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IMDb 9.6、豆瓣9.3,什麼神劇這麼厲害?

IMDb 9.6、豆瓣9.3,什麼神劇這麼厲害?

這麼帥本身就是犯罪。

本文首發於奇遇電影(cinematik)

聯合出品百神傳媒(baishenchuanmei)

黑手表示殺人或被殺(The black hand means kill or be killed)。

基里安·墨菲在第四季第一集里吼完這句話,就扣動扳機,用敵人的鮮血和腦漿沖洗了自己的恐懼。

以此為起點,《浴血黑幫》的強勢回歸瞬間打開了你死我活的廝殺棋局。

節奏史無前例之快的第四季第一集,簡直不是英劇

這邊廂,是平安夜的血濺廚房,那邊廂,是聖誕節的機關槍掃射。

僅憑一集功力,Peaky Blinders與Sabini幫(Sabini Gang)的勢均力敵就吊足了觀眾的胃口,讓豆瓣評分一路飆高到9.3。

即便我們把戰鬥場面與兒女情長放下不表,BBC一貫的選曲品味和慢動作台步,也能讓煲劇的觀眾弄得五迷三道,甚至忽略了墨菲的身高和布洛迪的年齡。

除此之外,大衛·鮑伊、列奧納多·柯漢、賈維斯·卡克、伊基·波普......諸多英國文化界老炮都是《浴血黑幫》的忠實劇迷。

前面兩位活著的時候曾主動請纓,要為劇集寫歌;後面兩位長期雖遊走在鏡頭之外,但一看到第四季開播,就沉不住氣地蹦出來大唱主題曲。

雖然不見得多好聽,但這倆老爺子的熱情請你們接收一下:

Red Right Hand

 Red Right Hand

Iggy Pop;Jarvis Cocker 

00:00/00:00

凡此種種,都能夠從不同角度說明《浴血黑幫》的魅力。

但隨之而來的也有一個問題:屏幕里所向披靡的托馬斯·謝爾比,到底有多少真實性?

看劇固然刺激,但劇集背後的沉淪往事,才更有明鑒意義。

如果你對組建社會團體有興趣,就不妨和我們一起開始今晚的考據挖墳之旅。

浴 血 黑 幫

(第四季)

Peaky Blinders Season 4

2017

導演: 大衛·卡弗里

主演: 基里安·墨菲 / 湯姆·哈迪 /

保羅·安德森 / 艾德里安·布洛迪 / 喬·科爾

豆 瓣9.3/ 10

IMDb9.6/ 10

爛番茄94%新鮮度

伯明翰泥沼

嘗試考據前,先拋個問題。

為什麼《浴血黑幫》的史詩級故事,偏偏開始於伯明翰,而不是更兇險也更爛漫的倫敦?

答案自然而然,就是那困擾人類的永恆難題,貧窮。

但它這次沒有限制人類的想像力。

19世紀的伯明翰街景,破敗的牆壁和歪歪扭扭的窗戶

雖然伯明翰現在已經是英國第二大城,但在19世紀70年代,身居內陸的它極其貧困。經過勞民傷財的一戰之後,整座城市儼然成了垃圾堆。

還記得第一季第一集嗎?坎貝爾探長剛剛步入伯明翰時,看到的是怎樣的光景——

街邊,衣衫臟破的男男女女在胡搞亂干,跌跌撞撞的醉漢則扶著牆,邊吐邊喝。

汽車所行之處沒有一塊乾淨清潔的地面,車輪碾過瀝青般的臭泥潭,帶起一小股「原漿」,混合著濃痰、汗水、乾涸的精液與鮮血。

探長透過車窗看見,男男女女就這樣在馬路邊野合

可以說,當年的伯明翰有些像歌譚。

罪惡之城裡秩序崩壞,英雄死絕。被一戰摧毀了神志的年輕人回到一貧如洗的故鄉,除了犯罪,似乎也找不到別的營生。

在劇中,湯米無數次見到的噩夢,足以說明伯明翰第一代犯罪分子的從業心態。

戰場上無處不在的死亡威脅讓他們認識到生之無常的冰冷現實,想要活下去的意志力因此取代了宗教信仰或道德綱常,並且迅速轉換為某種對力量乃至暴力的機械崇拜。

於是,一樁樁罪案如疹子般佔領了伯明翰本已潰爛不堪的肌膚。表面上的紅暈實際是病態,將所及之人悉數傳染。

第一季中看似纖塵不染的女侍者格蕾絲,也自願捲入了犯罪泥潭

在幫派文化尚未成型之初,所謂的利益爭鬥,無非是狗咬狗的粗暴肉搏。

荷爾蒙旺盛的青壯年們以家族為單位,糾集成群,像原始人一樣畫地為界,為爭奪小希斯和奇普賽街的控制權展開野蠻的巷戰,吃相頗為難看。

然而,就是這種發生在臨近街區的地盤爭奪戰,一直流傳至今,成了各種gangster「郵編戰爭」(postcode wars)的祖宗。

提到「郵編戰爭」,混過幫會的朋友或對亞文化感興趣的朋友,肯定相當耳熟。

此種作戰方式極易操作,因為它從發起到終結都不需要籌劃,簡直比「周日野湖約架」還來得暢快。算是戰爭界的M記快餐。

一般來說,只要某團伙分子一不小心(故意)晃蕩進別人的地盤,一場你追我趕,你砍我殺的「郵編大戰」就能當即上演。

幾分鐘後,塵埃落定,各人的勢力範圍便會經歷一輪洗牌。

用運動鞋標記領地的現代黑幫做派,看著新鮮其實也就是最原始的郵編戰爭副產品

回溯19世紀發生在伯明翰的無數場「郵編戰爭」,具體進程和傷亡人數都已不可考。《浴血黑幫》里幾場血淋淋的高潮,憑的只是編劇的想像力,幾乎沒有史料支持。

不過,在曾經的輝煌都被人遺忘之際,仍有一則「郵編戰」傳言苟延殘喘至今。

那就是1870年,由Sloggers幫派挑起的巷戰。

這場巷戰會被人提起,到並不是因為它有多血腥,而是因為Sloggers成員當年配備的武器裝備只有一樣——褲腰帶。

也不是很什麼褲腰帶都可以的,必須是這種帶金屬扣的,這是殺傷力的關鍵

單輪外形,褲腰帶自然比不得華麗的刀槍,也難以拿來凹造型,卻很便攜實用。

想想看,剛柔並濟的它,既可以讓你肆意抽打眼前的壯漢,又可以在一揮一收之間輕鬆搶走女士們的包包。其一舉兩得程度堪比雙截棍,卻又比後者多了些許便攜性,用完就穿回褲眼,收至腰際。

所以,Sloggers一伙人,就這麼提著褲腰帶打遍江山,直到Peaky Blinders朝他們迎面走來。

第一季第一集,PeakyBlinders頭目托馬斯·謝爾比的出現,讓貧民百姓們聞風喪膽

平頂帽型男

看過劇集的都知道,Peaky Blinders,既是《浴血黑幫》的英文原名,也是主人公謝爾比手下幫派的名號。其中,Peaky指的是有檐平頂帽,Blinders則是伯明翰人對所有穿著體面者的統稱。

所以,刨除意譯的韻味,這支幫會團伙的準確直譯名,其實是——「平頂帽型男」。

托馬斯的標準幫會穿搭

「平頂帽型男」名不虛傳。

他們在伯明翰一帶的最顯著特徵,不是身為黑幫團伙的狠勁,而是體面華麗的外形。

這些社會人統一穿定製夾克,翻領大衣,帶扣馬甲,闊腿西褲。

除此之外,他們還要為自己的脖頸精心搭配一塊三角絲巾,為雙腿細心挑選一雙閃亮皮靴。

最後,點睛之筆,也是重中之重的,必然是一頂毛呢平頂帽。它看似柔軟樸素,實際上卻在帽檐部位,暗藏著兩隻刀片。

當你看清刀片的時候,估計也離死不遠了

由此可見,Peaky Blinders絕對與前文提到的Sloggers有著天壤之別。

首先,那種把褲腰帶當武器使的寒磣事他們斷乎做不出,其次,在每場械鬥前,他們必須先確定自己儀錶整潔。

即便是到了千鈞一髮,背水一戰的最後關頭,平頂帽型男們也絕不會丟了形象,而是會優雅的脫下帽子,割爛敵人的前額,或者乾脆帶著帽子,用一記頭錘,給對方造成兩滴血的傷害。

用帽子殺傷敵人,這莫非是任天堂設計奧德賽時的靈感來源

不過,考據進行到這裡,現實和虛構終於出現分歧。將刀片縫進帽檐的驚人設計,實際上並沒有多少真實性。

為了確認BBC的「謊言」,我先找來Peaky Blinders的遺留檔案放大看了看,並沒有發現團伙成員的帽檐里藏有刀片。

看這四位Peaky Blinders核心成員的照片,帽子都好好的,沒有縫了刀片的痕迹

另外,刀片在一戰之後的英國,還是個稀罕物件。

發跡於平民窟的伯明翰幫派,基本上不可能有條件為自己配置這種奢侈品,更遑論是縫上兩片。

最後,你也可以試著把刀片弄到自己的帽檐上,看看好不好使。

我雖然沒有親身體驗,但猜測這種軟與硬的搭配,很可能不如直接用刀片劃人來的方便(危險,請勿嘗試)

綜上,Peaky Blinders的歷史身份和銀幕形象,在刀片問題上就走到了岔路口。

我們因此有理由說,整部《浴血黑幫》所塑造的謝爾比幫派,都是虛構的,不具有歷史參考價值。而真實存在過的Peaky Blinders,僅僅是一伙頭戴平頂帽的型男。

這樣的托馬斯·謝爾比,不存在的

不過,在女人方面,Peaky Blinders確實如劇集所呈現的一樣建樹不凡。

雖然艾達、波利這樣的形象在歷史上沒有對照,但平頂帽型男的女友還是做到了雁過留痕。當然,她們靠的依然不是「武力」,而是時尚嗅覺。

遮眼的大劉海,浮誇的珍珠項鏈,炫目的真絲披巾……這些時至今日仍然魅惑的穿搭,Peaky Blinders的女伴們早一百年就玩過了。

不過她們美的也頗不容易。

傳言中,平頂帽型男的暴力多半給了身邊的女人。他們會在一起出行的時候,亂掐亂擰女友的身體。如果後者膽敢跟別的小夥子搭話,還會立馬收穫一頓飛踹。

相比歷史,劇里女人們的地位就高的多了,不愧是現代人的改編

寫到這裡,我百感交集。

在決定考據Peaky Blinders之前,我期待的是那些血肉橫飛、暗無天日,出格到無法被拍出來的大場面。

沒想到,事實如此骨感,Peaky Blinders在其活躍的短暫10年間,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爭鬥痕迹。

而真正精彩的黑幫故事,則多半發生在劇集中的對手陣營里。

比利·金柏

按照出場順序,我們先來看看切爾騰納姆賽馬場的老闆,色魔威廉·比利·金柏。

歷史上的比利·金柏,看上去真是一表人才

在第一季的前幾集里,盛氣凌人的謝爾比唯獨對金柏恭恭敬敬,甚至甘願為他屈膝。

這不奇怪,比利·金柏畢竟太強了,不是初期的Peaky Blinders能啃下的骨頭。

此人看似浮誇,色慾熏心,卻掌控著伯明翰的馬場,手下還有龐大的「伯明翰男孩」助力。

現實中,金柏還聯合了一些中小型幫派,逐漸在英國中部及北部的博彩業中隻手遮天。

說起博彩,這幾乎是19、20世紀所有英國黑幫攫取第一桶金的不二之選。

正如美國黑幫多半得益於禁酒令,可以靠販賣私酒牟取暴力,英國黑幫也因為1845年賭博法(Gaming Act)的限制,得以充分發揮一切競速類項目(賭馬,賭狗,賭人都可以),榨乾賭徒的錢包。

與此同時,長途列車的開辦也讓那些頭腦沖昏的賭棍能在全國範圍內輾轉著撒錢。這更加快了金柏之流打通異地市場的效率。

劇中,托馬斯·謝爾比不顧大佬顏面,甘願撿起金柏故意扔在地上的零錢,金柏的淫威可見一斑

參照歷史,金柏統領英國黑幫的時間長達數年。因此,劇中所謂Peaky Blinders聯合李氏兄弟搞垮金柏的反轉,完全是顛倒是非。

金柏實際上早就制服了不成體統的平頂帽型男,還在伊斯靈頓和北倫敦開辦了「伯明翰男孩」的二級分部,把個地下王國治理的井然有序。

1942年,金柏因病去世,在此之前,唯一煞了他威風的,只有倫敦的Sabini幫派。

面對後者,金柏縱使跟其他大佬強強聯手,也只有身負槍傷,倒在街頭的命。

查爾斯·薩比尼

查爾斯·達比·薩比尼(CharlesDerby Sabini)

如果說《浴血黑幫》還有什麼可以改善的餘地,那當務之急絕對是要提高薩比尼幫會的重要性。

劇中,由諾亞·泰勒飾演的查爾斯·薩比尼,其實從未與Peaky Blinders交手過。

歷史上,唯一鼓起勇氣和薩比尼正面廝殺的,只有金柏的伯明翰男孩。不過後者最多也只能做到偷襲。

1921年,薩比尼幫與伯明翰男孩,在倫敦瀉道路(Epsom Road)上,用大砍刀、鎚子和磚塊展開廝殺,場面宏大到讓附近居民一度以為發生了愛爾蘭新芬黨暴動。

最後,很諷刺,遭到突襲的薩比尼幫會,仍然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志在必得的金柏,則頹然倒於國王十字路口。

劇中的薩比尼,看上去城府頗深,不過劇里的他有很濃的義大利口音,這和事實不符,薩比尼本人就是個土生土長的英國人

薩比尼是義大利移民奧塔維奧·薩比尼和英國女人艾麗莎·漢德利的私生子。

他本名隨父親,就叫奧塔維奧,一字不差。但後來,有了自我意識的他借來兄弟的名字,稱呼自己為弗萊德或查爾斯。

身份的不確定,也許一直是薩比尼內心的困惑。這讓他既能不留情面地清除異己,又必須不斷擴大地下王國,確證自己。

20世紀初的薩比尼,已經拿下了倫敦的博彩業,靠賭場收入與保護費進賬不斷鞏固家業。

除此之外,敲詐勒索、小偷小摸和情色夜店也為他賺來了數量頗豐的「零花錢」。

然而他仍然不滿足,一面從西西里島引渡黑手黨火力,一面威逼利誘,把法官、政客、警察,統統裝進了自己的腰包。

歷史上的薩比尼幫

薩比尼發跡前,英國大地上的幫派還是很多的。

僅就伯明翰和倫敦兩地而言,就有伯明翰男孩、科特西兄弟(Cortesi Brothers)、西區男孩(West End boys)、意地緒人(theYiddishers)、白色家族(White Family)等大大小小十多個。可是薩比尼一發狠,這些對手無一例外,都被抹掉了,地下世界不再多極。

誰知命運弄人,最後搞到薩比尼的,不是任何火拚,而是他自作自受的誹謗訴訟案。薩比尼為告倒DC Thompson公司(一家電影製片公司),投入大筆金錢,最後卻沒能勝訴,居然從倫敦淪落到布萊頓。

《布萊頓硬糖》(1947),布萊頓當地的剃刀黨也非常了得

在布萊頓,薩比尼化名費雷德·漢德利,繼續遊走在黑白交界處,雖然還是能混出地界大佬的身份,但二戰爆髮帶來的時代洪水,難免要將這個有一半敵國血統(義大利)的男人衝下王座。

最終,薩比尼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兒子,失去了江山,只能在和平時期為賭場打工,在布萊頓大飯店的小閣樓上住到死。

老兵未死,只是淡出,這句話對老兵本人來說並沒有多少意義。

格雷厄姆·格林大可以把薩比尼從角落裡挖出來,讓他重新扮演黑幫社會裡的克萊奧尼,卻不能給那個蝸居在閣樓的空巢老人帶去多少慰藉。

不過薩比尼大概也不需要慰藉吧。他曆數一生,自然會明白,人生的天平終究對等。

帽子上的塵埃

Peaky Blinders的知名成員,「娃娃臉」福勒,他被記錄在案的罪名,是自行車偷竊

寫到這裡,我可以宣布,《浴血黑幫》竭力打造的托馬斯·謝爾比已經失去歷史真身,崩壞到不復存在。

那些帶著平頂帽的年輕人,和時下潛伏在暗夜角落裡的邊緣青年們一樣,「只是一夥出口成髒的年輕人,整日酗酒遛街,咒罵或搶劫路人。」(20世紀法官對Peaky Blinders的評判)

不過,編劇的所作所為可能也不算太過分。畢竟,從語言角度考證,peaky blinders這個名頭,只是泛泛而論,可以包含所有活動在20世紀伯明翰一帶的越界人。

被誇張的不僅有平頂帽型男,劇中這位由湯老師飾演的阿爾非·所羅門,在現實中也只是一個會向警察寫信請求保護的普通混混

他們中的最佼佼者可能成為托馬斯、亞瑟、約翰或邁克。

劇集將這些發跡於最窮苦處的黑幫群像濃縮起來,用格外刺激的筆調,完成了一次兩戰之間的時代側寫。

由此看來,我們雖是在煲劇中回看過去,卻也借這四季半真半假的虛構,做了一場春秋大夢。

第四季第一集結尾,這蒼涼的場面是黑幫分子躲不過的劫

時局、經濟、文化等等看不見的暗器,會比槍支和匕首更加徹底地清理掉老一代幫派的精神領地。

現實中,小希斯的改善,也已經用擴大的城市空間掩埋了幫派割地紛爭的火藥桶,並且沖淡了維繫團伙關係的家族觀念。

事實證明,不消幾代,曾經的大佬後人都對祖上的故事提不起興趣了,即便倖存下來的大佬本人,也不再願意重提過去的風雲。

他們的「遺忘」也許出於羞恥,也許出於無奈,也許只是被記憶力打敗。

總之,在泥沙俱下的時空中,縱然有一千季《浴血黑幫》,也不可能再撣落平頂帽上的塵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神傳媒 的精彩文章:

哇,2000年前的狗原來長這樣!從古到今的「汪星人」藝術演變

TAG:百神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