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同祿大師看過的藏品現在都不得了?

張同祿大師看過的藏品現在都不得了?

張同祿先生生於1942年2月18日,祖籍河北保定曲陽,北京市特級工藝美術大師,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曾榮獲北京市突出貢獻專家稱號。現任北京市工藝美術珍品專品鑒定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高級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待遇,被業內人士稱為中國「景泰藍第一人「。

景泰藍行業中唯一的全面掌握創作設計、全部生產工藝技術、管理的專家,新中國景泰藍藝術的一代宗師

景 泰 藍

「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

景泰藍曾經是帝王獨享的皇家技藝,其做工極盡繁瑣,108道工序冠絕天下,原材料極盡奢華,古代帝王舉國之力方能鑄造。所以一出生就被打上了「皇家」的烙印,相對於其他藝術品,景泰藍出身就很高貴,在歷史上,曾經是比玉石珠寶都貴重的國家重器。隨著近年來文物迴流,一直在國外市場引人注目的景泰藍藏品日益受到國內藏家的關注。

從拍賣價格上看,便可知每一件景泰藍都價值不菲!

就其工藝來說,景泰藍108道製作工藝方得一件精品,更顯示出每一件景泰藍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之高,所有完美的景泰藍都來之不易!因此,每收藏一件景泰藍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張 同 祿 大 師 作 品

而張同祿大師作為中國景泰藍的第一人,其作品更是以「新、巧、俏、美、雅」自成一派,並且其作品曾多次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並且據相關拍賣紀錄顯示,張同祿大師畫作的價值,年漲幅達到近70%,人稱「琺琅張,一器難求!」

作品連續三年榮登國禮舞台

2014年2月,《一帆風順》作為國禮贈予普京

2015年9月,《和平尊》作為國禮贈予聯合國

當代景泰藍拍賣紀錄保持者

年漲幅達70%

張同祿大師作為業內公認的「景泰藍第一人」,他的作品年平均漲幅接近70%,既能保真又能保值,不僅受到了市場好評,更是創造了中國當代景泰藍藝術品的拍賣紀錄:2012年,張同祿大師早年創作的景泰藍《座龍花熏》在國內拍出1100萬元的天價。這個價格已經遠遠超出了一般景泰藍文物的價格。

頂級作品

1977年作品《座龍花薰》,2012年拍賣會上拍出1100萬元。

1979年創作的《候風地動儀》被人當時以5000元買走,2002年在新加坡蘇富比拍賣會上拍出46萬元,6年升值高達92倍。

1994年作品《華泰寶亭爐》,高4.04米,景泰藍史上最大的作品,以140萬「身價」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

1998年作品《祥龍晉寶》,2000萬天價被買走。

可見,這幾年,張同祿大師的數件景泰藍作品,都以不菲的價格成交,張同祿大師作品已經成為了市場持續追捧的熱點!

張同祿大師藝貢獻:全面發展了景泰藍藝術

四件珍品入藏故宮博物館

張同祿大師精心創作的景泰藍「十二章紋」、「白頭偕老」、「太平有象」和「今生富貴」四件景泰藍珍品入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林曼麗盛讚大師珍品「設計雅緻,製作精良,實當代難得之工藝品」,親自致函並頒發典藏證書。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四件展品也是兩岸分離後台北故宮第一次收藏來自大陸的工藝美術品。

公元1450年到1457年,中國正處於明朝的景泰年間,在皇帝朱祁鈺的大力倡導下,一種製作工序繁複、裝飾效果華麗的工藝品脫穎而出,人們甚至因為這種工藝品,而牢牢記住了那個時代,它就是景泰藍。

北京現存的、唯一的一家大規模景泰藍製作工廠,北京市琺琅廠就位於景泰路上,時至今日,這裡依舊保留著自明清以來,傳統景泰藍原汁原味的製作工藝。

景泰藍在清朝的歷代皇帝那兒都特別得寵,但也曾經歷過一段病入膏肓的危險時期,就是社會動蕩、戰亂不停的民國時期。當時北京的幾家景泰藍老廠青黃不接,景泰藍也越做越差,險些失傳。

著名的民國大才女林徽因,為了拯救這項工藝,甘當景泰藍代言人,組建了個工藝美術小組,聯合作坊建起廠房,專攻景泰藍工藝,也就是今天北京市琺琅廠的前身,並保護下了三道秘笈,這才讓景泰藍能夠起死回生。

秘笈之百轉千回

景泰藍學名叫銅胎掐絲琺琅,用作原材料的銅絲,要壓成約一張紙厚的、扁平的細條,還要經歷百轉千回的工藝手法。就算要彎成一片指甲蓋大小的簡單花紋,都要用鑷子折幾個彎。

一件景泰藍瓶,那麼多複雜的圖案,一根銅條彎折幾十回都不在話下,而且掐制過程是不允許反覆修正的,否則銅絲上會留下印痕,所以這些圖案,都是一次掐製成形,才能保證曲線圓渾流暢。

技藝熟練的掐絲技師,可以同時掐制多股銅絲,可以提高效率,很多特製的工具也能提高效率,但即便如此,掐絲依舊是景泰藍製作中最耗費工時的流程。

秘笈之嚴絲合縫

掐絲是一回事,但要把掐出來的銅絲固定在銅胎上就是另一回事了。首先就是對草稿,先把設計圖完整拓印在銅胎上,再根據拓印的線條排列組裝銅絲,看起來容易,其實這一步最耗費心神。

每一根銅絲都必須跟線條嚴絲合縫,一點都不能含糊,要是有和草稿差別比較大的銅絲,還要返回前面重新掐絲,因為整體銅絲的嚴絲合縫程度高不高,直接影響了最後成品的質量。

秘笈之自我犧牲

銅絲彎折好了,怎麼跟銅胎連在一起?這也是一項珍貴的工藝,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藉助一種中藥,就是白芨,可不要小看這一味中藥,它可是比502膠還要好用的粘合劑。

一些工藝不精的廠商,都是用銀焊葯加火燒來固定掐絲的,然而焊葯里的化學成分會影響景泰藍的色料,但白芨是純天然中藥,用它把銅絲牢牢固定住,入窯燒造之後就消失不見了。

燒制完成後,就要給銅胎點藍了,這裡的「藍」就是景泰藍專用的琺琅釉料,這才是景泰藍最大的秘密,特製的釉料不一樣,最終呈現的色彩也不一樣,它們賦予了景泰藍寶石般鮮艷亮麗的光澤。

從點藍到燒藍,景泰藍是罕見的二次入窯的藝術品,而且點藍和燒藍的過程,也需要根據情況重複三到四次,直到釉面飽滿與銅絲平齊,耐心和細緻缺一不可。

到了這一步,看上去已經非常華麗,但還需要最後的嚴格修正,磨光。磨光技師一般都是景泰藍製作過程里的技術總監,敏銳的觸感和藝術審美力,加上熟知景泰藍的每一道工序,隨時修繕任何一道工序。

一錘一錘的敲打、一根一根的彎折、一滴一滴的點藍、一遍一遍的打磨,景泰藍的美正源於此,從古至今,景泰藍始終以繁複的流程打造著流光溢彩的精緻,即便今天,依舊光彩照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