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把他送回契丹,石敬瑭就滅不了後唐,燕雲十六州也不會丟!

如果把他送回契丹,石敬瑭就滅不了後唐,燕雲十六州也不會丟!

續:《契丹太宗耶律堯骨率五萬精騎救援石敬瑭,在太原城下大敗後唐軍隊》

清泰三年(公元936年)9月,後唐末帝李從珂接連調動洛陽、幽州、鎮州、耀州等幾鎮兵馬去救援被石敬瑭和契丹聯軍圍困在晉安寨的後唐北征軍之後,仍然放心不下,然後身邊已經沒有得力的重臣可供差遣,他只好重披征袍,御駕親征。

皇子雍王李重美道:「您的眼病還沒完全好,經歷戰陣諸多不便。兒臣雖年輕,願替陛下北征!」末帝本不願離開京城洛陽,聽兒子這麼說,老懷大慰。但宰相張延朗等人勸諫:「如今征剿大軍遭遇重大挫敗,晉安寨隨時都有崩潰可能。朝野上下人心惶惶,皇帝不親征,恐怕難以挽回頹勢!」

末帝只得留下雍王鎮守洛陽,自己率軍北進。

當晚他進抵河陽(河南焦作), 第三天,到達懷州(河南沁陽)。他召集群臣商議下一步的進兵方略。吏部侍郎(組織部副部長)龍敏大開腦洞,獻上了製造「兩個契丹」之計——

契丹前皇太子李贊華(本名耶律突欲)目下恩養於京城,任滑州節度使(虛銜,只享受節度使待遇不到任),我國應立即冊封他為契丹皇帝。必要時,可調集幽州和鎮州兩戰區軍隊,護送李贊華回歸契丹故地,武裝擁立其正式即位。

倘若成功,現契丹皇帝、李贊華的弟弟耶律堯骨就成了僭越皇位的亂臣賊子。李贊華可與我國正式罷兵言和,召回入侵兵馬。就算不成功,耶律堯骨擔心後院失火,也要退兵回國,攘除內亂。

無論成與不成,石敬瑭的外援必然喪失,單單對付一個河東戰區的反叛,朝廷自然行有餘力,晉陽(太原)城唾手可破!

末帝大喜,連連稱讚龍敏此計大妙,分裂敵國,釜底抽薪!宰執大臣卻認為遠水不濟近渴,急切間難有成效,不如敦促幾路兵馬全力剿殺。幾次朝會,都委決不下,最終不了了之。

大臣們催促末帝繼續北進,解救晉安寨的困厄。可是,末帝此時意氣消沉,每天酣飲悲歌,駐足懷州,遲遲不行。

十月份,末帝又採納部分大臣建議,在黃河以北強行徵集「義兵」。他下令每七戶百姓必須推選一名士兵,自備鎧甲兵器馬匹前往河東前線。前後總共徵集了五千名士兵和兩千多匹戰馬。

末帝即位以來,黃河流域大旱成災,加上前兩年為抗擊契丹入侵,從這一地區徵集了大量糧食丁壯,百姓已然困苦不堪。強征「義兵」對平定石敬瑭叛亂沒起到任何實際功用,反而令後唐腹地的百姓離心離德,為此後的敗亡種下了禍根。

十一月初,末帝任命北平王、幽州節度使趙德鈞為諸道行營都統(各地救援大軍總指揮),統一調度前線的救援大軍。讓他的兒子、明宗女兒齊國公主的駙馬趙延壽做副手。

他派遣學士呂琦攜帶委任狀去發表任命,趙德鈞慷慨激昂地說道:「皇帝陛下既然把全國的主力部隊都交給我,我一定將生命置之度外,以此報答陛下的殊恩!」

實際上,趙德鈞想乘此擴充自己的勢力,藉機吞併鎮州節度使范延光的部隊。他讓呂琦代為請求末帝,調鎮州軍隊和他會師。末帝無暇計較,同意了他的請求。范延光識破了他的詭計,屢次借故拖延,就是不來。

十一月中旬,各路救援大軍都傳來捷報。趙德鈞率先稱,他已進抵離晉陽不遠的團柏谷,前鋒奮勇出擊,擊潰了駐守在此地的契丹軍隊,殺死了五百多位契丹騎兵。

范延光也上奏稱,按照末帝的戰略指示,抵達行軍終點榆次縣。附近的契丹軍隊撤回了石敬瑭控制的河東戰區。

耀州防禦使潘環也飛章告捷,在隰州(山西臨汾)擊退了正面的契丹軍隊。

不久,趙德鈞又發回軍報,大軍已越過團柏穀穀口,契丹軍隊望風披靡。據可靠消息,契丹皇帝耶律堯骨退至柳林寨(山西柳林),將契丹軍隊盡數逐出國境指日可待。

他請求末帝任命兒子趙延壽做鎮州節度使,理由是,鎮州戰區和幽州戰區毗鄰,自己離開了幽州,如果安排趙延壽駐節鎮州,可以兼顧幽州,庶幾兩便!

他幾次就此事上表,徹底激怒了末帝,末帝對身邊重臣恨恨地說道:「只要他能打敗契丹,不要說鎮州,就是代替朕執掌天下,朕也甘心讓賢!若是因此要挾君主,養寇自重,恐怕落得個犬兔齊死的下場!」

趙德鈞隱隱聽到風聲,心中很不高興。

閏十一月臘盡,隨駕懷州的文武百官到行宮慶賀捷報頻傳。末帝卻愀然不樂,他皺著眉說:「而今天寒地凍,被圍困在晉安寨的眾將士,想必倍加思念家鄉親人!」說畢,潸然淚下。

契丹往事番外篇21

延伸閱讀:契丹往事番外篇19《石敬瑭叛變之後,弟弟石敬威、石敬德和兒子石重英、石重裔都被後唐皇帝滅族!》

契丹往事番外篇18《後唐皇帝加封石敬瑭為趙國公,石敬瑭接到詔書後卻勃然大怒不奉詔》

販史者每日更新,感謝各位讀者大大關注,期盼留言指教!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參考書目: 歐陽修 《新五代史》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 司馬光等《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販史者 的精彩文章:

TAG:販史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