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違規投放小藍單車,為什麼敢「頂風」而上
現在,單純玩共享單車註定是一個敗局,但是,當共享單車企業與滴滴、美團等玩到一起的時候,就很容易搞出新的經濟名詞,讓進入「死局」的共享單車煥發第二春。而在這波二春中,後者顯得更加活躍。
1月17日,滴滴出行宣布共享單車平台在北京、深圳相繼上線。很快,滴滴共享單車平台上的小藍單車bluegogo和小黃車ofo開始投放。
不過,問題立刻來了。
1月19日當晚,深圳交委就發表正式聲明,稱滴滴出行如有在深圳投放車輛則屬於違規行為,並請市民慎重選擇,避免自身權益受損。聲明還稱,在小藍單車押金、運維不到位等問題相應處理結果明確前,不得以小藍單車的名義在深圳運營和投放。
對於剛上線共享單車的滴滴來說,這無疑是一道「封殺令」。
事實上,滴滴出行方面應該早就對這個「封殺令」瞭然於心,但為什麼還要頂風而上呢?
1、為什麼滴滴投放小藍單車違規
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共享單車的大肆投放,給城市管理帶來了諸多的負面影響,而同時,它所能帶來的社會價值並沒有宣傳的那麼高。綜合諸多方面,包括深圳在內的全國多個城市針對共享單車經營提供了明確的管理整治要求。深圳交委發文,暫停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在城市公共空間新增投放車輛。所以,滴滴出行如果在深圳投放車就屬於違規。
2、滴滴出行不願意放棄共享單車市場
雖然滴滴早就通過投資ofo的方式入局共享單車,但是,滴滴和ofo的關係並沒有面上那麼單純。
對於ofo來說,它需要的是滴滴的錢,需要用錢來解決與摩拜在共享單車的競爭中屹立不倒,不希望ofo與滴滴有更多的交叉點。但是滴滴的入局並不打算僅僅是給錢,而是希望從ofo用戶的高頻使用來填補或構築它的一站式出行全平台的目標,是希望給自己的智慧交通尋找加分項的。
現在的滴滴不願意放棄共享單車市場,又恐ofo不能服從自己的長期戰略需求,不能滿足自已的」慾望」,所以有必要給自己找個後路,小藍單車這才被選中,才會要加速小藍單車的上線和「復活」。
3、滴滴「覬覦」共享單車市場,但不願花冤枉錢布局
為了最後三公里,為了一站式出行全平台和智慧交通,滴滴在2017年初投給ofo數千萬美元,但是,這數千萬美元並未換來穩固的控制權。所以,在「接手」小藍單車的時候,滴滴出行有了前車之鑒,做的比較「吝嗇」——不承擔小藍單車的賬務,用戶的押金也不能再滴滴的平台上討回。
但是,滴滴必須盤活這個棋局,所以,在北京、深圳開始上線共享單車服務,並給小藍單車用戶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押金可以換成滴滴單車券或出行券等。總之就是,不退錢,改成「一次購買、分期使用」。很6的「起死回生術」。
4、滴滴很有野心需要新故事,談到未來也擔心
對於出行,滴滴是很有野心的,所以無論網約車、計程車、順風車等,都要成為老大,共享單車作為出行最後一公里的選擇,必然要在滴滴的目錄中出現。況且,共享單車與滴滴出行的結合,可以讓它在用戶數量、出行數據等等諸多方面有更多說辭,能給資本市場講更多的故事,贏得更多的機會。
不過,也有令滴滴擔心的問題,比如美團也在做網約車。
當前的網約車市場,滴滴絕對是「壟斷」的。但是排在滴滴後面與其搶食的太多、挖角的太多,而且,滴滴的產品體驗已經到了瓶頸,很難為用戶提供更多。滴滴在提防競爭對手的同時,需要在深度和廣度上拓展出行領域的布局。
面向未來,智慧出行、智能駕駛才是主線,所以滴滴把實驗室搞到了美國矽谷,下注未來的智能、無人駕駛領域。
滴滴是建立了一個大平台,但現實與理想總是有些距離的,它目前擁有的優勢就是用戶量,而車以及與智能相關的系統服務能力,基本是零。


TAG:科技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