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37,4個人的故事——關於《無問西東》原型

1937,4個人的故事——關於《無問西東》原型

「沈光耀」原型沈崇誨

前言:

電影《無問西東》里,王力宏扮演的角色沈光耀算是一個淚點很足的角色。突然想起,幾年前,我在報紙當編輯時,竟然曾寫過「沈光耀」的故事。當時是為了紀念淞滬會戰,所以稿子里不僅寫了「沈光耀」,還寫了4個在歷史洪流中角色各異的人。

在查詢了史料後,我用摹景的方式腦補了一些細節,完成了這篇稿子。可惜稿子因為過長和諸多其他因素未能在報紙發表。

看了電影有感慨的朋友,可以看看我筆下的故事。

因為當初是用在報紙,所以格式和劃分都有報紙特點,我在這裡也保留這些特點。

以下是正文

==========================

淞滬會戰:抗戰自今日始

(導語)當「九一八」的防空警報聲再次在城市上空響起,關於抗日戰爭的記憶再次浮現心頭。我們在想,在八年的時間裡,一定有什麼動人心魄,催人熱淚的東西是值得書寫的;在八年的時間裡,這一定是喚醒四萬萬同胞誓死之決心的事情;在八年的時間裡,一定會有一個節點是鑄出了國之魂魄的第一爐鐵水。於是,我們想起了那場從1937年8月13日開始,震撼世界的「淞滬會戰」和那些不能被忘卻的記憶。而這場驚天動地的巨大戰役,卻是由親歷者一個個故事組成的……

1. 蔣介石:「寧為戰敗而亡,毋為降敵而存」

1937年7月15日。

這一天對於蔣介石來說,過得特別漫長,自從「七七事變」之後,他的腦子裡始終徘徊著兩個聲音。一個聲音說「戰」,另一個聲音說「和」。其實在國民政府內外,一直有一部分人積極主和,或者設法推遲大戰時間。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徐永昌就認為,就空軍來說,力量對比不足一比三,抗戰準備至少還需要六個月。

但是對於蔣介石來說,有的事情是他心中不能觸碰的底線。早在兩個月前,他就和汪精衛等軍政要員上了廬山,開始商定關於對待侵華日軍的國策大計,現在他心中已經有一個明確的聲音,只等明天「廬山談話會」開始的時候說出來了。所以他心中有些焦急,也有些疑慮,他不知道這些話說出來後,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第二天蔣介石起得很早。七月的廬山氣候宜人,他推開窗子就立刻感覺到一陣清涼的霧氣漫了進來。簡單地用過早膳後,他就慢慢步向會場。今天的會場布置得很別緻,沒有設主席台,席位被精心安排成「山」字形,桌面全部鋪著潔白的檯布。

每個座位會泡上一杯雲霧茶,但蔣介石給自己只要了一杯清水。喝一口水,他靜靜看著會廳里懸掛著的一對巨大垂幔,上面書寫著「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今天汪精衛穿得還是一身考究的淺灰色西裝,而蔣介石卻依然是一身玄色長袍,上面套著一件黑色馬褂。

座談會上,從馮玉祥第一個發言開始,一直到胡適、左舜生、錢昌照,所有人都堅定擁護精誠團結、一致抗日的方針。蔣介石臉上始終掛著微笑,他心中的焦慮慢慢散去。座談會結束後,他步履都變得有些輕快。

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再次走進會場,看看所有人都滿眼期待地看著自己,他清了清喉嚨,打開了演講稿:「對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聲明……」

由於激動異常,演講結束後蔣介石回到房間仍然覺得自己血氣浮動。不過現在他還不能激動,他需要靜下心來細細思索與計劃一場即將到來的大戰,一場震動世界的大戰……

蔣介石發表講話之影像

背景: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的《對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聲明》,後來被稱為「抗戰宣言」,正式拉開了抗日戰爭的序幕,這一宣言也立刻得到了廣泛響應。中國共產黨發表聲明,支持蔣介石的這個談話。廣西李宗仁、白崇禧也發電擁護國民政府的對日主張。四川的劉湘、雲南的龍雲也都趕去南京,參加商討抗日大計。自此,全國掀起了團結抗日的新高潮。

2.沈崇誨:「從來征戰無歸日, 兩翼斑斑血染紅」

自從「八·一三」淞滬會戰開始,沈崇誨所屬的空軍部隊是首先加入戰鬥的部分。8月14日這天,沈崇誨第一次駕飛機跟日軍展開空戰。沈崇誨駕駛的飛機是「諾斯羅普」式輕型轟炸機,他們第一天的任務是對日軍在上海的軍事設施和倉庫進行空襲。

這天清早,沈崇誨等飛行員就在孫桐崗大隊長率領下,從廣德機場出發,飛到上海上空,轟炸停泊在黃浦江吳淞口的日本兵艦和日本軍隊的據點匯山碼頭、公大紗廠。上午轟炸任務完成後,中午飛回機場。下午兩點多, 21架轟炸機裝滿彈藥後又出動了,仍然是轟炸上海匯山碼頭、公大紗廠據點和四川北路的日本陸軍司令部。匯山碼頭上堆滿了日本運來的軍火,一扔下炸彈,引發了一堆堆軍火爆炸,火焰煙霧衝天,日軍面對軍火庫被空襲,立刻亂了陣腳。從8月14到8月16日,才成立不到三個月的中國空軍部隊竟然擊落先進的日軍飛機四十六架,成功完成了各種轟炸任務。

8月18日晚,沈崇誨躺在床上,突然想起了轟炸機這幾天連續執行任務,卻沒有有效保養和維護,也許會出故障,但戰事緊張,他也沒有空去理會。對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的的沈崇誨來說,他對飛機顯然有更系統的科學知識背景了解。沈崇誨當年本想從事技術研究,但「九一八」後讓他決定以空軍救國。從中央航空學校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成為空軍第二大隊第九中隊任中尉分隊長。

8月19日上午9時,沈崇誨奉命出發轟炸黃浦江上的日軍艦。為了躲避轟炸,日軍軍艦在海上呈「之」字形忽左忽右拐著彎航行,這樣轟炸機不易準確投中目標,此時日軍飛機也趕來攔截。正當一架架「諾斯普羅」轟炸機向日軍艦投擲炸彈時,沈崇誨駕駛的904號機突然發生故障,機尾冒出一縷白煙,速度自然也減慢了。沈崇誨與副手陳錫純看到其他轟炸機都陸續投完炸彈,但因炸彈小,即便投中敵艦的,也不能炸沉,此時沈崇誨心中突然冒出一個念頭。

沈崇誨轉頭問陳錫純:「還記得航空學校的誓言么?」陳錫純立刻明白了沈崇誨的想法,拍了拍前面沈崇誨的肩膀道:「我懂得!」

於是沈崇誨稍微穩了穩有些顛簸的飛機,把操縱桿使勁一推,904號飛機立刻從空中俯衝下去。不到5秒的時間,帶著一股白煙,飛機撞向日軍艦,猛烈的爆炸在江面騰起巨大火雲……

與沈崇誨同機撞艦殉國的陳錫純

背景:1937年8月19日,空軍中尉沈崇誨與空軍少尉陳錫純駕駛故障飛機撞向日軍艦,使日軍艦艦長小野中佐與艦上日軍全部斃命,軍艦沉沒。事後,國民政府舉辦了隆重的追悼會。連日本人也被他們的精神震撼。日本上海派譴軍司令白川大將在上海江山碼頭,對部屬訓話時,就止不住哀嘆:「過去日俄戰爭時,大和民族勇敢不怕死的精神安在?它已被中國的沈崇誨奪去了!」沈崇誨最後所說的中央航空學校的校訓正是:「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

3.姚子青:「戰鬥到最後一個人」

靠著戰壕,姚子青微微閉上眼休息了一下,他是在太累。他是老戰士了,從17歲黃埔六期畢業參軍參加北伐開始,他一路從見習排長曆任副連、正連、副營,一步一個腳印地奮鬥到指揮600多人的少校營長。前兩天,他剛接到命令,讓他率領部隊火速來到地處吳淞口的寶山縣城迎戰登陸的敵人。

在岸邊和縣城加緊建築工事之後,姚子青要士兵們抓緊時間休息,作為老兵,他清楚地明白寶山縣對雙方的戰略重要性,特別是對日軍的登陸作戰來說有關鍵意義,所以這裡一定會有一場異常慘烈的戰鬥。

9月1日天還沒有亮,姚子青就醒了,接著微微的星光,看到江面顯得如此安靜平和,姚子青嘆了口氣,也許是為這難得的平靜,也許是為多災多難的祖國。突然,一個聲音劃破天空,姚子青本能的埋下頭——「轟」!緊接著就是一個巨大的爆炸聲——第一個聲音是炮彈飛行的聲音!姚子青拿著望遠鏡一看,十餘艘日軍艦已經開進吳淞口,天上也開始有飛機轟鳴的聲音。

姚子青心裡清楚,即使日軍艦隊再強大,飛機再猖獗,但是它們都上不了岸,最終解決問題還是要靠步兵。他數了數,敵人約有二三十隻小艇,也就是說敵人不會超過300人,他心裡有數了。

姚子青等待日軍的橡皮艇登陸200米後再進攻,打了日軍一個措手不及。初戰告捷,紛紛請求出擊,把殘敵消滅乾淨。但此後兩天,日軍只管用艦炮、飛機投彈掃射,步兵卻一直沒有露面。直到第三天中午,日軍才用裝甲船運載著裝甲車與步兵強行登陸並迅速攻佔城外陣地,退回縣城依託殘破的城牆和民房進行巷戰。日軍控制灘頭陣地,把潮水般的步兵從運輸船里源源不斷地送上岸來,至此,姚子青營遭敵人三面包圍,寶山縣城除西門外已變成一座孤城。

9月3日晚上下起小雨,姚子青看見部隊總共還剩下200來人,其中不少都是傷員,已經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

寶山羅店布滿彈痕的殘垣

姚子青對大家說:「你們中間許多人從廣東北伐時候就跟著我,風風雨雨十多年,算得上同生死共患難。今天許多弟兄已經把鮮血灑在我們腳下的土地上,我們必須誓死堅持,戰鬥到最後一個人。我死了,連長接替我指揮,連長犧牲了,排長接替,排長死了,班長接替,班長死了,老兵接替。到時候不用請示報告,自動接替就行。」

9月7日早晨,在寶山縣城裡暫時休息的姚子青已經筋疲力盡,右肩的槍傷不停傳來劇烈疼痛。此時他身邊還有十來位剩餘的官兵,每個人臉上都是疲憊,身上儘是血跡。耳邊傳來的坦克聲顯示日軍已經過來。姚子青一咬牙,大喊一聲衝出掩體。身邊的士兵也跟隨著他沖了出來,與面前的日軍展開激烈巷戰。

幾聲槍響,姚子青在打光子彈又拼斷刺刀後,身中數槍。「弟兄們,殺身成仁,報效國家的時候到了!」姚子青最後大喊一聲,倒在地上。上午10時許,奉命守衛寶山縣的第18軍98師292旅583團3營營長姚子青與600名將士全部陣亡。

姚子青留在世間唯一的照片

背景: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第98師奉命由漢口東下,參與抗戰。抵滬後,姚子青奉命率全營六百壯士駐守江蘇寶山。自9月1日起,不分晝夜,由飛機、戰艦,輪番轟擊。9月3日,日軍在飛機、戰車掩護下,向寶山縣城瘋狂進攻,姚營與日軍血戰一晝夜,全殲來犯之敵。9月5日拂曉,大批日軍再次強行登陸。姚子青帶領全營官兵,抱與城共存亡之決心,誓與死守。孤軍與眾敵血戰兩晝夜。至9月7日,姚子青及所有守軍皆陣亡。國民政府追贈他為陸軍少將。毛澤東在延安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13周年和追悼抗日陣亡將士的大會上,稱讚姚子青是「全國人民的崇高偉大的模範」。

4.楊惠敏:中國的聖女貞德

在上海童子軍戰地服務團的成員的眼中,戰爭並不像前線那麼慘烈。她們這些女童子軍更多的是在後面進行各種後援服務,親上前線顯然對這群剛剛從大學畢業不久的年輕女孩來說,是不現實的。但是對於在中山大學體育系求學過的楊惠敏來說,她並不願意僅僅是做一個後援,她急迫地想更多一份力。

淞滬會戰打了兩個多月,整個上海除了公共租界外,已經完全變成日軍鐵蹄下的廢墟。10月26日,當時由第88師第524團團長謝晉元中校所率領的該團第1營死守在與上海公共租界僅有一條蘇州河之隔的四行倉庫,作為中方軍隊在撤退至上海西部郊區的過程中、對日軍的牽制。因為背靠公共租界,所以日軍不敢用炮火轟炸,因為一不小心傷及公共租界就會引起更大的國際事件,於是只有四百人的謝晉元居然在此擋住了日軍的腳步。

戰鬥堅持了兩天,在租界尋求庇護的中國人無不隔江相望,為其吶喊助威。楊惠敏正是他們中的一員。當聽說四行倉庫需要人送葯時,她主動申請前往,並還多帶了一面國旗。

10月28日夜晚,楊惠敏身著軍裝,紮緊皮帶,將一面國旗縛在腰間,還背著一隻救護藥箱,準備藉助黑夜掩護前去送旗送葯。剛要出門,便被朋友拉住,給她拍了一張照片。楊惠敏心中清楚,這不僅是一個紀念,更可能就是自己的遺像。不過沒時間傷感,告別朋友,她迅速穿過英租界,經西藏路悄悄抵達新垃圾橋頭。此時然後匍匐爬行過橋到達蘇州河北岸。此時,馬路上日軍的封鎖線就在離自己不足50米的地方,楊惠敏甚至可以聽見日語的聲音。

楊惠敏出發前拍下的照片

眼看著日軍的巡邏就要過來,楊惠敏猛地站起來,朝四行倉庫的掩體沖了過去。日軍發現了她,大叫起來,隨著就是一梭子彈。幸運的是,楊惠敏已經跳進了掩體,並成功得到了裡面守軍的接應。

走進四行倉庫,楊惠敏的心還在狂跳,步履稍稍有些踉蹌。當她把國旗遞給謝晉元時,在場所有人眼中都泛起了淚光。楊惠敏回頭看到倉庫中倒在血泊中的戰士,眼淚止不住流。於是她提出了一個計劃外的要求:「請給我一份守軍的名單,我要讓國民記住他們每一個人!」

於是謝晉元讓文書給出了一個八百人的名單,這其實相當於實際守軍的兩倍。這一方面是一種戰時保密措施,另一方面也是誇大下守衛力量,對日軍進行震懾。

第二天,當這面國旗在四行倉庫升起時,隔岸觀戰的百姓和各國記者都振奮無比,美國媒體的通訊直接用「中國的聖女貞德」來稱呼楊惠敏。

背景:後來楊惠敏與謝晉元的事迹被編寫入中國台灣地區各級學校的歷史教科書中,使得他們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在1976年時這個故事曾被拍成電影《八百壯士》,在該片中楊惠敏的扮演者便是林青霞。

資料鏈接

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攻上海的戰役,又稱作「八·一三淞滬戰役」,這場戰役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第一場重要戰役,也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前後共歷時3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6個旅30萬餘人,死傷7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75個師和9個旅60餘萬人,傷亡達15餘萬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淞滬會戰結束,江陰保衛戰開始。在淞滬會戰中中國軍民浴血苦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並爭取了時間,從上海等地遷出大批廠礦機器及戰略物資,為堅持長期抗戰起了重大作用。

淞滬會戰的意義

在三個月的淞滬會戰中,蔣介石以全部嫡系的中央軍部隊對抗日軍正面的海陸空三軍最精銳力量。海軍與空軍損失殆盡,陸軍損耗大半,財務損失更無法統計。雖然淞滬會戰最後以中國的失敗撤退為結果,但是淞滬會戰的重大意義為日後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一,蔣介石為了讓各方勢力統一起來對抗日本,不惜用犧牲自己血本的方式來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傳遞國民政府和他本人真誠的抗日決心。這使得此後蔣介石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統帥,也使得各地軍閥此後能夠聽命於國民政府,團結一致,共同抗日。並在國際上傳播了中國人民絕不屈服的信息,並間接贏得了英美等國的尊重和間接支持。

第二,日本本來決定用「三月滅亡中國」,但是僅僅淞滬會戰就打了三月,並使日本損失不小,把日本妄圖速戰速決的戰爭計劃拖入了長期戰爭中。日軍原先希望藉由有限度衝突取得在華利益的作法,在淞滬一戰後開始無法收拾。淞滬會戰的時間長達三個月,最終也只能在傷亡慘重下勉強奪得勝利,而國民政府在此戰以後毫無對日本妥協的態度使其無法回收戰爭成本,在一無所得下日本必須增兵以在這場戰爭獲得利益,這種惡性循環最終使日本國力逐步拖入崩潰邊緣,並引發更大規模的戰爭。

第三,日本在「七七事變」後,要通過吞併華北,然後再全面佔領中國的戰略計劃。淞滬會戰不僅將日本大量兵力分散到了東線,牽制了日本侵吞華北的腳步,而且有效保護了西線上中蘇交通線這條生命通道。

言論:

「中國持久抗戰,其最後決勝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實寄於全國之鄉村與廣大強固之民心;我全國同胞誠能曉然於敵人之鯨吞無可倖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敵愾,步步設防,則四千萬方里國土以內,到處皆可造成有形、無形之堅強堡壘,以制敵之死命。」

——蔣介石《告全國國民書》

「我們的部隊,每天一個師又一個師投入戰場,有的不到3個小時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援5個小時死了三分之二,這個戰場就像大熔爐一般,填進去就熔化了!」

——馮玉祥

「各地戰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有死無退,陣地化為灰燼,軍心仍堅如鐵石,陷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以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奠定中華復興之基礎。」

——《自上海撤退之聲明》

「淞滬之戰,簡直是以我們的血肉之軀來填入敵人的火海。每小時的死傷輒以千計,犧牲的壯烈,在中華民族抵禦外來的歷史上,鮮有前例。……是我國抗戰八年,犧牲最大,戰鬥最慘的一役。」

——李宗仁

「中國無投降之空軍!」

——閻海文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斗鍋的小草草 的精彩文章:

TAG:斗鍋的小草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