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美濟寧與歷史文化旅遊景點

大美濟寧與歷史文化旅遊景點

濟寧歷史文化悠久,是東方文明重要的發祥地之一。遠古時期的「三皇五帝」在此留下活動蹤跡,人類初祖伏義、女媧、皇帝、少昊帝均出生於濟寧,史有「舜耕於歷山,漁於澤嘉祥,陶於濟州」的記載。濟寧北郊肖王莊附近,原兀著九個圈大土,,參差為列,如山如丘,據資料登記,它們為東漢任城國王及其后妃的陵墓。「天下漢碑半濟寧」濟寧的漢碑以數量多、價值高而聞名。其漢碑館內藏漢碑7塊,漢化像石1方,魏碑、唐碑各1塊,明清刻後石多塊,漢碑管內藏得這批石碑,屢見於《集古綠》、《金石綠》、《金石文字記》等著綠,是研究漢代歷史與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濟寧嘉祥聚是漢書像石的起源地,被譽為「漢書像石之鄉」刻建於公元147年的武氏墓群石雕堪稱世界藝術瑰寶。石麒麟、石獅、畫像石、碑文等100多件文物生動透現出先秦時期的歷史文化。祠內十代帝王圖、水隆攻戰圖等書像石栩栩如生。 濟寧市11縣市區人文旅遊資源豐富,曲阜孔廟、孔府及孔林和境內的京杭大運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兗州興隆塔、孟廟、孟府、水泊梁山、微山湖、寶相寺、嶧山、少昊陵等1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四座國家森林公園。擁有曲阜師範大學、濟寧醫學院等高校,以及世界儒學研究與交流中心孔子研究院。

孔廟、孔府和孔林在山東曲阜市,是中國唯一規模最大的集祭禮孔子墓地和孔子及其子孫墓地於一體的建築群,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家學說的,一渾厚的文化契機、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學術研究和探討之地。孟廟又稱「亞聖廟現今之孟廟,坐落在鄒城城區南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東倚文賢崗,西瀕京滬鐵路,北枕因利渠,南臨鄒濟公路,縣城市區環拱於北,鳧嶧諸山雄峙於南,儼如畫屏。廟內古木森蔚,碑碣林立,廟之周圍繞以紅色垣牆。

兗州歷史悠久,4000多年前夏禹劃天下為九州,兗州為其一;2000多年前孔子、孟子、曾子等曾在此講學;「詩仙」李白曾寓家在此。興隆塔、少陵台、天下第一劍等「兗州」一詞的出現始於春秋以後。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著書立說,把禹時的九州冠以稱謂,兗州即其一。「兗」古作「沇」,《史記·夏本紀》「兗州」作「沇州」。九州即冀州、兗(yan)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

鄒城簡稱「鄒」,古稱「鄒魯聖地」,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誕生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發祥之地」之美譽,現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鄒城市區位於市境偏西北部,人文、自然景觀和諧,山、水、城一體,獨具特色,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迅速崛起的魯西南經濟重鎮。嶧山雖然山不高,但卻集泰山之雄、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於一身,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自然之秀美。孔子、孟子、秦始皇、李斯、司馬遷、華佗、李白、杜甫、蘇東坡、王安石、歐陽修、黃庭堅、董其昌、鄭板橋等都曾登臨攬勝,他們留在嶧山的三百多處著名的摩崖刻石和碑碣,為嶧山增添了奇異的歷史文化光彩。

大運河長1800公里的京抗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也星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有了京杭大運河。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濟寧城。如今的濟寧市位於山東省的面南部,轄12佃縣、市、區,面積11000平方公里。元代開挖運河,將濟寧原來的北魏舊城和金代新城融焉一體。濟寧城區古運河舊新運河,西起京杭大運河迤囂南流,經順河門入南四湖,流經市區6.44公里。濟寧運河地處運河中游。為南北樞紐。昔日「船舶往來。商旅繁多」。漕運的發展,使濟寧在明代永樂年間成為「運河之都」。

濟寧汶上縣歷史悠久,有寶相寺、唐代文朝建築群南旺分水龍王朝建築群、水牛山摩崖石刻等一批旅遊景點。汶上有「中國佛都」之稱。唐宋時期已成為北方佛教聖地,及至明清,縣境內寺院尼庵林立。據《汶上縣誌》記載,縣內較大寺院數十處,至今尚有十餘個以寺命名的村莊。寶相寺歷經滄桑香火不衰。它始建於盛唐,始稱昭空寺,宋咸平五年重建易名為寶相寺。明清代有葺修拓廣,其建築宏偉,獨具東方民族風格。寺內「群僧萃處,暮鼓晨鐘,亦精蘭之勝境也」,歷千餘年而不衰。寺之後院有寶相寺塔,塔宮瘞藏佛牙舍利,石匣銘文曰太子靈蹤塔。該寺毀於抗戰時期戰火中,1995年春恢復寺院,並建供奉殿,以供佛牙真身舍利。寶相寺也因此在國內為享有「第二法門寺」之美譽。

梁山坐落在山東西南部,西靠濤浪翻滾的黃河,東鄰清澈寬大的京杭大運河北依八百里裹水泊遺迹的東平湖。這山水交錯,湖河相連,港汊縱橫,構成這一地區的磅礴地勢,非常壯觀。古典名著《水滸傳》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北宋末年,宋江結天下英雄好漢,憑藉水泊天險,替天行道,除暴安良,聲震天下。雖經八百多年歷史滄桑,英雄好漢的蹤跡仍歷歷在目,引來無數賓朋追蹤。梁山風景區景點星羅棋布,水滸寨、忠義堂、大型唐三彩壁畫、「三十六天罡星塑像」、斷金亭、黑風亭、石碣亭建築,花榮射雁、雙雄鎮關、李逵像等40餘處景點共同構成梁山旅遊的主髓。

梁祝傳說作為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是一首響徹東方乃至整個世界的千古愛情絕唱。2006年,梁祝傳說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濟寧市作為梁祝傳說的遺址地被公布。2003年10月,山東濟寧市微山馬坡鄉出土埋藏已久的梁山伯祝英台的墓記碑。據文物部門考證,刻碑系明代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欽差大臣、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崔文奎所立。他在視察河道時途徑微山馬坡,發現梁祝墓並重修墓祠。出土的墓碑碑文刻有「梁山伯祝英台墓記」八個篆字,碑文831字,記載了祝英台女扮男裝與梁山伯同在鄒縣(現山東鄒城市)嶧山讀書學習三載,後二人因情而死,合葬在泗河西馬坡的史情。這是中國十處梁祝墓中有文字記載梁祝故事內容最詳細的碑,也是刻立時間最早的一塊碑。

微山湖中微山島上存有商代仁人、孔子先祖、商紂王兄微子的墓園,微山島、微山湖、而得名,微山湖物產豐富,向來有「日出斗金」的說法,自然風光秀麗。湖區內有微山島風景區和南陽古鎮風景區。微山島是微山湖中最大的島嶼,面積約9平方公里。島上有「三賢墓」:微子墓、目夷墓、張良墓等文化遺迹。抗日戰爭時期,以微山湖為根據地的 「微湖大隊 」、「運河支隊 」、「鐵道游擊隊」等革命武裝 ,創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一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響大江南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西醫 的精彩文章:

老人如何才能更好地保健?

TAG:中醫西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