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內科治療無效、病程長的帕金森病患者,手術可能帶來益處

內科治療無效、病程長的帕金森病患者,手術可能帶來益處

帕金森病一直被認為是神經內科的疾病,患者通過服用藥物控制癥狀,盡量延緩疾病進展。內科藥物治療的終極目標是使多巴胺和乙醯膽鹼兩種大腦神經遞質重新取得平衡,而產生抗帕金森病的作用。但是好景不長,藥物治療一般3至5年後,神經遞質對藥物的敏感性降低,療效逐漸變差,患者不得不逐漸增加劑量,同時開關現象、異動癥狀、劑末現象、噁心嘔吐、便秘等副作用也逐漸加重,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內科治療無效、病程長的帕金森病患者,這時需要到功能神經科就診,繼續尋求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功能神經科吳景文教授指出,手術是中晚期帕金森患者最佳的治療措施。目前帕金森手術治療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微創數字化腦立體定向下神經調控術或DBS植入,二是精準定位下的大腦神經核團毀損術。

兩者的適應證不同,利弊分明。毀損術主要適用於有單側癥狀的患者,治療可導致神經核團完全破壞不可逆,醫療開支比較經濟;腦深部電刺激術主要適用於雙側癥狀的患者,同樣也是採用微創技術,效果可逆且可調試,醫療費用相對較昂貴。腦深部電刺激的電極植入帕金森病患者腦深部的基底節核團,目前常用的靶點為丘腦底核和蒼白球內側部,丘腦底核核團小,耗電量少,是最常用的靶點。

無論哪種手術,手術的成功與否取決於術前針對靶點核團的精準定位。吳景文教授介紹,患者術前要進行左旋多巴衝擊試驗、認知測試、精神測試來確認是否符合手術條件。符合手術指證的患者在術前還要進行核磁共振成像(MRI)、彌散張量成像(DTI)掃描,獲取MRI、DTI影像數據。在手術當天,患者在全麻下戴腦立體定向頭架去CT室再次進行腦CT掃描。需注意的是,安裝DBS後患者不能在有強磁場、高壓線、發動機等特殊環境下活動,避免干擾電極正常工作。

術後大多數帕金森病患者的癥狀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震顫、僵直和遲緩改善的效果相對更好。起步轉身困難、吞咽困難、說話不清楚等可能改善得不夠理想,之後這些問題會慢慢調整好。吳景文教授提醒,術後患者仍需堅持藥物治療,藥物種類和用量明顯減少。同時術後患者情緒大為改觀,這也能促進藥物更好地發揮效用。

吳景文教授強調

患者及家屬對於帕金森病及其治療方案應有充分的認識,通過內科藥物、外科立體定向手術等手段只能明顯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但無法根治帕金森病。患者應長期堅持門診隨訪複查,同時接受康復鍛煉。

作者

潘嘉毅

責編:潘嘉毅 視覺:蔡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新民晚報》專刊部推出「新民康健園」微信公眾號。廣大網友和讀者可以通過公眾號獲取健康知識、求醫指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康健園 的精彩文章:

把握睡眠「金鑰匙」——先睡心後睡眼

TAG:新民康健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