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你相親了那麼多次,卻始終不盡人意
「為何你相親了那麼多次,卻始終不盡人意」
知了猴姑娘
有人說,相親是對婚姻的將就。也有人說,選擇了相親,就要多一些遷就。相親並非一件惡俗的事情,真正的愛情,也並非顛覆自己的遷就。對相親的雙方而言,難在通過對方的雙眸,看到最真實的彼此。
每一次大張旗鼓的告白,都是試探。每一次輕聲細語的告別,卻都淪為遺憾。可這樣的告白和告別,從來不會發生在相親的故事裡。走上相親這條路,註定要沉穩而無波瀾。踏上了相親這條路,或許會屢次在要求上「減碼」,卻屢次不盡人意。
相親這條路,別走的太著急
朋友問我:「相親這件事兒是不是挺丟人的?」我說:「相親的人多了,也就不那麼丟人了。」「可是,相親好幾年仍然沒有結果,這是不是特丟人?」「恩,這種情況丟人沒什麼,怕就怕嫁不出去了」
我一直相信感情可以培養,但感覺無法培養。感覺如同人的觸覺,同樣的事情接觸的多了,就不再那麼新鮮,也不再那麼小心翼翼,甚至會讓人浮躁。
感覺是什麼?如同愛上一個人不需要太多理由一樣,你覺得他好,便是全部。可拿相親來說,這樣的感覺,是小概率事件。
原本應該在合適的年華里轟轟烈烈自由戀愛,卻「被安排」相親,過早的知根知底的朝著「墳墓」掘進,恐怕今後的日子將會反覆沉吟一首《致青春》。
所以,相親這條路,不要太著急開始。
每一次失敗,都是對信仰的消耗
沒有信仰,太可怕。愛情是神聖的,對愛情保持信仰,才能收穫一個充實的青春。
大學的一個朋友,典型的花心男生。他處處留情,風光無限,大學四年換了N個女朋友。他說:每一次開始很簡單,而每一次分手,卻都要費盡心思編一個詩意的理由。真的是傷了無數少女心,卻心安理得。
確實,他的生活「太亂」。甚至,大學畢業後的兩年里,家裡人一邊給他瘋狂的安排相親,他卻一邊繼續著風流的生活。我們把他「大嫖」的外號沿用至今。
突然有天,他告我,他對愛情這東西已經沒有概念了。換言之,沒有心動的感覺,沒有浪漫的觸覺,沒有對未來的美好期待,更多的是停留在當下的慾望和浮躁。
為何呢?他說,大學的時候,玩玩也就罷了。可現在知根知底的相親,讓他的自由有了「裁量」,他無法控制慾望,卻又要在相親的世界裡中規中矩。很壓抑,去放縱,然後惡性循環。他十分頹廢,單身至今。
這剛好印證了我所相信的那句話:對愛情要有信仰,要始終朝著那個美好的方向小心翼翼的努力。
「不檢束,則心日恣肆」如果剋制不住慾望,或者相親屢戰屢敗,對愛之信仰來說,都是消耗。
一見鍾情,是小概率事件
泰戈爾說:黃昏時的樹影拖得再長也離不了樹根,你無論走多遠也走不出我的心。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身邊的人,談及過往,都會說到第一次遇見。一見鍾情,是十分美好的事情。可在相親的故事中,這是小概率事件。
人總是很挑剔的。相親前,是對彼此家庭條件和個人條件的挑剔。相親中,要通過一言一行去感受,同樣是一種挑剔。正因為做足了前期準備,一見鍾情註定成為相親故事中的小概率事件。
通過相親而步入婚姻殿堂的,絕大多數並非鍾情,而是有賴於「合適」。
恐懼和期待並存
A本來被安排和一個男的在周末相親,可到了飯點的時候,男的告訴已經落座的「中間人」:在加班,實在走不開。對A來講,越是不在乎這種「被放鴿子」的感覺,越說明其在相親的路上越走越疲倦。被爽約後,A還一身輕鬆,獨自去逛街了。
在相親中,女的故作矜持,男的裝作優雅大方。彼此留了聯繫方式,一頓飯散去,然後聊著聊著就心生厭倦。尷尬的是,相親的圈子有時候很小,今天和你相親的對象,可能明天會和你朋友相親。
相親的次數多了,不是厭煩了相親,而是懼怕了相親。
某男說:「我們聊了這麼久,可以見面嗎?」女的說:「我們這是在相親嗎?」本來是自由戀愛,卻因為相親的經歷,而讓自己不敢坦然面對對方。相親的時候,怕被周圍的人識破,害怕剩女、大齡少女、油膩大叔等等這樣的標籤。害怕失敗,更害怕失敗後的流言蜚語。但,不是自己不好,而是感覺不到位。
相親的次數多了,會把相親當做見見面的任務。運氣好的話,可能會聊一陣子。相親的次數多了,會越來越疲倦。在緊迫的年齡里,既說走就走,卻也悠悠晃晃,末了,或許就真的將就了。
小眾的世界有精彩的故事
知了猴兒姑娘


TAG:此號高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