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容 > 青眼看台灣|鍾興春:囂張過後方知來時路

青眼看台灣|鍾興春:囂張過後方知來時路

成熟是種無需聲張的厚實,是能看得遠卻不陡峭的高度。

文/慧慧

我們時常通過一個企業家的精神面貌去看一個企業的精氣神。同樣,我們也可從一個產業的從業者身上,一窺整個產業的面貌。

鍾興春,台灣化妝品GMP產業發展協會(下稱台灣化妝品GMP協會)理事長,常年活躍在兩岸美業交流的舞台上。2017年12月19日上午九點,在廣州太陽新天地星巴克,慧慧見到了他。一改平日里牛仔褲的休閑裝扮,鍾興春西裝革履,準備參加下午的一場美業會議。

▍台灣化妝品GMP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鍾興春

「任何一次演講,PPT不看100次以上不會上台。」在大陸的七年半時間裡,鍾興春做過一百多場演講,他期待用自己真誠的分享,引導美妝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在慧慧走訪的20餘家台灣美妝企業中,像鍾興春這樣年過花甲仍在推動美業發展的老人不在少數,比如東藻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藻)業務顧問柯承安、柏諦企業集團總裁李志誠、柏薇菈美容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秀鳳、百福保生開發有限公司(下稱百福保生)總經理傅師羽等。

▍百福保生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傅師羽

誠然,這只是台灣美業中的一小部分人,但在他們的身上,卻烙印著產業發展的痕迹。相對年輕一代而言,他們更為講究產業的沉澱。

與之對應的是,台灣美妝產業經過二三十年的積累,相對大陸市場顯得更為穩健和成熟。用鍾興春的話來說,台灣美業已走過囂張的階段,大陸美業目前正在從囂張走向沉澱。

老不可怕,衰才可怕

七八年前鍾興春初入中國市場時,外資品牌約佔到大陸美業市場的95%,約佔到台灣市場的85%。而今,這一比重分別變為了75%和90%左右。

也就是說,在此期間,本土美妝品牌撬起了大陸市場兩成的份額,而台灣美妝品牌則將部分市場拱手相讓於外資品牌。

說起來,鍾興春不無感慨。

二三十年前的台灣,在「亞洲四小龍」之首的光環下,美妝產業迎來了跑步式的發展,成為諸多全球美妝大牌的「後花園」,「與風光相伴的是囂張。」

不過,這樣的輝煌,也暗藏隱憂。在代工產業不斷轉移的過程中,基於台灣市場相對受限,以及缺乏政策扶持,沒有本土支柱性品牌支撐的台灣美業,進入了踱步期。

鍾興春眼中的台灣美業已老,但這個老只表現在「身體」層面,而非精神層面的「衰」。目前台灣化妝品GMP協會共有會員企業約200個,基本都以大陸為目標市場,也有部分已走向美國、東南亞等地。

雖說在當下的市場格局中,台灣本土美妝品牌顯得頗為被動。但不可忽視的是,在看似「不得志」的背後,其正逐步釋放著老練、健康的發展姿態。

相對大陸美妝企業而言,台灣企業在市場上顯得更為謹慎,「對產品深入研究後才會投放市場。」鍾興春認為,這是產業發展成熟的表現,是意識形態的穩健。

也確實,慧慧走訪發現,諸多台灣美妝企業均不急於將產品快速推向市場,而是在前期的技術研發上花了不少心思,比如已成立七個年頭的東藻,前五年都是在進行海葡萄種植、加工等技術的標準化(詳見青眼微信號《青眼看台灣|台灣美妝企業的快與慢》)。

▍東藻種植的海葡萄

與此同時,大陸化妝品市場近二十年來每年兩位數的高增長,創造了全球奇蹟。「大陸美業現在正是囂張的時候,但發展太快導致不夠穩健。」在鍾興春看來,台灣美業的機會正越來越少,而可預見的是,大陸美業的機會將越來越多,但前提是進一步沉澱後走向成熟

尋根文化

台灣美業的成熟,不在於市場體量的龐大,也不在於發展速度的突飛猛進,而在於對文化資源的挖掘和運用。

如果按照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的微笑曲線理論,從研發/設計/文創,到安全生產製造,再到品牌/市場的美業產業鏈條中,台灣美妝企業比較薄弱的當屬品牌/市場,其他兩大版塊經過多年積澱已趨成熟,在文創上的優勢也不斷釋放出來(詳見青眼微信號《青眼看台灣|愈耐看愈高級》)。

比如將台灣原住民文化融入品牌基因的美妝品牌膜殿,不僅面膜產品外包裝是台灣高山文化的圖騰,在成分上也主打檳榔、無患子、山芙蓉等台灣本地植物;再如,代加工企業台灣美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自有品牌eemae,推出的漱口水產品,結合阿里山當地的烏龍茶,不論從品牌故事上還是產品成分上,均打造其阿里山文化的品牌內涵。

▍Eemae漱口水

「囂張過了沉澱以後,開始找心靈的東西,就有了文創。」在鍾興春看來,當下的大陸美妝企業在其他版塊已然有了新的突破,比較難的是尚不夠深入的研發以及文創,「5000年中草藥文化到現在還走不出國門,因為沒有一層層剝開。」

而在背後作祟的,是意識形態「差不多就好了」的包袱,「你有包覆技術,我也有包覆技術,但是包覆技術差很多。」

也就是說,當下的大陸美妝企業,需要尋覓文化這條根。

讓鍾興春最為熱血沸騰的中華文化是西安碑林,「我們讀的古書、典故都是從裡面破解出來的,實在驚艷。」而在這樣厚重的文化面前,中國美妝企業的文化底蘊卻單薄而無力。

在鍾興春看來,大陸美妝產業目前95%的原料基本來自國外,因此未來能不能取得全球話語權,關鍵在於原料,而生物科技和中草藥文化是能讓大陸美妝企業立足於全球的基點。

覺醒和自信

在大陸的七年半時間裡,鍾興春見證了本土美妝企業的自卑、覺醒和自信。

列強侵略等歷史問題,讓第一批成長起來的民族美妝品牌不夠自信,紛紛被外資企業集團「割了韭菜」。而趕上美業發展快車道的第二批美妝品牌,正從盲目跟從的氛圍中覺醒。

鍾興春稱,如果加上逃漏稅,大陸早已是全球最大的化妝品消費市場。而在全球化妝品企業紛紛湧入大陸的同時,比較可喜的是,本土企業一直在學習突破。比如,上美等開始在日本、韓國設立研發中心的做法,說明民族企業意識到了未來的競爭,「這種企業會越來越多,趨勢很清晰。」

最初,鍾興春在大陸市場演講功效評價、安全生產等產業鏈趨勢時,經常吃「閉門羹」,「企業不願意聽,但現在主動找上門追著我跑,問該怎麼辦」。

他認為,韓國化妝品之所以能在中國遍地開花,最關鍵的原因是韓國將其當作國家戰略產業在扶持。這一點上,台灣美業目前難看到希望,而大陸市場已然釋放了積極信號。

除化妝品劃歸食葯監部門監管,及2017年開始實施的兩證合一外,東方美谷、美妝小鎮等地方政府對美妝產業的扶持也愈發熱烈。最為值得關注的是,「美麗」兩個字在十九大報告中多次提及,「這是未來五到十年的最高戰略指導原則,也就是說『美麗』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地位,台灣地區從來沒有。」

鍾興春坦言,本來台灣美業的法規是走在大陸前面的,但在政治鬥爭的影響下,導致行政體系混亂,這幾年掉了隊。

而相對上述政策扶持而言,人民幣的國際化才是鍾興春眼中中國企業民族自信上升的砝碼。除了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外,「一帶一路」也是一大契機。

他認為,「一帶一路」沿線都是貧窮國家,也是美元相對薄弱的地方,因此這一戰略有助於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而當人民幣真正站上國際舞台的之時,才是中國真正強大之際。

在這一過程中,大陸美妝企業需從技術研發、文化塑造上紮根,在不斷沉澱中找尋來時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化妝品 的精彩文章:

TAG:化妝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