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魚鱗冊」和「皇莊」

古代「魚鱗冊」和「皇莊」

古代「魚鱗冊」和「皇莊」

一是古時的土地登記簿冊;一是皇室私有土地的基層單位

最近,電視劇《天下糧田》剛剛在央視熱播完,劇情中屢屢提到的「魚鱗冊」和「皇莊」也廣為觀眾所關注。

古代「魚鱗冊」和「皇莊」

「魚鱗冊」一般指魚鱗圖冊,是舊時為征派賦役和保護封建土地所有權而編製的土地登記簿冊。冊中將田地山塘依次排列、丘段連綴地繪製在一起,因其形似魚鱗而被稱為「魚鱗圖冊」,亦稱「魚鱗冊」「魚鱗圖」「魚鱗圖籍」「魚鱗簿」等等。

古代「魚鱗冊」和「皇莊」

據史料記載,宋代時我國就有部分地區編造「魚鱗圖冊」,明洪武年間當朝命各州縣分區編造,至民國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年,仍然有具冊之舉。魚鱗圖冊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建立的科學的土地賦稅管理辦法,圖冊中詳細登記了每塊土地的編號、土地擁有者的姓名、土地畝數、四至(地籍上每宗地四鄰的名稱),以及土地等級。魚鱗圖冊最早出現在宋朝農業經濟較為發達的江浙、福建等地。元末朱元璋初入徽境,採納「休寧儒生」——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為魚鱗圖冊的普及和完善奠定了牢固的基礎。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發現因土地隱匿給國家稅收造成損失的嚴重問題後,開始編造完整、詳細的魚鱗圖冊,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摸清了地權、清理了隱匿。

明代中期以後,隨著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農業、手工業中的商品經濟因素日益增加,僱傭勞動力開始向規模化、組織化發展,明初推行的魚鱗圖冊與實際逐漸不相符合。明萬曆六年,內閣首輔張居正為扭轉明王朝經濟危機,決心改革賦役,最終在全國推行了「一條鞭法」。這次改革是以丈田均賦開始,在奏請神宗批准後,開展了繼明洪武清丈之後的第二次全國土地清丈,並於明萬曆九年編製成新的魚鱗圖冊。

清朝建立後,魚鱗圖冊土地賦稅管理法已名存實亡,但仍有徽州休寧一地編修較好。清初,王公貴族的圈地、「三藩」霸據及鼓勵地方鄉紳墾荒的政策,客觀上造成了土地兼并。於是,清朝順治四年和康熙二年再度重新編造、補造魚鱗圖冊。現存「休寧魚鱗圖冊」就是這一時期編修的,在以後的土地賦稅管理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被後人精心修補,妥善保管,一直使用到民國末期。

而「皇莊」則源於明永樂年間(另說始於天順八年),其既是皇室私有土地的基層單位,又是一個機構複雜、與社會密切相聯的組織。明代的皇莊除皇帝莊田外,還有皇太后及皇太子莊田。皇帝的莊田是由皇帝委派太監經營的「自行管業」的土地,收入都由管庄太監直接掌管,由宮廷自行支配。皇莊土地來源較多,其中主要由原屬國家官田的牧馬草廠地、奪還勛戚的莊田、侵佔的民田、「奸民」向管庄太監投獻的部分官民田地、以及未就藩的王府辭還地等。

清代也有大量皇莊,直到辛亥革命後才廢除。劇中,劉統勛讓梁詩正假扮商人潛伏口內和熱河暗查皇莊,搜集弊證。歷史上,這一帶確實存在大量皇莊。清代的皇莊有一套比較完整的經營管理辦法,其中的庄頭制度是十分重要的。清廷對庄頭的身份、地位和頂補革退等,都有一些具體的規定。對屬下壯丁也建有丁檔、家譜制度,以作查考的依據。

在皇莊內部,不僅有庄頭、壯丁,而且還包括佃戶。壯丁有親丁、壯丁之分,佃戶又有原佃戶和現佃戶之別。庄頭為一庄之首,既負責壯丁、佃戶的組織管理,又要定期徵收庄租,納糧當差。清初的庄頭權力有限,清中期以後,隨著佃制的發展,庄頭日益有利可圖,財產不斷增多,地位日漸提高,過著富足奢華的生活。

清代皇莊中的封建人身隸屬關係極為嚴密,庄頭和壯丁也被牢牢地束縛在土地上,成為皇室的私產,他們被編入丁冊,不許擅自逃離,否則將治以重罪。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