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封不會寄出的信

一封不會寄出的信

Dear Steven 丨一封不會寄出的信

Steven,

你好。你不認識我,我只是你眾多讀者中的一個,此時正坐在太平洋對面給你寫這封信。前不久讀了你的書「莉莉和章魚」,掉了很多眼淚。雖然我從不是個dog person,但我仍能在書里每一盎司的情緒里找到共鳴,那些不安、恐懼、憤怒、悲傷以及那些欣喜、嚮往和快樂。

我從沒想過,世界的另一角還有和我一樣敏感的人,那些說不出來的一層層感受原來可以這樣寫出來,以至於雖然你和我是一輩子的陌生人,我仍然覺得你彷彿就是我的朋友,寫的就是我。這封信我不會寄出去,我只是很高興找到這樣一個安全的訴說機會。我知道,除你之外,再無更好的聽眾。

我這輩子都很怕動物,卻很喜歡貓。大概是家裡一直養的原因,大概是因為緣分,我從非常懼怕他們到無以復加的愛上他們,無論他們好不好看,是否聰明。然而活得越久,我越知道自己絕不會成為他們的主人,無論多喜歡。並非葉公好龍,而是我不想再承受他們終離我而去時的痛苦。我承認,對於生離死別,我總是多愁善感,害怕極了。人生中已經經歷過幾次,想到終將離別,我寧願不要這種短暫陪伴帶來的快樂。

初中的時候,家裡養過一隻小白貓,性情安靜、膽小。有一天,他從我們的二層陽台上失蹤,怎麼都找不到。幾天後,有人在住宅區的垃圾箱邊,發現了他。他僵直的躺在那裡,掙扎過的四肢,沒能合上的雙眼,細細脖子上套著的紅色繩子...真是萬!箭!穿!心!

很長一陣子,除了想起來就哭上一會兒外,我對整棟樓的鄰居和附近的成人,特別是男人,都充滿了仇恨,每一個經過我身邊的人都成了特大嫌疑犯。我暗下了很多荒謬的決心,設想著要如何懲罰兇手。我甚至鎖定了某幾家,暗中和他們結了仇。我從來沒和任何人說過這一段,沒有說過我心裡的恨和悲傷。我知道,說了也只能換來嘲笑或者嚴厲的規勸。我,就是想不通,為什麼一定要他死不可,不喜歡可以,為什麼要殺死小白。那時,我真的覺得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站在我這邊的,會站在我這邊。

四年前,我眼睜睜的看著姐姐家養的一隻小小英短貓咪(點兒點兒)經歷了壞疫苗,誤診,人為醫療折磨和最後的死亡。整整兩個星期,我無法出門,也不願意張口說話。那時,我就決定這輩子永遠不養任何寵物。

也許我太脆弱了。對於很多人來說,寵物的死和人的死亡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畢竟,死的只是一隻貓呀,他們常常這樣對我說。即便是家人,和我同在一個屋檐下,他們也會說類似的話。每當這種時候,我都莫名其妙的憤怒,有攻擊性,雖然我知道人和動物是有區別的,雖然我知道他們只是希望我能少傷一分心。但我沒法忍受別人非要來告訴我,非要對我強調,為一個動物如此傷心的我有多愚蠢,這份傷心有多不值得。

每次想到點兒點兒在沒有任何人文關懷的寵物醫院裡經受的一切,我都有很強的暴力衝動。那些明知道是什麼病卻裝糊塗、用非人道治療騙錢的醫生,那些一邊說笑一邊磕瓜子,彷彿點點兒只是個需要撣掉的瓜子皮的醫護;那些完全沒經驗,從點兒點兒身上竟抽取了相當於體重10%體液的實習護士。一個一個的人皮罪惡,應該統統扔到地獄的牢籠里去。沒有道理可和他們講。

那天,點點兒從醫療室里出來,從一群刮躁的人狀動物手裡傳回給我,氣若遊絲的躺在我懷裡,努力的想睜開眼。叫他,細細弱弱的「喵」,在呢。我的淚大把的落在他身上。下意識一摸,發現我的衣服已經濕了大片,點點兒失禁了。凌晨,床角里落下極輕的咔噠一聲,我知道,他永遠的離開了。

有一次,我和一個德國朋友聊起末世的話題。他說,他能理解人類被滅,但是動物們沒有任何罪,和人一起死真的太冤。我沒作聲,覺得無可反駁。我們的小貓從沒犯下什麼罪,然而卻因人犯的罪而死。饒恕這些人實在不易。雖然我知道,他們也都難逃各自的Karma。

有時候,我覺得和動物比,我好像對人更不了解。人的內心是那樣巨大的黑洞,深不見底,想逃。越老,我越害怕和人相處。而那些小動物給我們的,只有持久的信任和愛!一點點的陪伴,就能點亮他們的整個世界,換來他們全部的依戀。

有一次,一個朋友突然問,怎麼就把點點兒養死了。我一下怔住。是不是我們的能力和智慧都不夠。是不是能力夠強,盡了足夠力,知識足夠豐富,判斷力足夠,我們愛的人和動物就不會死,至少可以不這麼痛苦的死去?也許。不得不承認,無論是人還是動物,多說人大多數時間也只是盲養,摸石頭過河。以為儘力了,實際並沒有,取巧而已。以為夠聰明,其實只是驕傲,不肯承認自己不行。以為判斷正確,其實不過僥倖。從這個層面說,饒恕自己也不容易。

你知道么,Steven,我慶幸自己沒有孩子。因為我確信,我沒有需要的能力和智慧能養好孩子。畢竟,我僅僅作為一個養貓的半參與、半旁觀者,就已經覺得力不從心。

有一陣子因為外物的刺激原因,家裡養過的另一隻貓咪顯示出抑鬱傾向。我曾看過一些有關動物的紀錄片和文章,其中提到很多很多動物,包括寵物,都有和人類一樣的或極其類似的行為和情感。比如,它們也會得抑鬱症,會傷心、孤獨、嫉妒、狂躁;也會有同性戀;會自慰等。而那隻貓咪的表現就是很不開心的樣子。我發誓,從他的眼神里,能看出一切。當我說起這個可能時,周圍不止一個人認為這些「絕不可能,他們不過是animal,畜生而已」。多數人覺得我小題大做,胡說八道。

我並不是個妄想症患者,我只是個比多數人敏感的人,一個相對細心的觀察者,我只是講述了我看到的而已。當然,觀點不統一不是某個人的錯。我也不會就為了說「I told you so「,而希望貓咪真的患上抑鬱症。但有那麼幾個時刻,我感覺自己要是再聽到一次類似「他只不過是animal」這句話,恐怕就會控制不住地遷怒發飆了。我得承認,總站在少數這一邊的感覺真的讓人不爽,有時需要強大的自信,才能把急躁壓下去。

在貓咪是否抑鬱這件事上,結果沒有那麼嚴重(後來刺激他的東西移除了,他恢復了往日的放鬆狀態)。也許大家是對的,動物學家研究出來的只不過是一系列人為結論。也許我看到的片子和文章只是一方觀點。我很明白,人都是選擇信那些自己願意相信的。看與信,並不是一回事。何況,在很多人眼裡,問題真正變得嚴重前,去想這件事本身有點兒像杞人憂天。

我確實是個敏感的人,而這敏感,是與生俱來的。前兩天朋友說起她看到的一本書,關於「高敏感度人群」。我倆都覺得自己屬於這類人。就是在一個環境里,能很快的通過別人很小的舉動或對話,辨別誰可能對我好,誰可能成為敵人,誰是被spoiled,誰大概童年不幸,誰需要提防,誰情緒有波動,等等。這些人甚至不用對我親自開口說話。

這個特性有好處,也有不好。好處是,我往往能先於別人發現一些容易忽視的細節,和一些問題的蛛絲馬跡。在和人相處或解決問題上有用處。不好的地方在於,我通常無法立刻讓人相信我所看到的一切。我只能等,等他們也慢慢看到我看到的,或者等我早已看到的問題慢慢浮出水面變成顯而易見的大問題。You see,這就是敏感的困境。在很多場合都如此。

當初家裡人只有我覺得點點兒的癥狀一點兒不樂觀。他每一次的叫聲,大家都覺得他在撒嬌,而不是因為疼痛。換句話說,是我的敏感,讓大家最終確認他確實病了。但也正因如此,才導致他經歷了更痛苦的非人道後續,才加速了他的死亡。送去醫院,是自己的貪心,總想著讓醫生看過就放心了,外一不是呢?外一還有辦法救活呢?

我知道,我不應該自責,但是,很難!不!自!責!所以,當我看到書里寫到你不再送莉莉去治療,只是陪伴他,最後在安樂死上籤下名字時,你能想像我有多崩潰嗎?我多希望我們的點點兒能出生在有好醫生,好環境的地方,多希望當初我們能有和你一樣的判斷力,一樣的勇氣?

寫到這裡,我突然意識到,是你的書讓我再次看到了那些和貓咪們相處的日子裡留在我心裡的傷疤。我曾把他們掖在邊邊角角,盡量不露聲色。今天揭開,我發現,依然疼,但好在,我沒有那麼害怕了。也許是因為,你也很敏感,和你說這些不會讓我覺得那麼羞恥。

更重要的是,那些恨,漸漸煙消雲散。以前一直在和敏感的自己作鬥爭,有意識的訓練自己不要過度反應,希望能向別人一樣正常。可是,我現在不再這麼想。做個少數人也沒什麼,敏感也是一種天賜。

書中你說,「致敬愛的最好辦法就是去治癒自己,再次踏上愛的道路」。說的真對。這幾年,我在努力彌補自己在愛里的遲鈍和不足。我很欣慰地發現,原來我並不是「愛無力」患者,還不算無藥可救,這讓我非常開心。

現在姐姐家裡還有一隻我很愛的貓咪,去年她經歷了手術和嚴重的應激反應,但好在,我們一家人,幫助她度過了難關。我很愛她,我也知道她終將離我們而去。走在治癒自己的道路上,我仍是少年。但,很高興,路上和你相遇。

Rache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火星上的毛球貓 的精彩文章:

TAG:火星上的毛球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