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大寒,注意防寒保暖

今日大寒,注意防寒保暖

今日大寒,注意防寒保暖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公曆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即為大寒。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除了氣溫低,此時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所謂「陰極之至,陽氣始生」。

1、護腰背:

建議:腰背保暖最好的方式就是曬太陽,有太陽的時候,背對太陽而曬,可壯養人體之陽氣,使全身氣機調和暢達。

平時可用雙手搓腰,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0~100遍,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2、護頭頸:

頭部是神經中樞所在地,中醫講為「頭為諸陽之會」;而頸部脂肪少,又是勁動脈所在地,散發的熱能較大。頭頸受風寒侵襲,很容易誘發傷風感冒、頭痛,甚至心腦血管疾病。

民間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的說法。在寒冷的條件下,如果 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體熱就會迅速從頭部散去。

建議:高領衣服、圍脖等可以保護頸部。冬季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是能蓋住前額的。頭部出汗後不要立刻摘下帽子,應先到室內慢慢消汗,避免冷風直吹。

此外,每天清晨梳頭百餘次,使頭皮微熱,有利於頭部經絡氣血通暢,促進諸陽上升,氣血不衰。

3、護雙足:

腳踝部有200多個穴位,是人體「小心臟」。而腳離心臟最遠,供血少,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腳冷則全身冷」,寒氣很容易從腳底侵入。

建議:每天用熱水泡腳,促進周身血液循環,使全身都暖和起來。每次泡腳20分鐘,水溫42℃左右最佳,同時可按摩腳掌的湧泉穴,起到調理臟腑、舒通經絡的作用。鞋襪最好保暖透氣、吸濕性好。

4、護腹部:

腹部是連接身體上下的樞紐,人體身上很多重要的穴位都在此,如神闕、氣海、關元等。

建議:腹部保暖除了平時要保證穿著外,也可兩手搓熱後按摩腹部,來提高自身的驅寒能力。

5、多吃溫:

中醫有「寒者溫之」的原則,認為溫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豬腰等,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能夠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非常適合冬季食用。二十四節氣養生歌講到:「三九溫補食葯療,固腎養心羊肉嘗」,冬日家中不妨煮些山藥羊肉湯、羊肉羹、當歸山雞湯等,都是此時溫補的佳品。

但補的同時別忘了,中醫還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蘿蔔性涼,有生津化痰、消食和胃之效,燉肉時不妨加幾塊蘿蔔,或搭配素炒蘿蔔絲、蒸蘿蔔糕等食用,可以防止冬季進補太過造成的脾胃消化不良。

6、防乾裂:

冬季是手足皸裂症多發季節,不少人手指頭、腳後跟裂口、出血,嚴重者甚至繼發感染,疼痛難忍。

如果只是單純的由於冬季氣溫低、皮脂腺分泌減少造成乾裂問題,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保濕。

大寒養生常用藥膳:

1、姜羊肉湯:

配料:當歸30克、生薑30克、羊肉500克。

做法:將當歸、生薑清水洗凈順切大片備用,羊肉剔去筋膜,洗凈切塊,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晾涼備用。砂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下入鍋內,再下當歸和薑片,在大火上燒沸後,打去浮沫,改用文火燉1.5小時至羊肉熟爛為止。取出當歸、薑片,喝湯食肉。

功效:溫中,補血,散寒。

2、紅杞田七雞:

配料:枸杞子15克、三七10克、母雞1隻、姜20克、蔥30克、紹酒30克、胡椒、味精適量。

做法:活雞宰殺後處理乾淨,枸杞子洗凈,三七4克研末,6克潤軟切片,生薑切大片,蔥切段備用。雞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淋干水分,然後把枸杞子、三七片、薑片、蔥段塞入雞腹內,把雞放入氣鍋內,注入少量清湯,下胡椒粉、紹酒;再把三七粉撒在雞脯上,蓋好鍋蓋,沸水旺火上籠蒸2小時左右,出鍋時加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補虛益血。其性溫和,老年人及久病體虛,月經、產後血虛者均可食用。

3、糖醋胡蘿蔔絲:

配料:胡蘿蔔半斤,姜、糖、醋、鹽、味精、植物油適量。

做法:胡蘿蔔洗凈切絲,生薑切絲備用。炒鍋燒熱放油(熱鍋涼油)隨即下薑絲,煸炒出香味倒入胡蘿蔔絲,煸炒2分鐘後,放醋、糖、繼續煸炒至八成熟,加入鹽至菜熟後入味精調味,盛盤即可。

功效:下氣補中,利胸膈,調腸胃,安五臟。

4、牛奶粥:

配料:牛奶半斤,粳米100克。

做法:粳米淘洗乾淨,放入鍋內倒入清水,大火煮費後,改用文火煮至六成熟,加入牛奶,繼續煮至成粥。

功效:潤肺通腸,補虛養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