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PNAS:即使饑荒橫行、流行病肆虐,女性的壽命也比男性長!

PNAS:即使饑荒橫行、流行病肆虐,女性的壽命也比男性長!

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學研究小組:鳳梨酥; 審校編輯 |Ernest

本文是針對論文《Women live longer than men even during severe famines and epidemics》的一篇論文解析,該論文於2018年1月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雜誌上。該研究作者是James W. Vaupel和Virginia Zarulli等。

嫌長只看結論版:

在當代,幾乎所有人群中的女性都比男性活得更久。一些研究側重於女性壽命優勢的生物起源,其他的研究則集中強調這其中社會因素的重要性。本文研究了奴隸人群和暴露於嚴重饑荒和流行病人群中男女生存差異。

研究發現,即使死亡率很高,女性的平均壽命也比男性長。大多數女性的生存優勢來源於嬰兒時期死亡率的差異:女嬰比男嬰更能適應嚴酷的環境。本研究結果支持如下觀點:女性的生存優勢受到來自生物環境和社會因素的複雜相互作用的調節。

在宗教團體、僧侶、修女中,男性和女性群體受到的社會因素影響較低或相似,生存風險因素均較低,但同樣存在女性生存期優勢。此外,在新生兒和嬰兒時期,男性和女性的行為差異尚未起作用,且社會因素傾向於有利於男性生存,女性群體仍有較高存活率。以上研究提示,女性的生存優勢有一定的生物學基礎。

雖然現代人群中女性的死亡率低於男性,但危機條件下女性生存優勢的證據卻很少。各種研究證據表明,女性群體或比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殘疾人群體的生存時間更長。因此,本文旨在調查女性在困難環境下較強的生存能力在饑荒、流行病或奴役等危機環境下是否仍然存在。

數據和方法

本研究分析了饑荒、流行病或奴役等極端情況下平均壽命不超過20歲的七個人群。

獲得自由的賴比瑞亞奴隸:

在1820年到1843年間,自由的美國奴隸被鼓勵遷回非洲。許多人冒險前往賴比瑞亞,因而所遇到的疾病環境與他們長大的環境截然不同。McDaniel使用美國殖民協會從1820年到1843年收集的數據,估算了前奴隸的生命表。這些數據顯示出人類有史以來有記錄的最高死亡率。到達賴比瑞亞對前奴隸們是一個死亡衝擊:第一年有大約43%的人死亡,出生時男性的預期壽命為1.68歲,女性的為2.23歲。

特立尼達的種植園奴隸:

19世紀初,反奴隸制勢力在英屬加勒比海地區解放了奴隸。反殖民運動每年在特立尼達殖民地進行奴隸登記,該殖民地受倫敦直接控制。登記冊記載了1813年和1816年的奴隸年齡,以及這一時期的死亡和分娩人數。John分析發現除嬰兒(年齡0-1歲)以外,所有年齡組的數據都是完整的。特立尼達種植園的奴隸製作的周期性生命表顯示,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可能分別低至15.18歲和13.21歲(下限)或19.45歲和20.58歲(上限)。

1933年烏克蘭饑荒:

二十世紀的烏克蘭經歷了特別的人口動蕩時期,是歷史重大危機的反映。Meslé和Vallin記錄了1933年農業集體化之後大饑荒的幾個數據集。他們估計在危機期間,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由41.58歲和45.93歲分別下降到7.3歲和10.9歲(前5年的平均水平)。作者使用了危機之前和之後(1926年和1939年)的人口普查數據和重要登記數據,將普查報告中1939年的實際人口與沒有發生危機的假設人口進行比較,以估計危機對人口數目的影響。

Ukraine famine memory

1772 - 1773年瑞典饑荒:

1846年和1882年冰島流行病:

1846年和1882年,冰島經歷了19世紀的兩次重大的麻疹流行病。該疾病在人口最多的冰島南部大部地區迅速蔓延。這兩次流行病在教區登記處和醫生報告中都有記錄。本研究使用人類死亡率資料庫中的壽命表,發現1846年(男性從35.35歲降至17.86歲,女性從40.81歲降至18.82歲)和1882年(男性從37.62歲降至16.76歲,女性從43.99歲降至18.83歲)男女的預期壽命突然下降。

1845-1849年的愛爾蘭饑荒:

19世紀40年代,土豆是大部分愛爾蘭人的主食。1845年,黴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感染植物後造成連續三年的作物歉收,致使愛爾蘭饑荒。極高的死亡率、移民和較少的出生率導致人口萎縮。饑荒年份的生命表是通過各種數據結合而構建的。在饑荒之前的階段,男女的預期壽命從約38歲分別下降到18.7歲和22.4歲。

研究結果

表1

正常情況下死亡率性別差異的概述:

1933年的烏克蘭,1773年的瑞典,1846年和1882年的冰島都有危機前和危機後的數據。在正常年份,女性的預期壽命高於男性(表1);在危機前和危機後的年份之間,每個人群的男女之間的差異是非常穩定的(表1),這表明流行病或饑荒僅暫時影響生存的性別差異。對於本研究中分析的其他人群,只能獲得正常情況下死亡率的部分信息。被釋放的賴比瑞亞奴隸在第一年中倖存下來的人的生活表顯示,女性在1歲時的預期壽命比男性多1年:24.62歲vs. 22.87歲。饑荒之前愛爾蘭男性和女性的估計壽命都是38.3歲。

圖1

危機中死亡率的性別差異:

在所有人群中,女性的預期壽命均高於男性(除特立尼達奴隸的部分例外),根據下限生命表,男性的壽命略長於女性(圖1和表1);在下限生命表中,女性奴隸從出生到25歲之間的死亡率都高於男性奴隸,而在上限生活表中,女性出生時的死亡率低於男性,在15歲之前死亡率更高,之後死亡率降低。女性在個人群中具有普遍的生存優勢也反映在女性的極端年齡高於男性上(圖1)。

表2

對於五個人群——冰島的兩個,以及瑞典、愛爾蘭和烏克蘭的人群,均可獲得危機前後預期壽命的估計值,從而可以評估危機對男性和女性的絕對和相對影響(表2)。愛爾蘭男性的預期壽命絕對下降幅度高於女性;對於其他四個人群,女性的絕對下降幅度更大(在危機發生前和危機期間,女性預期壽命均高於這些人群中的男性)。

烏克蘭和愛爾蘭男性預期壽命的相對下降幅度更大,冰島女性的預期壽命更高,而瑞典也類似。遷回賴比瑞亞的奴隸中的女性壽命對男性有微弱的絕對優勢(0.55歲)。在特立尼達,男性的壽命下限比女性的要長(1.27歲),而上限則不如女性(1.13歲)。相對而言,危機期間烏克蘭(相差近50%)、賴比瑞亞(33%)和愛爾蘭(20%)女性的壽命較男子有較大優勢。在其他人群中,相對優勢在12%以下。

圖2

通過對男女預期壽命差異的分析顯示,這些差異的最大貢獻來自於雄性和雌性嬰兒之間較大的死亡率差異(圖2)。1歲以後,男女死亡率差距對預期壽命差距的貢獻越來越小。

表3

表3報告了0-1歲年齡組和其他所有年齡組的貢獻份額以及預期壽命總性別差異。幾乎在所有人群中,女性比男性的壽命要長,從出生到每個年齡段,女性的比例都高於男性(圖1)。除特立尼達奴隸之外,所有年齡段的女性生存曲線均高於男性。

圖3

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在每個年齡段的絕對和相對差異進一步提供了關於死亡率性別差異的細節(圖3)。除了賴比瑞亞和特立尼達之外,幾乎所有的人口在所有年齡段都表現出女性的相對生存優勢。賴比瑞亞人群中35歲至49歲之間以及特立尼達人群中嬰兒和少年時期的男性才具有生存優勢。

picture from 500px by Einar Muoni

結論

女性生存期比男性長:女性在所有研究人群中幾乎所有的年齡段的死亡率都較低;除了一個奴隸人群外,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長;新生女孩比新生男孩更能承受惡劣的生存環境。本研究結果證明,即便在高死亡率的情況下,女性的生存優勢仍然存在。

女性的生存優勢具有生物學基礎,這一假設的證據是:在嚴峻的生存條件下,女性的生存優於男性,即便是在行為和社會因素作用最弱的嬰幼兒時期亦是如此。本研究的發現還表明,女性的優勢在不同的環境中有所不同,並且受到社會因素的調節。

參考文獻:

Zarulli V, Barthold Jones JA, Oksuzyan A, Lindahl-Jacobsen R, Christensen K, Vaupel JW. Women live longer than men even during severe famines and epidemic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8

閱讀論文全文,參與論文討論,請長按以下二維碼訪問唧唧堂論文庫。

唧唧堂研究人簡介:鳳梨酥

點擊「原文閱讀」,查看 鳳梨酥 在唧唧堂所有論文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唧唧堂 的精彩文章:

SR:流感季喝點酸奶哦!最新研究發現乳酸桿菌可抵抗甲型流感病毒!

TAG:唧唧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