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礦工自述:我的目標是賺1000億
口述 | 一個比特幣老礦工
來源 | 創業家(ID:chuangyejia)
「我是福建龍岩人,張一鳴的老家離我家就1公里。我創業的目標就是沖著今日頭條去的。現在人家變幾百億美金了,我挺有壓力的。」
「我們所有的目的就是囤幣。只囤幣,不敢賣,因為害怕內心承受不了。你今天以1000元的價格出手,明天它就漲到10萬元,你怎麼辦?我們是寧願吃榨菜也不想賣幣,就到了這種境界。」
「很多業務砍掉以後,母公司現在變成了投資公司,專門投區塊鏈項目、為全產業鏈提供金融服務。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區塊鏈領域的螞蟻金服。」
Part
1
賣車賣房囤幣
2014年我失戀了,決心創業,靠擺地攤做「全場1元」的特價小商品解決了基礎的物質需求。
我覺得我是擅長長期戰略的,所以擺了幾個月的地攤以後就轉做了流量生意:
以微信、QQ群為載體,做導流、SEO,偶爾也做做水軍。
現在保留下來的QQ好友估計還有七八十萬人,以前光QQ太陽號(創業家註:16級以上QQ號)就有十幾萬個,管理這些號要用幾百台電腦。
當年電商整體比較紅火,我後來轉投比特幣算急流勇退。
我是福建龍岩人,張一鳴的老家離我家就1公里。
他年齡比我大,所以我過去在老家沒有見過他。
說實話,我創業的目標就是沖著今日頭條去的,當時它估值10億美金,我覺得追得上。
現在人家變幾百億美金了,我挺有壓力的,再想去超越它,就不能靠傳統的賽道了。
2015年我看了一本YY小說,名字叫《重生之妖孽人生》(創業家註:一部都市生活類小說)
講的是男主角回到過去用科技改變社會的故事。
那裡面提到了比特幣,我看到後熱血沸騰,就順著這條路琢磨下來。
我研究了一個星期,然後就把房子、車子賣了,全都買了比特幣。
比特幣當時的價格是1500人民幣。
為什麼這麼瘋狂?
因為當商業嗅覺滲透到你整個靈魂裡面去的時候,你是無所顧忌的。
我個人的財富是有限的,只能通過創業來藉助資本力量。
我之前做流量時候的合伙人給我介紹了一個投資人。
這個人是專門投區塊鏈項目的,潛得很深。全球區塊鏈第一陣營的企業他都投了。
在這個行業我覺得他是最頂端的。
這個人為了幫我們創業,把家從杭州西湖玉皇山一個別墅搬到了廣州我們公司旁邊,輔導了我們兩年。
後來,我早期的合伙人因為頂不住經濟壓力退出了。
我們所有的目的就是囤幣。
只囤幣,不敢賣,因為害怕內心承受不了。
你今天以1000元的價格出手,明天它就漲到10萬元,你怎麼辦?
這對人的心理衝擊特別大。
我們是寧願吃榨菜也不想賣幣,就到了這種境界。
為了這個,我後面找的女朋友又差點和我分手。
我們礦工都很樸素,沒有太大的消費需求,該吃泡麵還是得吃泡麵。
北京一個做礦機的哥們兒手裡有20萬個比特幣,但人家現在還住著6環外一個60平的小破房子。
很多人是沒法理解他的。我做不到他這樣。
我苦那是相對的,畢竟咱還有幾個公司在產生盈利
(創業家註:據採訪對象介紹,流量生意當時還在運營)。
Part
2
很多人覺得我們瘋了
我們早期挖礦都是在深山老林裡面。
最早是我帶著4個人從廣州開車開了2000公里到雲南麗江。
在路上我看了20本電工書,因為戰況緊急,到了那基礎建設得自己動手搞。
這個技術要求很高,還需要爭分奪秒。
如果礦機跑不好,一天可能會損失幾十萬到幾百萬元。
但其實挖礦本身並不複雜,純粹自動化,有人盯著就好。
我在麗江待了半年,主要負責人才隊伍的建設和與當地利益集團的協調。
粗活僱人,剩下的自己來。
當時身邊沒有「嫡系部隊」,都是臨時(招募)培養,必須能吃苦。
我們有極強的賺錢能力,在幣價不漲的情況下,我們年平均回報率還能有4倍左右。
我只賺挖幣的錢,不炒幣。
這個商業模式非常穩固。
我挖一個幣的成本只有2萬元,賣10萬元。
然後數字幣交易也需要我們的計算機幫做行為確認,從中還能賺取「手續費」。
我們本質上是一個計賬工具,未來無數種應用都離不開計算能力的保護。
老礦工都是既得利益者,也逐步在套現、退出、做資產配置。
現在進入了礦工2.0階段,挖礦拼的是算力。
未來,比特幣不是財富象徵,每個人旗下有多少計算能力才是。
我相信計算能力是整個區塊鏈網路的最底層。
很多人會問一個問題,
耗費那麼多能源到底值不值得?
我的觀點是,整個地球的財富放在區塊鏈虛擬世界,耗點電算什麼。
我覺得太划算了。
互聯網只是解決了連接問題,而區塊鏈解決了全人類的信任。
新行業最怕一種人,就是大鏟車、推土機式的,上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推了再說。
反而那種瞎研究的,基本就是沒機會了——
那些天天研究學術的,一般也做不了大事。
問題很簡單:
你要不要進來?你要先進來還是後進來?
先進來的人可以用極低的時間成本達到最大的財富;
後進來的只能用他的青春努力去換取一點財富價值。
這很現實。
這不是你我相不相信的事了,是大家都跑去弄了,你弄不弄?
這就是拼認知的時間段。
很多人在傳統領域很牛,但是到了這個領域,聲音就不敢太大了。
為什麼?
因為你不知道哪個80後、90後的幣比你多。
我見過太多這樣的人,我身邊就有,炫富,買跑車。
有一次聚會,大家拿出比特幣來比,就買跑車的那位最少。
後來他乖乖把車賣了,回歸到穿拖鞋的這種狀態。
在我們這個圈,「有錢人」的地位最低。
不是有沒有錢的問題,而是我們帶不帶他玩的問題。
太啰嗦的人,我們不理。
實際上,干我們這行的都很講信用。
你看我們平常是怎麼打款的,沒時間簽合同,要簽合同的人我們不理。
5000萬是不是?直接就打過去了。很多人覺得我們瘋了。
我身邊有太多一夜暴富的人。
很多人有錢了以後就是買車、買房,去KTV、夜總會。
有點風險意識的,就把業務停了去做財富管理。
其餘的就是精英,像我們這類,不單為賺錢還有更高的追求。
我之前創業雖然也賺了錢,但總感覺差一股勁。
就像鬥地主,牌不錯但沒王炸。
這次我是一手好牌,很多炸彈,很爽。
很多人是突然賺錢了不知道怎麼辦。
去唱歌沒有心情,去夜總會也沒有心情。
錢來得太快了。
他過去幾十年都沒有這種財富,駕馭不了。
我不是一夜暴富。
嚴格來說,我是通過堅定的價值投資以及長期努力實現「認知套現」的。
挖礦確實賺錢很快,但我的目標是賺1000個億,而不是沖著一個億、兩個億來的。
不過,目前我不太方便透露我有多少資產。
身邊的人知道我有這種經驗,有這種認知,找過來請教。
我說你不要去投資什麼五星級酒店了,他不懂,只能投這些東西。
我告訴他把該砍掉的業務砍掉,做好風控——你是既得利益者,國家追究起來,有可能你是有原罪的。
實在不行,你把幣給我,我幫你投。
要認清,這是全球傳統財富再分配、再流動的過程。
我挖礦就是要賣給想買比特幣的人,就跟炒房一樣,受到財富刺激的人才會去炒房。
這是心甘情願的財富再分配。
最早挖礦的基本是80後、90後,大部分60後、70後開始不認可這個事情但後來又想進。
他們不認可沒關係,未來是年輕人的。
他們炒房賣給我們,我們就炒幣賣給他們嘛。
邏輯是一樣的。
至於你是韭菜還是割韭菜的,就看你的水平了。
Part
3
區塊鏈領域的螞蟻金服
我前後經歷了七八次蛻變,每天都像諜戰片、商戰片。
2015年的那個時候我被合伙人叫到廣州是想做網路項目的,也是搞這種流量行業。
因為項目不大,後面臨時轉成金融區塊鏈。
當時股權是對半開,我也沒考慮合不合理的問題。
做到後面,就老套路,一把手到底是誰?
這個問題耗費了我很多精力,直到近期我花了很多錢把大部分股權回購。
這個佔用了我兩年時間,解決之後公司開始跑得特別快。
我對行業最早的理解是說,在淘金熱中傾向於做「賣礦泉水的」。
說白了就是他們去挖礦,我們賣鐵鍬。
但後來發現,在國內大環境下,這種模式未必是長期可持續的。
我們最終還是選擇進了深山老林。
很多創業者跑去搞ICO,我感到很震撼,理解不了。
我覺得他們跑偏了。
現在區塊鏈項目很多,判斷好壞還是按照傳統天使那一套:
一看團隊,二看商業模式是否可持續。
最後一點很重要,看它的幣有沒有鎖定期。
敢把幣鎖定,代表創業的態度。
別的沒了,只要不跑路就行。
我認為區塊鏈項目真正能跑出成績是在3-5年以後。
現在還處於資本泡沫形成的過程中,這也是我選擇先做礦工的原因。
最近我跟人聊,很多人現在想梭哈一把。
很多韭菜開始入場了,我媽都在問這個事。
我覺得市場太瘋狂,別人瘋狂我反而要更謹慎。
今年元旦之前,我把九成的礦機甩手賣掉了。
後來證明,這種做法有一定的前瞻性。
我的設備是1000萬買的,連團隊一起打包賣出去賺了5-6倍。
目前我大部分資產已經套現,開始往海外走。
我們其實很早就在羅馬尼亞、北美一些國家布置礦機了,規劃是100萬台。
現在我決定把挖礦這類業務放在公司體外,以子公司的形式去做。
很多業務砍掉以後,母公司現在變成了投資公司,專門投區塊鏈項目、為全產業鏈提供金融服務。
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區塊鏈領域的螞蟻金服。
我覺得定位必須要高遠,要不然你到處都是對手。
至於能不能做成,再說。
— THE END —


TAG:麥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