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隨筆/攝影小記

隨筆/攝影小記

攝影小記

文/汪振軍2018.01.18

我是一個與文字打交道的人,卻偏偏喜歡攝影。但是到現在為止,依然是並不專業的攝影愛好者。

現在搞專業攝影的人和一些發燒友,大多都在比器材和技術,相機越來越貴,技術越來越酷,以此區別於用手機照相的人。我則恰恰相反,從數碼單反,到卡片機,再到手機,越來越簡單了,除非必要時才拿好一點的相機。

我個人理解,攝影器材和技術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人的發現,沒有發現能力,再好的器材也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從現在人們使用的攝影工具來說,現在的攝影器材比過去進步得太多了,任何一款智能手機,都比50年前、100年前的照相機要好,但我們的攝影水平是否真的超過50年前、100年前的藝術家呢?

如果比器材,永遠有新技術出現,我們永遠追不上它的步伐,大部分人也沒有那個財力購買,但我們能做的是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和藝術水平,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所以真正的攝影體現的是攝影者的精神境界和心靈追求。攝影如做人,要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要有文化品位。

我喜歡自然的寧靜、單純、清澈和美麗,這是我攝影的重要原因。為什麼我的照片人拍的少,是因為,現代社會被地位、權利、金錢、虛名左右的人,已經很難看到寧靜、單純、清澈和美麗的容顏了。那被各種慾望、鬥爭、糾結、撕裂、扭曲的心,正如魯迅說,難見真的人!正因如此,我們只能在自然中找到我們喪失的東西,我們想要的東西。和自然對話,與天地為伍,與四時為友,神遊物外,心醉其中。

當然,我並不是不喜歡拍攝人像。畢竟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人應是攝影家眼中最豐富的題材和最重要的藝術寶庫。在人像攝影中,我最喜歡拍兒童,那天真燦爛的笑容足以照亮整個世界。但相對而言,我所拍攝的照片中,大自然的照片,還是佔了很大比重。

蘇軾在《前赤壁賦》里有這樣一句話:「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春花秋月四時景,清風明月駐我心。發現和拍攝自然美景是一件快樂的事。人生有涯,美景無涯。與其在紅塵中鬧心,不如到自然中醉心。我拿起相機拍照不是想成為專業攝影家,不是為了得獎,不是炫技於人,不是賣弄自己,而是自得其樂。我沒有參加攝影家協會,我喜歡獨往獨來。特別喜歡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因此,我把攝影當作一種生活調節,一種思考方式,一種不斷發現尋找奇妙和美好的過程,一種與天地萬物靜默對話的途徑。我追求的是一種與萬物融為一體,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境界。物我合一,情景交融,以景映心,以心映物,在攝影中行走、在行走中修心。

我的攝影作品都是身邊的景,一棵樹、一朵花、一片雲、一場雪、一方荷塘,皆為平凡之物,正是這些普普通通的事物,釀造了生活的詩意,構成了奇妙的風景。在這樣的風景中,心就變得非常純凈,了無纖塵。將大自然放在自己心中,心中自有清風明月。

攝影給我的啟發是:心在那裡,美就在那裡。重要的不是攝影,而是在喧囂的塵世找回你那顆寧靜的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鄭大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鄭大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