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建築融入書畫 讓書畫走進建築

讓建築融入書畫 讓書畫走進建築

▲馬漢躍題

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

藝術教育研究院

《研究員》聘任中

對外聯絡部

讓建築融入書畫 讓書畫走進建築

——淺談建築與書畫的因緣際會

近悉《建築與藝術》雜誌新生的「建築與書畫」專欄,感到意外也欣興,這個獨特而時尚的選題委實具有學術現實意義,一看題目就覺得有種讓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探索發現,構思繪就建築與書畫藝術之間進行天作之合的紐帶藍圖。

對於建築藝術及其建築學,我是門外漢,知道這是隔行如隔山的另外一門考究的專業和學科。但,畢竟建築與每個人生活都時刻緊密相關,不論怎樣的建築都與人或人文相牽繫,每個人也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空間,自然也就離不開寄託「家」的存載——居房建築。所以,我對這樣的建築也就有自己的體味和解讀。

生在老徽州,對「一生痴絕處」的徽派建築生來就有了莫名地青睞和親近。儘管我還不是太了解全國到底有哪些地域流派建築和特色,是不是亦然如同「八大菜系」一樣,不同地理不同民情都有自身本色的特質和風味。徽派建築是我國最悠久最有民族特色的地域性建築品牌之一,如同新安畫派一樣有著華滋朴存的品質和格調:白牆黛瓦馬頭檐,天井的四水歸堂,土木融洽,中堂樑柱等等構成雍容古樸大方的建築格局,加之往往張掛不俗的地方大家的書畫中堂,整個渾穆儒雅氣息悠然而生,如若有家喻戶曉抑或塵外隱宿之書畫美化空間則格外令人留戀。這一切,在八九十年代徽州的民間亦然常見,是可以媲美喬家大院、大宅門和甘煕宅第、四合院的,說不定走進哪戶尋常人家就會遇見黃賓虹、汪采白、汪觀清……

曾經在西安度過短暫時光,踏入那方厚重歷史人文積澱的土地時,恰恰有千年後的冰霜覆蓋在大西北的都市路面上,那裡的建築有你想像不到的重量,只有你忘卻忽略歷史那沉重滄桑的痕迹,才能稍微放懷地行走在古城牆上看那日升月落的壯麗和曠遠。這時候,那些鐘鼓樓和深邃的城牆以及古今匯合的建築就如同不同特質的人在與你對話,講述生動的千秋往事。這些賦予承載古老張力的建築彷彿北方藝術令人感動令人回味,這使我想到石魯、趙望雲、何海霞、方濟眾、劉文西、范炳南、崔振寬、趙振川、王西京、衛俊秀、劉自櫝、吳三大等等西安名流大家的筆墨世界,那麼渾厚拙古而又質樸率真,亦如路遙《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的《白鹿原》、賈平凹的《廢都》《老生》和《秦腔》,也讓我想到趙季平的音樂般淡定蒼茫,還有碑林書痕那自然的深刻情愫和人文情懷……

金陵,也是六朝古都,這裡也是擁有著無數動人傳奇故事的地方,關於建築與書畫的情結從來不增不減、不生不滅。除了由柳公權唐楷題署的【南京明城牆】就顯得特別莊嚴肅穆,曾在玄武門城牆上踏著夕陽素寫玄武中山風情,一直到華燈初上的神策門,一邊貼摸著明時的磚牆一邊瞭望遠山近水,還有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從紫峰大廈寫生到城市規劃設計院,讓南京最高的建築與最長的城牆濃縮在我咫尺之間的速寫本上,天黑了,心亮了,夢圓了,這也是我對金陵建築最親近最走心的體驗。尤其是在那些多元的建築上,往往少不了我特別關注和喜愛的匾額聯墨招牌等等書法藝術,諸如龔賢、譚延闓、孫文、毛潤之、于右任、郭沫若、沙孟海、林散之、程思遠、袁曉園、劉海粟、廖靜文、啟功、汪道涵、吳良鏞、潘力生等等名家題字,每一幀都那麼別有逸趣或洒脫豪放,與每一幢不同性格的建築相得益彰、相輔相成;還有眾多古老門樓的題字讓我心儀,諸如「古雞鳴寺」門牌坊額至今不知誰題署的寺名古拙老辣,閱江樓、清涼山、秦淮河等處都有過目難忘的書題讓人心儀,金陵畫派的呂鳳子、傅抱石、錢松岩、魏紫煕、宋文治、亞明及李味青、李劍晨、陳大羽、喻繼高等藝術家的筆墨旅途也與南京城一樣在我心中留下美好而豁遠的印記。

園林別墅廟宇書院也是建築的一隅風景,在這樣的藝術氛境中,書畫自然是少不了的,「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如若嵌入般配恰好的書畫便尤為「翰墨因緣舊,煙雲供養宜」了。如若有弘一、南懷瑾、趙朴初、傳印、明學、一誠、圓霖、星雲、白雲等禪宗佛學大師抑或文史學者大家的書法潤色點綴建築藝術則妙造天成、美不勝收,不論我們懂不懂書法也都會為旅遊勝地見過沙孟海、趙朴初題署的【大雄寶殿】而心馳神往,不知不覺中為其中莊嚴渾樸、從容天然的書法魅力所吸引,那些不一樣的書法在美化不同建築的時候,同樣也彰顯了字體書體多元的氣質和態度,流露書家的內在旨趣、匹配建築的品味和顏值,或挺拔肅穆,或含蓄內美,或淳厚從容,或爽朗豁達,有時候,通過建築也能領略主人的本色和情懷,在建築天地與書畫世界裡盡情探奧尋真果然別有洞天。

建築自然離不開藝術歷史和人文,也是有厚度和溫度的。每一個城市也都有每個城市的文化底蘊和氣質品格。建築與書畫藝術之間也是有深遠的情結,難捨難分。

建築和建築學雖然似乎歸類為理工學科,從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又是書畫藝術家的因緣際會,以及王子云、何正璜、張大千、常思鴻、吳作人、馮其庸、常沙娜、樊錦詩等等藝術家與敦煌的情結,茅以升、吳良鏞、陳從周、貝聿銘等傑出建築學家也都在書法藝術與國學素養上超凡脫俗。前不久,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名牌大學女教授以視覺三維藝術復原了圓明園舊貌,讓書畫藝術再次無縫鏈接了既古老又現代的中西合璧的建築藝術,嘆為觀止。

建築是立體幾何的視覺構造時空藝術,書畫是以平面視角塑造立體抑或抽象意象時空的心靈表達藝術,境由心造,講究意境和天真。不論中西,建築都是書畫藝術的生命載體,書畫也是建築藝術的靈魂升華,尤其西方社會的美術世界,你看看,哪個博物館美術館裡不是由那些扣人心弦的史詩般的繪畫點睛主宰著建築的內美容量,而使得建築顯得豐滿而深閎;同時,那些或古典或時尚的大雅殿堂也輝映著藝術品的分量和風範。殿堂與繪畫彼此地依託呼應都無法或缺,少了一方都似乎遜色幾分。東方亦然,「三分畫七分裱」講的就是藝術品必要美化潤色的價值,二炮書家劉洪彪就提出「讓書法住別墅」的全新理念,在條件允可的情況下不要虧待了藝術,讓書畫藝術得到更好的守護和展呈,諸如【三希堂】【榮寶齋】【朵雲軒】【天一閣】【十竹齋】【一得閣】【嶽麓書院】【梅庵書屋】【三味書屋】以及孔廟城隍廟夫子廟碑林等等各地都是將建築與書畫完美嫁接交融。不僅如此文博展廳所在,即使百姓家庭和商城飯店會堂館所等處,如今幾乎無處沒有書畫點睛之筆,匹配建築的氛境和主客的氣息,能予人不一樣的審美享受和心靈感應。

建築與書畫都具有人為思想的獨有性,也都有造化環境、超越時空的審美作用,具有與人緊緊牽繫的滋養功能,天人合一是他們共同的藝術本源,真、善、美也是他們同時具有的藝術本質。建築領域裡的那些色彩斑斕的光影線條和造型構成無一不是獨特的質感存在,與書畫藝術家筆墨間的點線面、計白守黑、章法布局、情感流露一樣,可以在建築藝術家心手裡將海市蜃樓變成現實景緻,書畫便賦予了力量、意蘊和大美無言的定格。

建築不是單調機械的實用配置,亦如書畫也不是虛空玄秘的修飾道具,只有上升到藝術層面並與自然人結合起來也就賦予了生命,與創作者和擁有人親密接觸、交流對話,相看兩不厭,大化揚仁風,一起生存生活相濡以沫,隨著歲月如歌的磨合洗禮產生同舟共濟的物我相忘的情感共鳴,那麼建築才成了建築,書畫與建築才成全了你我彼此的人生和未來。

【本文應國家學術期刊《建築與文化》專欄而作】

江海濱於徽州新安藝舫2018.1.18

請報名的老師仔細閱讀以下內容

中國藝術教育研究院研究員

申報說明

中國藝術教育研究院隸屬於文化部主管的國家一級社團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是一家集藝術創作、研究、交流、培訓於一體的國家級學術機構。

為加強本院學術力量,擴大創作研究隊伍,促進藝術交流,推出名家名品,經研究,聘任部分藝術家、優秀藝術工作者為本院研究員。具體說明如下:

(一)研究員由本人申請,院委會批准,可聘為中國藝術教育研究院研究員,每屆聘期為三年。

(二)研究員申報條件(符合其中一條即可):

1.國家級以上會員。

2.擁有中級以上職稱。

3.各地畫院及美術機構的骨幹創作人員,各類美術院校的書法、美術教師,各地有一定創作實力的書畫藝術家。

4.各藝術機構及專家推薦者優先。

(三)研究員優先參加研究院組織的創作研究、藝術培訓、筆會、採風、論壇、展覽、出版、宣傳推廣等各類活動。

(四)研究員優先取得本院理事、常務理事的聘任資格。

(五)研究員優先申報本院導師,優先申報或推薦設立本院的相關分支機構。

(六)向研究院推薦優秀個人、團體、作品和著作。

(七)研究院與研究員之間不具有僱傭與被僱傭關係。任期期滿後可根據其藝術水準、任期表現作為是否續聘條件,決定是否續聘。

(八)研究員入院自願、退院自由。一經批准,須按規定交納一定的會員管理費。

中國藝術教育研究院藝術委員會委員名單

(按姓氏筆畫排序)

馬新林 馬 嘯 馬漢躍 馬建鈞 於永茂

王文傑 王玉良 王 藝 王奇寅 王 乘

王東聲 王鵬瑞 王育紅 王文英 王登科

方玉傑 文永生 白宗仁 白 銳 馮寶麟

葉 欣 左文輝 蘭干武 丘 挺 呂大江

孫 劍 任曉軍 朱全增 李 強 李 毅

李曉明 李曉軍 李曉松 李相國 李錫宗

劉懷勇 劉立勇 劉宗漢 劉心宇 齊劍楠

陰鳳華 朱 零 畢冠良 匡偉光 肖文飛

肖 麗 鄒 濤 冷柏青 杜建民 狄少英

何加林 何勝江 張羽翔 張愛軍 張桂徵

張培武 張培元 張留成 張坤山 張復興

張世剛 張志平 陳忠康 陳海良 陳加林

陳十田 邵 岩 羅 江 孟會祥 郭金服

湯 立 陸天寧 陸明君 林煜峰 周昌新

范 揚 范正紅 趙山亭 洪厚甜 胡紫桂

胡正偉 施恩波 賀丹晨 高軍法 高 傑

凌大綸 梁振華 黃國民 崔 偉 崔 虹

崔東湑 隋志剛 程風子 程興林 程振國

韓靜霆 曾 剛 曾 翔 董競成 蔡樹農

薛養賢 顏新元 魏廣君 魏 峰

主辦單位對參展作品有展覽、出版、影像、宣傳等權;

凡投稿作者均視為已確認並遵守本徵稿啟示的各項規定

藝術名家自己的平台,歡迎投稿!

北京畫壇聚焦當代

展示書畫名家風采

發掘傑出藝術人才

傳播優秀書畫作品

發布最新藝術資訊

搭建創作與投資收藏的橋樑,助推中國文化藝術發展。

摘自:美術家官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畫壇 的精彩文章:

書法對孩子重要性

TAG:北京畫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