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的早點走著吃 清晨舌尖流動的盛宴
蔡瀾先生曾說:「處處的早餐文化,因生活優裕而處於消失之中。」豐富味美的早點總能給人簡單安穩的滿足,但凡能被冠以「早餐之都」的地方,城市間的氣質多半是踏實而平實的。貴陽,便是一座「早餐之都」。在這座早餐之都里,十步一小攤、百步一小店,用豐富簡單的美味征服著每一個貴陽人,叫人魂牽夢縈,無處不為之動容。今天不妨跟著鳳凰網旅遊賞味,在貴陽吃一輪晨間流動的盛宴。
都說去到一個地方旅行,想要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學著當地居民過幾日本土生活,那麼一頓當地的美味早餐是必不可少的。一日三餐之中,早餐最能體驗生活的儀式感。飄香的早點鋪子總是喚醒沉睡人們的良藥,解放著一座城市整夜的疲憊感。
鳳凰網旅遊賞味在這個冬天推出城市早點系列,用熱氣騰騰的早餐送上一份清晨的溫暖。接下來,就跟著我們走進不同城市的早點鋪,尋找各地獨一無二的真滋味和真性情吧。
在貴陽的幾大主城區,早餐攤的密集程度是外人難以想像的。扁擔、推車、攤攤、窩棚、小館,流動的、固定的,每走出十幾步就能躥出一個早點鋪。海明威用「流動的盛宴」形容巴黎帶給他的美好,這種描述同樣適用於貴陽的早餐時刻。
貴陽早餐
你看那冒著熱氣的攤前,路人拉過三、四張彩色塑料凳臨街坐下就能唆一碗粉;推車這頭的婆婆不緊不慢地給糯米飯加碼,那頭人們排起長龍也不急不躁地耐心等著;等紅燈的間隙,饞嘴的娃娃要一份包餅油條,綠燈亮起後幾步跟上,手裡還捏著咬了幾大口的餅子……一個用早餐征服你的城市,無處不讓人動容。
貴陽早餐
貴陽人多半是不在家吃早餐的,早起洗漱一番便急匆匆地出門,他們通常要趕路上班或上學,但是著急的不僅是按點抵達目的地,更多的動力來自於路上填飽肚子的美味。他們多是行食匆匆的模樣:初級選手捏著糯米飯糰邊走邊吃,每咬一口都要預防酸蘿蔔從豁口灑出來;更熟練的年輕小伙和姑娘,還能端著一碗素粉,從容地走出幾步吃上一口;甚至於開著私家車的,也能在堵車的間隙塞幾口豆沙窩。
貴陽早餐
當然也有氣定神閑享用早餐的,這一群人各自有心儀的早餐地圖,七拐八拐後走進熟絡的小店。下一碗腸旺面,打三兩散酒,加份肥腸和脆哨,幾平方米的油膩小館吃出了慢品細酌的慢節奏。今天不妨跟著鳳凰網旅遊賞味,在貴陽吃一輪晨間流動的盛宴。
目錄
1.糯米飯
2.腸旺面
3.豆沙窩
4.牛羊肉粉
5.素粉
6.包餅油條
7.戀愛豆腐果
糯米飯
沒有去到貴陽前,從來不知道哪個城市能對一碗糯米飯如此執著。南方喜食糯米,在江浙滬一帶同樣常見,但是比起「包郵區」專一的糯米塞油條的搭配,糯米飯進入貴州算是解放了天性,風格多變、口味厚重,佐餐的配料稱得上豪華陣容。
糯米飯
貴陽糯米飯多半以「游擊隊」的形式存在,且多在清晨出動。小販可以精準地找到人流密集的據點:天橋下、十字路口旁、沒開業的商場前。也不用吆喝,推車一停,掀開燜著糯米飯桶的蓋子,濕冷的空氣里湧進來溫熱香糯的氣息,勾引路人停下。
糯米飯
路邊最常見的是穿著圍裙的阿姨捏出來的手包糯米飯,糯米團裹著醬油泛著金光,脆哨、香腸、花生米、蘿蔔丁,還要加一勺油辣椒。阿姨揉捏行雲流水,交付給咽著口水久等於前的客人,既能暖手又可飽肚,充滿了美味市井間的人情感。
糯米飯
也有一層一層鋪出來的盒飯版本,油亮飽滿的一層糯米,往上鋪滿特色的折耳根、酸蘿蔔,照例有脆哨和辣油。分明是一道最簡單的早點,當地人卻百吃不厭,排著長隊等飯吃是這座城市晨間的風情。
糯米飯
| 六廣門毛阿姨糯米飯
地址:六廣門路口(近中華北路)
| 曉芬貞豐糯米飯
地址:民生路5號(靠近菜場)
| 友誼路糯米飯
地址:友誼路煙廠斜對面
腸旺面
與糯米飯同樣盛行的,還有貴陽人最引以為傲的頭道金牌早餐——腸旺面。顧名思義,腸旺即指主料里的大腸和血旺,配上當地獨特的雞蛋脆面,高湯里浮滿一層紅亮的辣油,其他如脆哨、豆芽、豆腐等輔料隨意就能添出十多種,好一碗紅紅火火的硬派早餐。
腸旺面
圍繞這一碗腸旺面,也生出了一整套特色鮮明的貴陽早餐文化。有經驗的食客還沒邁進店堂,渾厚的一串吆喝便先飛至台前:「紅重」、「湯寬」、「免旺」、「免青」……跑堂的心領神會,暗號一一打在票據上,轉頭遞進後廚。緊接著,便有一份專屬的腸旺面遞在桌前。
腸旺面
第一回吃腸旺面的食客總要克服一些「心理恐懼」,端起一碗香辣撲鼻的紅油麵條往肚裡送,對於一些外來者而言需要一些「視死如歸」的勇氣。但第一口湯下去,方知紅油只是表面,底下藏著卻是濃郁鮮香的高湯,吃來紅而不辣、油而不膩,恰恰適合西南高原濕冷的氣候。至於形如細絲的雞蛋面更是貴陽獨有,筷子挑起手感有些生澀,筋道的口感不同於北方面食,脆而不生的食用體驗叫人難忘。
腸旺面
在貴陽找腸旺面,人流和名氣總會把大家引去蔡家街和中山路的交匯處,位於此處的金牌羅記腸旺面可謂貴陽腸旺面里的元老,赫赫威名在城裡經久不衰。跟著當地人報出些點菜的「暗號」,自己領著票排在出菜口。出菜口有些神聖的意味,後方藏著最核心的廚房,半人高的鍋里滾著高湯,數不清的配料用盆擺開,幾個師傅在灶間翻飛著料勺,猶如武林高手華山論劍,縱橫交錯下有條不紊地配出麵條。
腸旺面
拿到了腸旺面,並不代表戰役結束,多數情況下你只能端著它眼巴巴地等在一桌看似要離席的食客邊。定力不夠的端起碗,在店外一蹲就直接吃將起來,屋前屋後的人們全是一副姿態:頭深深埋著吃面,雙手捧著海碗灌湯,末了擦擦嘴,留一隻底朝天的空碗,下一波戰士立馬又續上了。
GIF
腸旺面
| 金牌羅記腸旺面
地址:蔡家街2-6號
| 名香園腸旺面
地址:新華路56號九中旁
| 金林雞哨腸旺面
地址:民生路4號
豆沙窩
吃腸旺面,貴陽人除了加雞蛋,還喜歡添一份豆沙窩。豆沙窩是一種油炸的糯米餅,同樣的製法在南方並不稀罕,不過其他地域稱之為「油炸粑」。
豆沙窩
豆沙窩無所謂高深做法,操持起來一口油鍋足矣。外層炸得金黃酥脆,咬下去傳來誘人的滋滋聲,典型的「耳朵美食」。內里的紅豆餡料可咸可甜,層層疊疊,糯米粑香在口腔中瀰漫,又有無數胃囊淪陷。
| 傅記豆沙窩
地址:黔靈山公園門口,田家烤肉絲娃娃招牌下
| 梁記豆沙窩
地址:延安西路南翔酒店門口
牛羊肉粉
黔人食粉,早有傳統,最早在徐霞客《黔游日記》里便有記載:「抵南崖,崖下有賣粉為餉者,以鹽少許易餐之。」這碗令古代旅行達人也眼饞的米粉在貴州生根發芽,是當地的經典美味。其中,來自花溪的牛肉粉和遵義的羊肉粉幾乎成了此地最著名的米粉名片。
GIF
牛羊肉粉
在老貴陽人的早餐清單里,一碗暖胃醒神的牛羊肉粉總是排在前列。在城市街頭密集分布的粉店從每天早上六點起就有食客上門,熱氣騰騰的湯粉最適合當做一天的開端。
牛羊肉粉
如果想吃牛肉粉,比起滿大街的「花溪飛碗」和「花溪王記」,當地人更願意領著你去一條深巷裡嗦粉。要問店名叫什麼,搖搖頭,但是街坊鄰居都知道。自上世紀80年代起,老張把一家牛肉粉店開在了鯉魚街幾百米的深巷裡,營業至今依舊生意紅火,承載著幾代人的早餐記憶。店裡的牛肉湯頭和辣油是秘制而成,能勾魂,再點一盤鹵牛筋和涼拌的折耳根,那便是錦上添花的吃法。食客通常吃了這頓沒過癮,過不了幾日又要腳底抹油,順著巷子找老張。
牛羊肉粉
至於冬日裡更應景的羊肉粉店,更是鱗次櫛比地出現在貴陽街頭。貴州山區多山羊,與在大草原上奔跑的綿羊不同,在山間攀爬跳躍的黑山羊,帶著皮吃最地道。按照這樣的標準,當地人領著去了一家專用晴隆黑山羊的粉店。店家每天取了新鮮的山羊,帶皮在鍋里熬滿四小時,用筷子挑起,細膩的羊肉彈跳著弧度,鮮嫩多汁閃著光。有了羊肉鮮香的基礎,配在羊肉粉里的酸蘿蔔和花椒粒便是點睛的味道,酸麻的滋味叫人忍不住抱著碗一口氣喝到了底,舌尖上的滋味和爽麻的後勁久久消散不去。
| 深巷牛肉粉
地址:威清路鯉魚街吉慶巷15號
| 萬峰興義羊肉粉
地址:興隆街15號,貴陽九中對面的入口進去150米
素粉
或許你要說貴陽的粉面大多來自各區縣,算不得本土的特色早餐,那麼素粉絕對是專屬於貴陽的早餐。因為只有帶著一股酸味的酸粉才有資格做成素粉,而這股讓外地人「不敢苟同」的酸臭,在貴陽人眼中,卻如風中飄來令人為之一振的暗號,同道中人聞到便心領神會。
素粉
素粉在過去也叫滑粉,意為「滑腸而過」,可見其內容之簡單。正宗的素粉粉如其名,沒有任何花哨的澆頭,玫瑰黑大頭菜丁,配炸香的花生米,撒上蔥姜蒜,一碗素粉即成。至於黃豆、酸菜、豆腐、煎蛋或脆哨都是後來才加上的「花把式」。
素粉
因為配料簡單,更考驗賣粉人的功力和心思。一碗好吃的素粉要澆生辣椒製成的紅油,酸粉滾水裡燙過而不「茸」,大頭菜鹹淡適中,花生米香脆,滿載心意的樸實早餐不過如此。
素粉
素粉在當地人心目中猶如一道清晨的精氣神,即便現在已難尋最早時期的老素粉,其魅力依舊不減當年。睡眼惺忪的貴陽人通常都是照著習慣的路線走到街邊,半睜著雙眼打著哈欠點一碗素粉,扯過塑料凳坐下又回頭補一句:「多放辣椒。」當眼前這碗粉一滑下了肚,早起的全套工作才算到位。輕食的素粉不添太多負擔,在嘴裡卻香辣可口、素中有味,正好叫醒夢中人。
| 田孃素粉
地址:鹽務街中段近興貴路路口
| 柴老弟素粉
地址:鹽務街興貴路與百草巷交匯處
| 指月素粉
地址:指月街5號
| 老素粉館
地址:省府西路靠近屈原涼麵
包餅油條
不管天南地北,油條在早餐里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意思的是,同一種食物,到了不同的地盤便能為當地人所用,賦予其新的靈魂。
包餅油條
而貴陽人吃油條也自有章法,現烙出的薄麵皮上刷一層店主秘制的辣醬和面醬,撒上芝麻、葵花籽、脆哨,還要夾上香蔥,以及西南地區偏愛的折耳根,最後卷上油條便是。
包餅油條
包餅油條的麵皮喧軟有厚度,包裹著酥脆的油條,加上各種添彩的配料,拿在手裡邊走邊吃還意猶未盡。早幾年,貴陽街頭賣包餅油條的推車滿眼皆是,現在偶爾能遇上一回,懷念兒時風味的貴陽人肯定要忍不住上前包一份,一路香酥。
包餅油條
| 包餅油條
地址:貴惠路,靠近財經學院
| 大十字包餅油條
地址:正新街,正新商場對面
戀愛豆腐果
頭一回聽到這個名字,是貴陽的朋友隔著馬路指著對面一個推車說:「你應該試試戀愛果,不,你一定要試試戀愛果。」聽著名字還在一頭霧水,下一秒看到實物才恍然——一隻只白胖的豆腐正趴在烤網上鼓著肚子,原來這道「戀愛果」是當地名小吃戀愛豆腐果,這份小食在街頭最常見,是當地人去往早餐店路上的加餐。
推車的主人嫻熟地翻轉著豆腐,嘴裡不住地招攬生意。等你從眾多憨態可掬的白胖豆腐里挑出心儀的那個,他便單挑出果子,再烤出個泛黃的顏色,嘴裡不停發問:「要不要蘸水、吃不吃辣、吃不吃折耳根。」
戀愛豆腐果
蘸水,是這道豆腐果甚至於貴州美食的靈魂,滿大街的攤販小館總少不了一道蘸水,而那些大排長隊的地方通常都調得一手銷魂的蘸水。用在豆腐果里的蘸水添了折耳根和蔥花,香氣解了燒烤的油脂膩味,糊辣椒提味添香,是為點睛。
戀愛豆腐果
復烤的豆腐果已然上色,氣鼓鼓地在烤網上打滾,小販精準地剖開一側,灌進秘制的「稀湯湯」蘸水,坐在紙碗里遞過來。此時需要做些心理鬥爭,趁熱趕緊吃下,燙心的豆腐嘶嘆著熱氣,混著蘸水一同吞下,胃爽了,嘴裡卻燙得遭罪。正因為此,貴陽人多愛跟關係親密的人分享這份豆腐果。與心儀之人共享美食,總願意耐心地吹涼、咀嚼,慢慢享受美味與甜蜜的過程,這便是戀愛豆腐果的名稱由來。
| 婁記戀愛豆腐
地址:威清路鯉魚街8號鯉魚西巷附12號
| 簡記戀愛豆腐
地址:油榨街花鳥市場古玩城


TAG:鳳凰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