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走讀福州|織緞巷 織一段繁華時光

走讀福州|織緞巷 織一段繁華時光

原標題:走讀福州|織緞巷 織一段繁華時光


海都記者 毛慧娟 文圖


織緞巷,橫錦巷, 錦巷……


這些是與紡織有關的地名


是福州作為「絲城」的見證

也是福州曾經織造作坊的集中地


後來的後來


這裡曾是福州最繁華的鬧市區


如今,地鐵修完之後


此處在靜待新的商機的到來


漫步其中,慢述其中的前世今生



郭晨/製圖(點擊查看大圖)


織緞巷 吃貨記憶中最夯的聚集地


織緞巷,一頭接八一七路,一頭接東泰路

如今的織緞巷,有點門前冷落車馬稀的感覺。不過,曾經的織緞巷,夜夜燈如晝,人潮洶湧,魚龍舞。


在很多福州人的記憶里,這裡曾經是福州最繁華、最潮流、最熱鬧的地方。這裡有無數讓人念念不忘的美食,有繁華熱鬧的夜市,有無數從福州各處用來的潮男靚女



80後的花小花如今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在她的記憶里,從東街口到津泰路,承載了她的整個青春記憶。


「那個時候寶龍商圈才剛剛開始運營,沒有台江萬達,沒有東二環泰禾……最熱鬧的就是在這一帶。織緞巷一整條路都是各種美食美物,附近的津泰路夜市和一條街,都是最夯的地方


每天都有無數的漂亮的小姐姐和帥氣的小哥哥在這一帶溜達……還記得以前就在織緞巷的路口處,有一家大概就十來平方的小店面在買烤串,小小的店面四五個小弟小妹,忙的腳不沾地……幾乎每次來都會吃個烤花菜、烤韭菜的……達道牛肉、重慶酸辣粉、西餐廳、烤肉店……


說實話一條街上都是好吃的,可以從街頭遲到街尾,一整個禮拜都不帶重樣的。」


自從地鐵開修之後,這裡也跟東街口商圈一樣陷入沉寂。如今的織緞巷,經過各種改造之後,在靠近東泰路的那一頭的入口處,成了軍門社區的門戶。而織緞巷現在還是文明宜居示範巷。



「你也能看到,現在午飯時間這邊吃飯的人也不多。其實以前這裡是福州最熱鬧的街區,後來修地鐵之後,因為有幾千人的工人群體,所以織緞巷兩邊的很多小吃店生意還是很好的。

到地鐵修完,工人撤走,現在生意倒是真的變差了不少。加上現在東街口地下商圈在招商,以後很多店面可能會直接移到地底下,畢竟那樣才能吸引年輕人群。現在那邊正在招商,聽說在2018年會開業。」


說起這段路上店鋪的經歷,一個路邊的店主這麼跟記者說。




吃. 織緞巷


兩側各種小吃店林立


漫步其中


鼻尖偶爾就飄來誘人的香味


誘惑著你



橫錦巷的吳大爺 講述巷內變遷


已經70多歲的吳大爺,從小生活在橫錦巷,對這一帶的變遷如數家珍。從織緞巷、橫錦巷、南營巷、軍門到三坊七巷……每一處都是記憶中不可磨滅的過往。


記者從織緞巷拐入橫錦巷時


吳大爺正悠閑的在巷口的


一個小房間里看電視消磨時間




這棟橫錦巷1-3號樓


就是在我家的老房子的地基上建起來的

我還保留著以前我們家老房子的照片呢


吳大爺指著門外的一棟居民房介紹。可惜的是,老房子的照片藏在吳大爺金山的房子里,無緣一看。


「要說這一帶,簡單來說就是兩橫兩豎,錦巷和織緞巷是豎的,橫錦巷和織緞橫巷是橫的,現在織緞橫巷早就沒了,原來就是在津泰中心那裡。


這一帶原來是做絲綢、綢緞的地方,那個時候沒有現在這麼好的路,而且路也沒那麼直,是有很多彎彎曲曲的小巷子。很多做紡織的原材料通過安泰河運到這裡,成品做好了再從這裡運出去。清朝的時候,好像是因為隔壁制香的烤香失誤,引發一場大火災,很多都被燒了。」


吳大爺說,退休之後,他迷上了到三坊七巷等各處展覽館去看各種公開展出,也從裡面發現了關於這裡的很多歷史記載。



在織緞巷的街道一旁,關於這條路的介紹,跟吳大爺的說法對得上:


織緞巷古稱嘉榮坊,元代設文綉局,作坊中有女綉工和染漂男雜役頗多,宋代福州紡織業已十分發達,綉工穿行其間日夜勞作,故稱織緞巷。


福州曾被譽為「絲城」


有資料記載:

福州手工業歷來發達,紡織工業更曾領跑全國。宋元時,福州已成為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中絲綢的主要生產地之一。宋、元、明三朝朝廷都在福州設立文綉局,作為管理絲織業生產外銷的專門機構。到南宋時,掌管皇族內務與外貿的中央機關——「西外宗正司」更是直接遷移到了福州。


著名詩人陸遊曾這樣讚歎福州人的紡織技藝:舉之若無,裁之為衣,真若煙霧。


宋代福州絲織業發展繁榮,福州曾發掘出的南宋黃升墓,就出土了服飾及絲織品354件。絲織品可能是當時福州對外出口的一種主要商品,城內水運發達,安泰河就在織緞巷的邊上,原材料和產品都可以通過安泰河運到閩江,再由閩江運到各地。


明代,福州的紡織業又有了新的提升,出現了集中生產的作坊。據明朝首輔葉向高的《家譜列傳》記載,當時從事絲織的,除家庭婦女外,還有男子參加,人們皆「以機絲致富」。《閩部疏》也記載,福州產的絲綢「航海而去者,尤不可計」,足見明代福州絲紡貿易的繁盛。


明朝弘治年間,福州一位名叫林洪的民間織造工人首創「改機」,將原來5層的織機改為4層,能織各種花色的紡織品,且質地輕薄、紋飾簡明。福州一時被譽為「絲城」。



在橫錦巷中間,能看到東街口最大的爛尾樓


在我小時候,這裡都是大房子,聽說早期都是一些大老闆的私宅,其中一個還是做銀行的。後來這裡成了省總工會、省有電、化工廳等單位的宿舍。我們小時候經常在那些大房子裡頭玩,從後門進去,跑好久才會到前門。上個世紀的90年代左右,這邊開始拆遷改造,現在已經基本看不到什麼古迹了。」吳大爺說起過去,對很多細節如數家珍。


「其實原來這邊跟三坊七巷那邊,是以八一七北路為中軸,完全對稱的坊巷設置,比如錦巷對應黃巷,織緞巷對應安民巷……只是這一邊拆遷改造的比較徹底,已經基本看不出以前的痕迹了」。吳大爺說。


一座廟一口井 見證千年的歷史變遷

說起這片地區的古迹,吳大爺推薦了三個地方:一口井,一座廟,一棵樹。

  • 一個是南營巷裡頭的一口宋代的古井。
  • 另外一個就是錦巷盡頭、靠近橫錦巷和石井巷交叉處的趙真君廟。
  • 而廠巷上的重陽木,也是大名鼎鼎。


從橫錦巷沿著織緞巷往下走,就能看到南營巷。南營在古時候叫貞壽坊,後來是因為這個地方是兵營而得名。巷子為南北走向的巷道,北通石井巷中段,南通津泰路,長約340米,寬3.5米。在巷子的中間,就是吳大爺提到的古井了。古井如今在井口處有鐵絲網,邊上的石碑上刻著井的來歷。記者過去的時候,有看到附近的居民坐在這個口袋公園的石凳上歇晌。


據介紹,福州市是遺存古井最多的城市之一。近千年時光流逝,有大大小小古井幾百眼,其中宋井居多。而南營巷裡頭的這個井,就是北宋慶曆年間,福建提刑蘇舜元挖的,是十二口「蘇公井」之一。


蘇舜元是福州歷史上的清官之一,他於慶曆六年(1046年)出任福建路(行政單位)提刑。如今的「蘇公井」雖已不再承擔飲用水源的作用,但它作為清官好官蘇舜元造福榕城的見證,靜靜接受著後人的瞻仰。


從南營巷繼續往前走,走到石井巷往大洋百貨的方向走,在走到與橫錦巷交叉口的地方,就能看到在大洋百貨的背後,有一座廟,就是趙真君廟。記者去的那天,雖然廟門沒開,可是廟口的香爐上,也插著幾注香,渺渺白煙,寄託的不知是那個鄉民的祈願。



在吳大爺的記憶里,趙真君廟曾經佔地非常廣闊:」現在的大洋百貨,起碼有一半是原來廟的位置,原來廟裡頭還有大舞台,非常熱鬧。後來慢慢的,經過一些變故,才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在南宋時,錦巷的名字叫通賢境,因為境與錦方言諧音,到了清時就改成現在這個名字。

據介紹,趙真君,俗姓趙名昱,隋代四川青城山人,隋煬帝時任嘉州太守,嘉州河有巨蛟經常傷害人畜,26歲的趙昱太守率七位勇士,下河殺巨蛟,為民除害。趙昱死後,百姓感念他,尊他為神,建廟來祭祀他。


唐太宗李世民封趙昱為「神勇大將軍」,玄宗李隆基加封其「赤城王」「顯應侯」。宋真宗趙恆封趙昱為「清源妙道真君」,這便是民間尊趙昱為「趙真君」的由來。



趙真君廟一景


離開趙真君廟,往海峽影城的方向走,所經過的路就是廠巷。而在廠巷口的中國電信公司大院內,有一棵古樹重陽木,被高樓三面環繞,樹旁建有一仿古涼亭,上書「連桂坊」



這棵參天古木,為福州城區內最古老的重陽木,也是唯一的一株古重陽木。古木的枝幹十分粗大,胸徑約一點七米,主幹高五米多,樹皮皸裂,老態龍鍾。雖身經歷年雷雨風霜,仍然生機勃勃挺立於大地,煥發著古樹特有的魅力。


據榕城泉山摩崖石刻中王若恆《過冬梨記》中記載:「是樹閩中僅有二株,一在廠巷,一在泉山,大數抱,皆數千年物也,其葉能治背疽。」目前,泉山周邊已經找不到古重陽木了,廠巷的這株便成了福州僅有的一株,為國家一級保護古樹名木。



廠巷又名連桂坊,古稱梳行,因此處梳行毗連、作坊眾多而得名。廠巷黃氏一門三兄弟六年內接連登科,傳為佳話。

宣和五年(1124年),以延康殿學士、光祿大夫任福州知州的劉韐為黃氏三兄弟居所的梳行改名為「連桂坊」,取連連折桂之意。坊中有古樹重陽木,2007年,電信擴建時,在樹前建亭立碑,署「連桂坊」,碑曰「連桂坊碑記」。



一點小花絮


說起老東街,估計很多人的記憶里


都有大洋百貨的亨德利鐘錶眼鏡商店。


亨德利店堂門額上掛著的


特製圓形大鐘


以及店堂內的鐘錶海洋


都讓人印象深刻。



那天記者走訪趙真君廟的時候


在廟口正對的錦巷邊圍牆上


突然發現了一個掛的高高的一個鐘錶



好奇走了過去,就發現了一個掛牌,上前一問,果然有淵源。這個掛著鐘錶打出修表照片的鐘師傅,是一個15歲就進入亨德利工作的老員工了。如今66歲已經退休的他,放不下自己的手藝,所以就在這裡租了個小店面,給需要的人修修鐘錶什麼的。


「我這個店面都不需要大。很多老顧客,一直相信我們的手藝,現在還會找上門來。從15歲到現在,那麼多年的手藝,放不下啊。」鍾老闆還跟記者回憶了下亨德利鐘錶行曾經的過去。


如果還想了解有關福州紡織業以及海上絲綢之路的更多消息,記者推薦一處地方:在三坊七巷的文儒坊內,有一個《福州市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


展覽以福船海絲文化元素為切入點,以歷史為脈絡,以文物、文獻、圖片資料為主要載體,並輔以高科技手段,向公眾展示了福州在海上絲綢之路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如果要在裡面細細研究,估計可以看個大半天。


記者那天走馬觀花的看了一圈,也花了快半個小時。說不定裡面走一圈,學習一些知識,還能在最近火爆的直播答題中多過幾關呢!



部分文圖資料來自鼓樓旅遊、軍門社區以及一些媒體公開報道


在你身邊是否有一些


有故事的街巷或有趣的小店呢


歡迎掃二維碼加入我們


分享你身邊的福州故事!


| 西洪路| 樹兜路| 錢塘巷| 鼓山| 冶山| 三牧坊| 北后街| 花巷| 西門| 九彩巷| 粉干巷| 肅威路|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峽都市報mp 的精彩文章:

二胎媽媽請注意!如果你曾有這種情況,再孕風險將大增!

TAG:海峽都市報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