人的藝術魅力莫過於一個「真」字。首先,他是一個真誠正大之人,筆下有真感情,運筆堂堂正正。真情真愛,讓他在研習書法的道路上能一生不渝,不怕苦累耐得住寂寞,沉下心來潛修靜悟,苦中得樂。從而為妙筆生花,心手雙暢,墨跡氣格文雅,神形兼備,韻長味厚,真氣瀰漫找到了原動力。其次,有真功夫。魏俊先生練習書法,從來不投機取巧,他主張從楷書入手,從臨摹入帖開始,打好基礎。勤學苦練,靠真本事立身。沒有真本事一切都是空的。三是有真膽識:魏俊先生一生手不釋卷,悉心研習先賢之法。終於能守住初心,不為俗見所惑,持之以恆,才有今天收穫。

魏俊先生的書法充滿善的力量。先生素以「人品不高,下筆無方」警戒自己,立志用一生中的修為和磨礪證明善的偉大,力求用他的作品展現高潔壯麗的人生追求。他善待書法:平時生活中的他,總是善待書法同道和他人作品,搞文人相親,不搞文人相輕,無論是民間字跡還是廟堂碑刻,先生總是以謙虛的心態去觀其優點和價值。他還善於活學經典,久久為功。先生對於歷代先賢的書法經典作品,總是反覆研討,悟其神韻、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不斷深入、永無止境。並且時時體察萬物真性,寓於筆端。

魏俊先生的書法美的大氣,美得陽剛。一是認識美:魏俊先生的書法藝術作品中就充分展現了激越簡靜、豪放婉約、歡暢苦澀、名麗陰柔、拙樸靈秀等萬物陰陽互動之美。剛柔相濟、不滑不滯、不激不勵正是他的書法特點。二是表現美:魏俊先生把儒釋道作為自己的書法藝術根基,他的書法作品裡既有儒家的莊重森嚴,溫和敦厚,又有佛家的簡靜虛無、味淡形安,還有道家的隨機生髮、妙趣天然。讓人在觀其作品時能品味到儒釋道三者即獨立成美,又相互融合。三是創造美:魏俊先生是一位在書法創作實踐中,把生活作為唯一的藝術源泉的書法家,他不但是一位善於創造美的書法家,還像一位生活中礦石的提煉者和開拓者,他始終把書法藝術作品創作實踐過程中體現真善美,作為自己畢生的奮鬥方向。

欣賞魏俊先生的書法作品,能讓人在陶冶藝術的同時吸取昂揚向上的精神力量。這力量來自作品內容的警世喻人和書法本身的強烈感染力。雄渾博大、古雅厚重、自然天成就是魏俊先生書法作品的獨特風格。魏俊先生的書法特點和藝術風格的形成,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把自己畢生精力用在了墨海騰波的書法藝術實踐上,從治學初始他就對自己有著高起點和高要求。他常說「書道的科學嚴謹性是其發展的規律」。由此,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魏俊先生的文脈承起之路並在這條路上魏俊先生有的放矢。他有四點閃光的標識:其一,以弘揚民族精神的使命感,取意立道;其二,以先賢經典作品書之,取法奠基;其三,以精於藝的嚴謹治學態度,取術精業;其四,以狀書豪情的生命狀態,取勢寫心。於是,他集「道、法、術、勢」四大要素於腕底,拓展了他的書法藝術精神內涵。正應為如此,他在實踐中找到了能承載自己胸襟、展揚自己風骨和靈性的那片藝術天地與精神家園,使得他的才情得以酣暢淋漓地發揮,他自己的本真和純樸的內在特質得以形象化地再現,也使得作品注入了凝重竣利中蘊含醇雅而靈爽的意境。

魏俊先生善於守一,這是一種專情。人的一生神情專註集中精力地干好一件事就不容易了。專註,一時一事易,一生一世難。專註,實際上是一種自控和調節,是一種在徘徊和悠蕩中的心理平衡和毅力堅守。人生有時難免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紛擾,貴在喧囂中堅守那份寂靜,在紛擾中守望那份淡泊,在孤獨中保持那份清醒。這份清醒是甘於寂寞的理智,是面壁十年不求顯赫的修鍊,是黃山孤松獨立峭壁的鎮定,是雲端蒼鷹對一個目標鎖定的凝視,是平湖水面上躲在薄霧中將水汽聚斂成珠的荷花仙子的淡雅清凈。魏俊先生就是在這種畢生專情守一中成就了自己的書法特點與風格。

圖片由作者提供

作 者 簡 介楊良民,1953年10月生,陝西渭南人。筆名:石堯。齋號:厚土山莊。職稱:研究員。師承山水名家宋文治先生,並得魏俊、張義潛、孫宗禮、石羊等名家教益。從藝五十多年來,遍游祖國名山大川體驗生活,汲取精華。先後赴日本、法國、德國、俄羅斯、比利時、巴西等20多個國家進行文化藝術交流。多次應邀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城樓、中南海、中央軍委、全國政協、國務院等單位作畫。曾被國家文化部、人事部和相關國際藝術組織授予「著名國畫藝術家」、「世界金獎藝術家」、「德藝雙馨藝術家」、「中國當代百名傑出國畫家」等榮譽稱號。其事迹及作品多次被媒體介紹,併入編《世界名人錄》、《中國專家人名詞典》、《中國美術全集》、《中國美術家選集》等30餘部大型典籍。

臨渭區文藝創作室三賢文苑編輯部

臨渭區作家協會官方電子平台

主編:閔榮波

副主編:邢福和 王曉飛

執行主編:李佳璐

編審:吉芙蓉 孫衛鵬 石海絨

顧問:路樹軍 徐紅林 貟社教

徐玉虎 王文超 王吉元 趙紅娟

篆刻:史建軍

本期電子平台編輯:張 娟

編輯部:

張 娟 康國光 何雅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賢文苑 的精彩文章:

陳麥芳//我的紫砂杯

TAG:三賢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