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詩詞,品人生

讀詩詞,品人生

秋湖月夜

 笛子

李晨 

00:00/00:00

讀詩詞,品人生

每一首詩詞都攜帶著作者創作那一刻的情深,每一次誦讀都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在那些思今接古、與詩人神交的時刻,人們是沉溺的,也是幸福而幸運的。詩詞,可謂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奇葩。且不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對於我們提升人格修養,端正處事態度也很有幫助。

中國的古典詩詞中蘊含了一種興發感動的力量——人生意蘊。詩人帶著自己的身世經歷、生活感受,融入其理想抱負、複雜情志,透過文字,描繪自己內心的感動。而由於古今人所面對的根本問題並無二致,古今人在心理氣質方面的一脈相承,以及民族文化心理的綿延沉積等原因,古代詩詞中所貯存的人生意蘊就能使現代的讀者產生「古人先得我心」的親切感和熟穩感,進而激起他們的共鳴、感動他們的情思,並且進一步影響他們的人生態度和人生選擇,這即是中國古典詩詞綿延千年,生生不息的動力所在。

楊海明在《唐宋詞與人生》的餘論里歸納了四種對今仍有啟示的人生意蘊。

一、珍惜生命和看淡人生

楊海明說:「詞中的人生意蘊,其核心和本源就是對生命的珍惜、眷戀、執著之情」。應當承認,唐宋詞的思想內容是相當豐富複雜的,有喜有悲,有樂有哀,但萬變不離其宗,所有喜怒哀樂來源於個體生命對於外界的感知。因此紛繁複雜的思想內容最終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被上升到生命的高度。

提到珍惜生命,最先聯想到的原因該是「人生苦短」、「人生無常」等等這些前代詩詞歌賦所反覆詠嘆過的「老調」。唐宋詞人重彈老調,卻仍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他們能用樸素的口吻對此重作闡釋,因而更使讀者深感其「誠實」、「透徹」和接近「真理」。以晏殊為例,在這位錦衣玉食的太平宰相之詞中,卻就偏多此類傷逝惜時之作,哀嘆自己老之將至。翻其《珠玉詞》,其中就隨處都會跳出一個「老」字,如:「人貌老於前歲,風月宛然無異」、「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暮去朝來即老,人生不飲何為」、「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應老」、「畫鼓聲中昏又曉,時光只解催人一老」……而與此意思相似的詞語就不知還有多少。受古代生活水平和醫療條件的限制,古人的壽命普遍不長,「人生七十古來稀」,但即使是活到古來稀乃至百歲,與廣袤的宇宙萬物相比,也不過是眨眼一瞬,不怪曠達如東坡,悲壯如岳飛,豪邁如稼軒,他們的詞里,也都不乏悲涼的味道。稼軒的「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可謂是把這種寂寞悲涼之感寫到極至,而他們的悲涼,無外乎念遠,追憶,壯志難酬。才華難識,抱負難展——他們只能在深山曠野中踱步,自嘲的同時感嘆生不逢時,寂寞的同時感嘆流年易逝——人生若白駒過隙,而瞬間鬢已星星矣。這種人生如夢的寂寞和蒼涼,誰躲得過呢?花開花落月圓月缺是人類共有的無常的悲慨,詩人們以自己敏銳、真純的心靈去體會了那種共有的慨嘆和寂寞。

如果說珍惜生命是唐宋詞人的集體性哀嘆,那麼看淡人生是他們想出來的解決方法。因為人生苦短、無常,「功名利祿」這些身外之物就成為了令人患得患失、煩惱叢生的羈絆,既如此何不看淡俗物,及時行樂。緣此,我們便在唐宋詞中讀到了無數的享樂詩篇。與前代詩人相比,唐宋詞人是更善於享受的一代,不僅表現在對物質生活的盡情追求上,還表現在對精神世界的精細品味上。

在醒酒美人和歌舞之娛中討生活,便是唐宋詞人們「善待今生」的最方便和最「實惠」的良方。提到酒,腦中浮現的是一個飄逸的身影——酒入愁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他是李白,是詩中仙,也是酒中仙。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道:「李白斗酒詩百篇」,可見酒在李白詩歌創作中的重要作用。「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賞」,金陵酒肆留別,年輕朋友們紛紛趕來相送,欲走還留之間,各自暢飲悲歡,酒能談情;「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蘭陵美酒甘醇,有鬱金香的芬芳,有琥珀光的晶瑩,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鄉之客,酒能解鄉愁;「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明月當然不會飲酒,影子也只會隨在身後,與他們酒中暫時結成酒伴,可以排解寂寞孤獨。酒中有真情,酒中有真意,溫一壺酒,便能話盡千古風流。再說那「多情」的柳七郎啊,屢試不第,便一心填詞,忍把浮名,換了淺酌低唱,這是柳永不幸,卻是詩家大幸。在時代的局限里,絕大多是文人視歡場女子為玩物,也只有七郎最懂她們,於不被主流欣賞甚至排斥的文字中給予她們少有的尊嚴。可笑紛紛縉紳輩,文才不及眾紅裙,在勾欄瓦肆之間,柳永也算找到了知音。

二、知足戒貪和勇於承擔

「知足戒貪」可謂是中華傳統美德。沒有「知足」的良好心態,擁有再多東西都覺著不夠,人也很難快樂。在我印象里,蘇東坡可能是最符合這個描寫的人了。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糊裡糊塗,人生快意。「幸有清溪之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林語堂說:「蘇東坡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這點在熱愛美食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因為愛吃,所以愛生命、愛生活,正如他在《老饕賦》中說的那樣:『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將一日三餐吃出了趣味,吃出了滄桑流變,這也是一種境界啊!」縱觀東坡一生,官運不順,仕途坎坷,時而驟起,時而乍落,達則金馬玉堂貴為帝師王佐,窮時貶為地方無權小吏。被黔無俸甚至溫飽不繼。但東坡仍舊保持著「君子謀道不謀食」的君子風度:由於他能「隨遇而安」,所以他能「以四海為家」,因其能「逆來順受」,以致與世「無所悍梗」,這是真豁達。

在和平年代,人們生活安逸,詩詞描寫的多是歌舞昇平的風月之事,而當社會動亂,國家面臨危難時,詩詞的導向便會轉為憂國憂民,詞人們都會被激發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點在南宋表現尤為明顯。宋代士大夫接受的是傳統儒家教育,而儒家學說的一個重要觀點便是「入世」,要有社會責任感。在這種學說影響下,士大夫關注社會,參與政事的熱情高漲。作為宋代大家的范仲淹提出了著名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處世原則,備受推崇。然而好景不長,重文輕武的後果就是周邊國家對大宋的敬畏感越來越少,終於一天揮兵南下。在敵我交鋒之際,每一場勝利都是對詞人的鮮血洗禮,讓他們的愛國之情一高再高。「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面對國君被擄的劇變,面對金兵所過之處血流成河的慘烈,岳飛怒髮衝冠,仰天長嘯,這是一種赤裸裸的挑釁,這是一種明目張胆的炫耀,報仇雪恨成了他的執念。辛棄疾和岳飛一樣,本來可以成為一個大有作為的名將,卻被南宋的苟安政策硬生生扭成一位詞人。由武將變為文人,又從能吏變為閑人,辛棄疾是憤懣的,但是當國家危急之時,他的社會責任感十分強烈,一生都在盼望披甲上陣,馳騁沙場,驅除胡虜,揚我國威,可惜,可惜……

三、赤子之心與成人之思

步入唐宋詞苑,就彷彿進入了一張巨大的情網,處處都有撩撥不開的情思。而萬千情思中最美好的,便是那纏綿的愛情吧,你總會被詞人那不世故,不虛偽,真真切切地語句而感動。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美好的愛情一定是及時的愛情,比對的時間錯的人更讓人遺憾的,是錯的時間對的人。如果他沒有出現,她的生命或將平靜無波,相夫教子,賢良淑德。可他出現了,捧著一對明珠如同捧著真心,她感念他的好意,卻引丈夫猜忌,只好含淚還回,恨不相逢未嫁時。然而有時相逢未嫁時,卻也無法攜手走到人生盡頭,陸遊和唐婉便是例子。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卻因陸母的荒唐而被迫和離。重逢沈園,相顧無言,心中的蕭瑟只有當事人才懂。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終歸是「錯,錯,錯」啊!世間緣法太難講,這樣的一種邂逅該是有緣無分還是有份無緣?相見不如不見,有情不如無情。

悼亡詩總是情真意切的。有元稹「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的錐心刻骨,有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繾綣情深,可是每每想來,在心頭縈迴不去的,卻是賀鑄這痴絕的輕輕一問——誰復挑燈夜補衣?

半死的梧桐,失伴的鴛鴦,舊日的居室,新舔的孤墳,空空的睡榻,凄惻的風雨,伴著詩人「何事不同歸」的詰問,一切都是都那麼凄厲,可到了結尾,卻只剩下一點痴纏溫柔——不知道在多少個夜裡,溫柔賢惠的妻子挑亮了案頭的燈,一針一線細細為他補一件衣裳。沒有賭書潑茶的閑情,沒有紅袖添香的雅趣,可是那個最平凡瑣碎的生活場景,卻將陪伴以後無數個無眠的夜。往事如昨,周遭如故,可那個惺忪著睡眼為我補衣裳的人如今卻再也不在了……

四、尋覓詩意和享受閑適

把生活過成詩的模樣,與花草樹木相親,與明月清澗相鄰,與家人親友相守,看時光沿著二十四節氣的驛站且歌且行,這是許多現代年輕人的追求。翻開唐詩宋詞,我們會有許多感觸。

唐宋詞人尋找「詩意」,多是官事之餘、休假之時或退隱之後的遊山玩水。「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山林的生活自在無比,興緻來臨之際,每每獨往山中信步閑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詩人自己能心領神會。走路累了,可以坐在山邊看雲捲雲舒,偶爾碰到一兩個樵夫,可以不拘身份開懷暢聊。「談笑無還期」暗藏哲理,詩人因為體悟到物我兩忘、物我一體之境,從而忘記了那流遷無常的世俗世界,這是真正的閑適。

除了遊山玩水,久在喧囂城市與官場是非沉浮的文人們享受田野鄉間的「詩意」。看看公務之餘到鄉村走走的蘇軾,「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平凡的鄉間生活給了他莫大的愉悅,不僅是因為他是當地父母官,重要的是他覺著鄉間生活很有逸趣。這才是他理想中的生活,簡直恨不得丟下烏紗帽,到此做一名無拘無束莊稼漢。

人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想說「讀萬卷詩詞,品萬種人生」。唐宋文學,寫的是字,吟的是詩,品的是人生。

圖片:網路

編輯:熊璐璐

請您贊一下支持有美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美堂 的精彩文章:

言語有盡,勝景無窮

TAG:有美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