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門的父母,給了我50萬
GIF
一朵夏小花第30篇推文
關注後回復「夏小花」看看能收到什麼?
現在很多家庭存在著一種普遍的現象,那就是生完寶寶之後,基本上都是老人在帶孩子。
前段時間,夏小花看到一個很火的話題。
說婆婆應不應該幫忙帶孩子,能不能給老人一個自由快樂的晚年。
可現實情況是,老人捨棄自己的生活,一邊給子女帶著孩子,一邊還遭到子女的嫌棄。
1.
鄰居李阿姨突然從北京回來,說再也不回去給女兒帶孩子了,說的時候情緒特別的不好。
細問之後才知道,原來是每天累死累活的給女兒帶孩子,結果卻費力不討好,經常遭到嫌棄。
一氣之下,自己買了火車票回了鞍山。
幾年前,李阿姨的女兒小雪在北京結了婚,婚後不久便有了寶寶。
由於需要人照顧,李阿姨自然而然的就去了北京照顧小雪的日常起居。
和大多數的父母一樣,只要孩子有事,那必須第一時間趕到。
家裡的老頭那就自給自足吧,孩子的地位永遠排在丈夫的前頭。
在寶寶降生之前,小雪對媽媽做的餐食挑三揀四的那都是常事。
但是,還稍微的注意下態度。
自從寶寶出生之後,小雪經常和媽媽在育兒上產生嚴重的分歧。
李阿姨經常遭到女兒的嫌棄和指責。
在養娃方面,年輕人堅持要按照書上的「科學育兒」,而老人卻是按照曾經的「人生經驗」。
比如嫌棄李阿姨給寶寶做的餐食搭配不合理,給寶寶買的衣服質量不達標,寶寶生病時護理的方式不科學……
就連說話說的也不對,一個不小心就要被指責:
你跟孩子說話能不能注意點,這叫垃圾不叫ge neng;
這叫臟,不叫埋汰;
還有平翹舌能不能說對點;
不能跟孩子說,你是男子漢,不要哭,這是道德綁架孩子,是非常不好的……
巴拉巴拉一堆說教。
李阿姨實在忍無可忍了,感到特別的委屈。
每天都生活在無形的壓抑之中,這活了一輩子了,我把你養這麼大。
到頭來,讓自己的孩子指責的一無是處。
我做什麼都不對,說什麼都不對。
常聽人說,人的心尖都是朝下長的。
確實,女兒對自己的孩子百般耐心,卻對媽媽百般嫌棄不耐煩。
李阿姨萬般心寒,覺得小雪一點不知感激,活生生一個白眼狼。
你嫌我帶的不好,那好,你自己帶吧。
就這樣,一怒之下回了老家。
2.
李阿姨這一回老家,這小兩口可抓瞎了。
找個育兒阿姨吧,不放心。
送去幼兒園吧,怕被針扎。
自己在家帶吧,經濟來源會收到嚴重影響。
就在走投無路之際,小雪這才體會到媽媽對於這個小家庭來說有多麼的重要。
而她卻不知感恩,一邊高高在上地指責母親,一邊心安理得地享受著母親的付出。
小雪為自己的行為深感愧疚與懊悔,帶著老公和兒子回來向母親道歉。
李阿姨傷心地說:「為了兒女,我們不怕苦、不怕累,就怕你們嫌棄。
付出那麼多,卻得不到你們的認可,心寒啊。」
小雪極力道歉,李阿姨又乖乖地回北京帶娃去了。
其實,生活中很多人像小雪一樣,對父母一邊嫌棄一邊依賴。
父母對子女是竭盡所能地付出,而子女卻總是心安理得地接受。
因為沒有感恩、不懂珍惜,自以為自己的能力和取得的成就,早已超過了年邁的父母,動不動對他們百般挑剔、橫加指責。
那我們在嫌棄他們時,有沒有為自己對他們的依賴羞愧過呢?
他們犧牲掉晚年的幸福,默默地為我們操心勞累,我們卻覺得這一切天經地義、理所應當,對他們既沒有感恩,也缺乏尊重。
3.
還有很多年輕人一邊在享受著父母的經濟補助,一邊嫌棄著父母補助的太少……
我發現有很多人,有著這樣一種奇怪的觀念。
夫妻兩人互相攀比著對方父母誰給的錢多。
我的父母給買了房子,你的父母是不是應該買輛車。
如果有一方沒讓另一方滿意,就會惡語相加。
都那麼大歲數了,錢留著幹嗎,難道能帶進棺材嗎?
這句話不但出自年輕人,有時候還出自對方的父母口中。
有的父母,不但沒有教育過子女不要啃自己的老,還支持子女去啃伴侶的老。
啃老,在無形之中,延續到了第三代。
只是,他們的孩子不是啃他們,而是一起啃他們的父母。
不能不遺憾地說,現在的中國,啃老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而且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奮鬥的人各有各的辛酸和勵志,啃老的人卻有一樣的流氓思維:
爸媽的錢以後都是我的。
不給我買房就是自私。
以後有錢還就是了。
老覺得你的就應該是我的,你應該滿足我的需求,父母應該無條件愛孩子,你不滿足我的需求就是不愛我。
生理上是成人,心理上還是巨嬰。
其實,你並不是不能夠接受父母的資助。
但是,你要明白,父母給你那是對你的愛,不是欠你的債。
不能擺出一個啃老的姿態,還一直覺得啃的心安理得。
4.
我曾經的一個同事說過這樣一個事。
他從小就覺得父母特別的老土,而且特別的摳門。
什麼都不捨得買,父母的整個人生在她的眼裡活的那叫一個憋屈。
一年也不會買幾件新衣服,買個早點為個雞蛋都要糾結一下,別說買個智能手機了,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他就勵志長大之後,一定要活出精緻的人生,一定不要像父母那般委屈自己。
於是,他參加工作之後,通過自己的努力,給自己買了上萬元的手錶,幾千元的包,各種各樣的名牌服飾……
後來,他有了女朋友,面臨著結婚這樣現實的問題,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某天,媽媽把他叫到家裡吃飯。
然後從抽屜里,拿出來一個存摺,交到他手裡。
他先是一愣,後來想著父母可能是想為他們的未來表示一下。
他翻開了存摺,竟然是6位數的存款。
50萬。。。
他一下子都蒙了。
媽媽說,這錢是給你買房子的,你可以全款買,也可以首付個更好的房子。你們來做決定。
他聽完,眼淚刷的留下來。
原來,父母一輩子不敢花錢,就是為了他結婚時,能拿出50萬。
在那一刻,對父母的誤解與嫌棄卻都化成了悔恨與自責。
父母已經給了我們一個站在更高起跑線上的「特權」。
一個溫暖的家,一個受教育的機會,一個安定的生存環境……都是父母給予的。
僅憑這些,他們就應該獲得更多的尊重、體諒、感激和關愛,更何況他們給予我們的遠不止這些。
莎士比亞說,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痛噬人心。
別再讓父母越年邁越無助,越付出越心寒。


TAG:等我想好了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