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一流書,作一等人」 ——音頻講解與文字底稿之二

「讀一流書,作一等人」 ——音頻講解與文字底稿之二

靈魂的最高建構:論電影199,舞雩清風111

舞雩清風·峰之寄語

「讀一流書,作一等人」

(音頻講解與文字底稿)

毛峰

某晚,與博碩士生聚餐閑聊,我設問:「估價一個社會或一個人的自我,何以進步緩慢,哪個因素更重要:到底是社會結構不盡合理,還是自己努力不夠呢?」

諸生逐一回答,大多認為「社會結構不盡合理」造成了「個人努力經常事倍功半甚至阻遏不進。」一兩個學生表達了相反的意思。

我針對多數意見,評價道:「你們的觀察、思考,得之於一個近代思維的盲點、誤區——凡事歸責於外在環境的不盡合理,沒有歸責於自己的努力不夠。這是反儒家的——孔子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昨天音頻試播,口誤,特勘誤,峰按);

錢穆《國史大綱》扉頁題辭所謂『把自己當身的罪錯,諉過於古人』云云,就是最近百年來啟蒙主義、全盤西化思維根深蒂固地盤踞中國知識界的一大弊害所在——凡事從外部環境尋找失敗的原因,沒有自責、自我歸責的精神,沒有自我擔當的君子精神,因此,雖然工商科技進步很大,但全民族的道德進步、精神成長很慢,甚至退步!」

最近百年來,中國知識界喪失自尊、照抄西方啟蒙主義,不敢「直面存在(宇宙存在、民族存在和自身存在)」的根本問題,只能在「細枝末節」上糾纏不休,是誤導這些可愛、上進的學生自我迷失的原因。

我的寄望是:每個中國人,都要力爭上遊,讀一流書,作一等人!一流書就是古今中西,歷經歷史檢驗,被公認為不朽的經典著作,而不是時下流行的蕪雜卑俗的讀物或網路傳媒的閑言碎語;一等人,就是能夠擔負天下國家、一己責任的、儒家所謂「能立」的君子,孟子所謂「大丈夫」!

1,一流書的「主言」、一等人的「主見」

我這裡舉一個《清風廬》討論過的一流書、一等人是如何建樹起來的故事,深有啟迪意義。

孔子儒家一流的書、一流的政治-人生哲學,不在《論語》,更不在曾子《大學》,而在《孔子家語》和《大戴禮記》中;因為《論語》特別突出注重修身,乃因為曾子、有子門人所記述。

《大戴禮記》開篇「主言」開始,告訴千秋萬代的儒家知識精英、千秋萬代的中國人,「不要糾纏那些細枝末節」,而要隨時思考、貫徹那些「根本的智慧」、「有根蒂、有主見」的東西,即「主言」是什麼。

民國才子張伯駒82歲所畫,美輪美奐也!峰按。

中國學生由於照本宣科20餘年(從3歲上幼兒園,到6歲上學,直至25-26歲本科碩士畢業、乃至29-30歲博士畢業),小聰明一大堆,大智慧一點兒沒有,尤其沒有「主見」、「主言」。

《大戴禮記》生動刻畫出孔門師生推闡大道之誠,以曾子為代表的儒家修身派弟子,侍奉師尊之恭謹、孔子施教之精妙絕倫:

孔子閑居,曾子侍。

孔子曰:「參!今之君子,惟士與大夫之言之間也,其至於君子之言者,甚希也。

於乎!吾主言其不出而死乎?哀哉!」

曾子起曰:「敢問何謂主言?」

孔子不應。

曾子懼,肅然摳衣下席,曰:「弟子知其不遜也。得夫子之閑也難,是以敢問也。」

孔子不應。

曾子懼,退負序而立。

孔子曰:「參,汝可語明主之道歟?」

曾子曰:「不敢以為足也。得夫子之閑也難,是以敢問。」

孔子曰:「吾語汝。……」

此篇名「主言」者,乃「君天下之言」也。

《曾子》曰:「聖人為天地主、為山川主,為鬼神主,為宗廟主。」[1]簡言之,「主言」乃安定天下、主宰天下、統一天下之言,非士人撰述己意之言或卿大夫任職受事之言,乃古典憲政貫穿古今的、巍然燦爛之「要言」也。

孔子閑居,哀此君子之言、大道之言,日益「希」(稀少),乃喟然浩嘆也。

曾子乃孔子周遊列國十餘年,歸魯後才收門下之晚近弟子,由於才藝、資質均平平,被孔子評價為「魯」(《論語》),即愚笨、魯鈍之意。

孔子感慨甚深,謂「主言」(古典憲政之言)不傳而死,吾何其痛哉!

唐寅《美人圖》。

曾子陪侍,卻僅僅以「知識性的尋常態度」臨之,貿然發問:「什麼是主言?」

孔子默然不答——師尊如此感慨,學生卻無一言置評,但以尋常、散漫態度,求問一二知識細節,真愚笨、魯鈍如此,不堪造就如此也!

余執教師大,常遇此類學生不少:以老師為「活字典」、備查考而已,好像自己是「皇帝」,老師僅僅「待顧問」而已,懵然不知:師志何在,學問、智慧、人生的「主言」何在,遇事就懵逼、忙亂、錯謬百出,比起曾子來,又殊不堪造就千百倍,古今不啻霄壤也!

我觀察許多家長、教師、上司,無知卑俗卻強悍無比,子女、學生、下屬被催逼、指使得矇頭轉向、毫無「主見」,只能表面裝乖,實則放任自流,荒蕪紊亂、猥瑣平庸、上下作偽、一事無成。

你看曾子如何求得「主言」:先是肅然起身,惶悚離席,立於階下,最後退至門牆,眼看就要退出房間,肯定是要長跪門前,直至孔子息怒,才敢起身!

張伯駒與夫人潘素和寫,美哉!峰按。

中國古典散文、古典哲學之今不可及,由此可見一斑:曾子連哀求孔子教誨的言辭,前後都是一樣的:「得夫子之閑也難,是以敢問」——前後就是這一句,連變換一下言辭,贏得老師歡心都不會,愚鈍如此;但其誠惶誠恐、求學心切的忠懇神態,溢於言表;千古之下,仍活靈活現也!

萬山行過,水落石出,潘素繪。峰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廬 的精彩文章:

TAG:清風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