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禮記·學記》:你知道古人的「大學」教育是什麼樣嗎?

《禮記·學記》:你知道古人的「大學」教育是什麼樣嗎?

通行世界的現代大學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歐洲中世紀大學,在中世紀大學中,主要教授的課程包括邏輯、語法、修辭、數學、幾何、天文、音樂,簡稱「七藝」

根據典籍記載,早在周代,中國就已經建立了一種成熟的高等教育模式,名為「大學」

在近代西洋辭彙傳入中國的過程中,譯者便借用了經典中古已有之的「大學」來對應西文中的University一詞,不過,古代中國的「大學」和現代大學的教育模式有著極大的差異。

上古聖王時代的「大學」教育是什麼樣子呢?根據《禮記·學記》的記載,一名普通學子從基礎教育起步,到完成高等教育,要經過漫長的學習和逐層的考核。古時每二十五家稱為一閭,每閭中設有一間塾校,每五百家稱為一黨,每黨中設有一間庠校,每一萬二千五百家稱為一遂,每遂中設有一間序校,在國家都城內設有大學。

因此,學子得從幼童時期開始進入塾校,每隔一年接受一次鄉遂大夫的考核,第一年考察他讀經斷句的能力和學習的志向,第三年考察他是否專心學業,和同學是否和睦相處,第五年考察他能否廣泛地學習並親敬老師,第七年考察他談論學問和結交什麼樣的朋友,通過七年的學習和考核,可稱為學業小成,到了第九年再考察他能否觸類旁通,臨事不惑,又能不違師道,這個時候才能稱為學業大成。學業大成者就可以擔任起教化民眾、移風易俗的政教職責,這就是古人所理解的「大學之道」

一個經過層層選拔,懷著激動心情進入到大學中的學子,將要面對怎樣的學習生活呢?大學開學之日,他要端正地穿好皮弁之服,用釋菜禮祭祀先師、先聖,以表示對道術的尊重。

學宮的教習會用《詩經·小雅》中的《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三篇來教導學生,誘導學生樹立入仕的志向。入學之後,學官會擊鼓將學生們召集在一起,打開書箱,將書籍發放給學生們。大學中的教育相當嚴格,如果學生有不聽管教的,會遭到槄木或荊條教鞭的鞭笞。

天子、諸侯會在每年的禘祭之後,親自前往學宮,考察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年幼的學生在聽講過程中,如果有不懂的問題,要推舉年長的學生向老師請教,自己則在一旁聽,不能逾越等級,隨意發問。

在大學之中,最主要的學習內容是先王正典,也就是《詩》、《書》、《禮》、《樂》。這四種經典的教育會安排在不同的季節中進行,春秋時節教《禮》、《樂》,冬夏時節教《詩》、《書》。

學生們要從學習彈琴的指法,比興的表現手法以及各種雜事之禮這些基礎內容學起,即使在休息和出門游觀的時候,也不能忘了學習。由此看來,大學中的學習既嚴格又緊張,不只有知識方面的教育,更有個人修養和為政能力的培養。

《禮記·學記》的作者在回顧了上古聖王時代的大學教育之後,不無感慨地對當時的教育狀況做出了這樣的評價:

「當今的老師,自己弄不清經義,只會裝模作樣吟誦經文,又好向學生提問,以此掩蓋自己學識的空虛。要求學生大量的誦習,為了趕進度而不顧學生是否理解經義,不以誠心教人,又不將自己所知道的東西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如此一來,老師教給學生的知識錯謬百出,學生向老師所提的問題也就自然得不到正確的解答。結果就是,學生學得不明不白,心中又埋怨老師,苦於所學課程太難,還不知道這些知識有什麼用。雖然畢業了,但所學的東西很快就忘得一乾二淨,教育的失敗,大概就是從此開始的吧!」

這段批評,即使在今天讀來,也依然如芒刺在背,使人汗顏。

在舉國民眾都熱衷於談論、投入教育的今天,各種教育理念層出不窮,無數教育機構遍地開花,但在這表面的繁榮之下,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才是一種真正好的教育?我們的教育究竟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這樣根本的問題卻被掩蓋了起來。而閱讀經典的意義在於,能夠讓我們時時發現古人在這些問題上的洞見和智慧,以此觀照我們的現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大寒:何處生春早 春生大寒中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