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帝王術中最高明的一招馭人術,明君靠它用人,昏君靠它保命

帝王術中最高明的一招馭人術,明君靠它用人,昏君靠它保命

普通人如果顯達之後,心態往往也會發生變化。為富不仁、唯利是圖、視財如命、六親不認這些事情時有發生。常人尚且如此,更不要幻想帝王之家能有什麼感情可言。

上位者在對待大臣,處理政務的時候,只有政治和利益是他們的根本原則,必須圍繞獲得更大的政治效益來進行抉擇。所以,古往今來,我們見到下屬為上司背鍋的事情數不勝數,正所謂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

在上位者的馭人之術中,有一招最高明的絕學,就像鬼谷子在忤合術中所言:「化轉環屬,各有形勢。反覆相求,因事為制。」事物的變化和轉移各有各的具體情形,彼此之間環轉反覆,互相依賴,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控制。

有時候遇到麻煩,上位者非但不會責罪下屬,反而自己承擔過失,這在我們看來實在反常。當帝王知道自己攬過的政治效益大於推諉給臣子時,他們就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如此來看,就不難理解了。今天我們還是通過舉例的方式,學習罪己這個方法在馭人術中的實際應用。

一、

魏文帝曹丕登基的第二年,天下發生了日食奇觀。放到現在,大家都知道是普通的自然現象,可是在當時天現異象,就代表著上蒼對人類的警告,如未及時祭祀認錯,就有可能降下天譴。

按照當時的慣例應該罷免太尉以避災,但當時的太尉是對曹丕忠心耿耿的賈詡,他曾經指導曹丕深自砥礪,從而爭寵固寵;還在曹操為難究竟立誰為太子的問題上,建議曹操長幼有序避免禍起蕭牆,對曹丕擁立有功。

曹丕當然投桃報李,登記之後就任命賈詡做了太尉。他重用賈詡不僅僅因為對自己有恩,還因為賈詡謀略出眾,可為自己鞏固地位出謀劃策。怎能因為日食而廢掉賈詡,這可是自斷臂膀。

於是曹丕下詔罪己:「上天降下災害,是警告天子,而諉過於臣子,不是聖人的做法,這都是我的過錯,以後發生諸如此類的事情,全部由我承擔。」曹丕此舉不僅保住賈詡,還為自己贏得寬厚仁德的美名。

二、

罪己的辦法對馭下如此好用,怪不得千古帝王視為絕學,還有人用它保命,也收效甚好。安史之亂的時候,長安即將陷落,唐玄宗倉皇出逃,誰知在馬嵬坡畔發生了將士嘩變。奸臣楊國忠被殺死,楊貴妃也被逼自縊身亡,李隆基眼見形勢即將失去控制,不得不親自罪己,才安撫下叛亂的將士,勉強在他們的護衛下逃到成都。

當時將士群情激動,唐玄宗連頒詔稱敕的時間都沒有,只能當面向士兵們認錯,自我批評。承認自己昏聵,不聽忠言,悔無所及,招來禍患完全是自食其果。又向士兵賞賜綾羅綢緞加以安撫,士兵感於唐玄宗的誠意,才繼續效命。

唐玄宗本是一代明君,正逢盛世,沒想到近臣作亂,害死自己的愛妃,還要被迫低頭認錯,最後無奈將帝位傳給兒子,當著窩囊的太上皇鬱鬱而終。

三、

上位者的所謂下詔罪己,無非是把政治形勢的過錯歸罪於己,從而表現出自己的胸懷和品格,這是一種上位者的情懷和風骨,自然可以讓下屬感恩戴德,將士用命,不失為馭人術的最高境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猛的外交官,在別國借兵八千平定叛亂,險些滅掉整個古印度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