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那個幼時寫出「鵝鵝鵝」的神童,後來怎麼樣了?

那個幼時寫出「鵝鵝鵝」的神童,後來怎麼樣了?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爪撥清波。」恐怕全中國沒有幾個人不知道這首詩,初唐詩人駱賓王的《詠鵝》。

這首詩形象直白,生動有趣,是小學必背詩文之一。據傳,為駱賓王七歲時所做。如果是真的,稱駱賓王為神童,也不為過。

人總是會成長的,小時能寫出令人拍案的詩詞,長大後不一定行。古往今來的例子不在少數。

王安石的《傷仲永》,方仲永五歲通詩墨,皆以為奇,長大後則和常人一般無二。「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更是對讓梨神童孔融的評價,當然這評價並不準確,當時孔融就懟回去了。

那麼幼時或者七歲時寫出《詠鵝》的神童駱賓王,後來到底怎麼樣了。

那個幼時寫出「鵝鵝鵝」的神童,後來怎麼樣了?

《詠鵝》駱賓王

駱賓王,字觀光,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名字就很霸氣,不是王爺,卻稱王。其實這名字來源於《易經》中的觀卦:「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由於史料的缺失,從現存的簡短文字看,駱賓王的一生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幼年時期無憂無憂,成年時期鬱郁不得志,晚年時期反武。

駱賓王的父親駱履元曾擔任山東博昌縣令,生活條件還算可以。駱履元博學,駱賓王受其影響,亦博覽群書。駱賓王在其父親的熏陶下,在博昌渡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

《詠鵝》大概就是這段時間所做。但是隨著駱賓王父親的病逝,駱賓王的生活條件急轉直下,駱賓王的人生態度也發生了轉變。

父親去世後,駱賓王因年幼,不修家業,逐漸落魄,品行不端,經常和一群賭徒在一起遊樂(疑史書污衊),在貧困落拓中度過了數年。

那個幼時寫出「鵝鵝鵝」的神童,後來怎麼樣了?

駱賓王少年無憂無慮

及至年長,約是唐高宗李治永徽年間,駱賓王遊歷至豫州時,被道王李元慶賞識,引為府屬。李元慶叫他陳述才能,他不屑於表現,被任命為主管儀禮的小官。

因得罪李元慶被貶,發配到西域戍邊,在這裡他寫了不少邊塞詩,如「晚鳳迷朔氣,新瓜照邊秋。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

駱賓王后隨軍入滇,給姚州道大總管李義做幕府,隨軍平定蠻族叛亂,其檄文布告多出自駱賓王手筆。在這期間,駱賓王還結識了眉州刺史李敬業和才子盧照鄰。

李敬業是唐開國元勛李勣(徐世勣,字懋公)的孫子,兩人憤世嫉俗,對武則天干預朝政極度不滿,又惺惺相惜,相見恨晚。

不久,駱賓王調任長安主簿,又任明堂主簿。眼見帝京長安的繁華及自己的懷才不遇,駱賓王執筆寫下了五七言參差轉換的長篇詩,《帝京篇》,當時以為絕唱,從此聲名大噪。

那個幼時寫出「鵝鵝鵝」的神童,後來怎麼樣了?

駱賓王寫出《帝京篇》以為絕唱

駱賓王因此被引為侍御史,但他多次上書諷刺武則天女人干政,因罪入獄。在獄中,他寫了《在獄詠蟬》:「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以抒悲憤。

次年,遇赦得釋,出任臨海縣丞,駱賓王棄官遊歷,以表達對朝政的不滿,並作詩明志:「寶劍思存楚,金椎許報韓。」

684年,武則天擅行廢立,引發了一批元勛後代的不滿。李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招駱賓王為府屬,任藝文令,執掌文書機要。駱賓王為他寫下了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武則天對其才學大為讚歎,更直呼,這麼好的人才沒重用,是宰相的過矢。李敬業起兵失敗被殺,武則天恢復其本姓徐氏,更是對其祖父李勣掘墓砍棺。

那麼,駱賓王后來怎麼樣了?

那個幼時寫出「鵝鵝鵝」的神童,後來怎麼樣了?

武則天

《資治通鑒》和《舊唐書》說他和李敬業同時被殺,《朝野僉載》說是投江而死,《新唐書》本傳說他「亡命不知所之」。

另在《唐才子傳》記載,宋之問被貶到江南時,曾到靈隱寺遊覽,月下漫步吟詩,「鷲嶺郁岧嶢,龍宮鎖寂寥」,卻不知下句怎麼對,這時一個老僧指點了他一句,何不對:「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宋之問恍然大悟,對完全詩《靈隱寺》,卻發現老僧指點的詩句是全篇中最精闢的地方。這個老人據傳就是駱賓王。當然,這極有可能是杜撰,類似賈島和韓愈的「僧敲月下門」。

但很多人都相信駱賓王沒有被殺,而是下落不明。駱賓王,少年成才,卻一生跌宕,後將其和「王勃、楊炯、盧照鄰」並稱初唐四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蘿蔔說 的精彩文章:

蜀漢滅亡的「背鍋俠」、膽大如斗的姜維到底有多牛?

TAG:蘿蔔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