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會輸」比「追求贏」更重要,期末考試結束了,和孩子聊聊這個話題!

「學會輸」比「追求贏」更重要,期末考試結束了,和孩子聊聊這個話題!

|每日為你過濾互聯網信息|

|分享教育政策、學習乾貨、育兒策略|

期末考試結束了,有的孩子可能覺得自己考得不夠理想,作為家長如何教會孩子正確看待分數?以及由此延伸開來,我們如何教會孩子看待輸和贏?

我們總是讚揚孩子的成功,習慣為孩子的「贏」而鼓掌。這樣就導致很多時候,就算不是比賽,只是同學夥伴們之間的一場嬉戲,孩子們也會較勁,非要爭個輸贏,傲嬌的小腦袋都不肯低頭,因為孩子們看重輸贏背後連帶著的教師、家長甚至同學的態度。

但是沒有永遠的贏家。在以後的生活與學習中,孩子們會遇到各種各種的挑戰或者困難。早一點讓孩子去練習如何面對這些「小插曲」,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遠。

教孩子,學會認輸

人在順風順水的時候,你往往看不出他的差別。只有遇到挫敗時,才能看出人的態度。

上個星期,我見到全運會柔道的冠軍,我問他心得的時候,他說我們剛剛開始訓練的時候,第一課就是學會摔倒之後不受傷,你首先必須不斷被人打敗,然後你會滾翻、用特定姿勢確保自己倒下之後,不受傷。這是最重要的一課,我們也要教會孩子失敗之後不受傷,在失敗後看到光明。

教會孩子從追求贏到學會輸,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我的兒子小的時候,特別喜歡和他的爺爺下軍棋、圍棋、象棋。為什麼?每次都是他爺爺輸了,後來我看不過去,我和他下,每次都會讓他輸。儘管他不願意和我下,但我每次必須讓他跟我下,必須學會輸,不然特別危險。

經歷過挫折才會找到光明

什麼是挫折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在經受挫折的時候,知道有光明。為什麼有些孩子跳樓?就是他經受挫折後,他覺得就完了,覺得就一敗塗地了。人生不是這樣,我們必須要讓孩子知道,敗了不要緊,敗了一定還是有光明在的。

但光靠說教是不行的。只有孩子在一次次失敗後,帶他一次次去尋找亮光,是不是就可以走出來了。走出幾次後,孩子就知道挫折後有光明,就沒有更大的人生風險。

有成就的人生靠的是不斷延伸「長板」

木桶理論讓我們總是認為短板決定能盛多少水。但這個世界,短板是可以連接的。當孩子有一短處的時候,家庭、社會和學校,都急著做一件事,就是去補短。其實,更重要的是,儘快去發現長處,讓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長處。

一個家庭若如果緊緊抓住孩子優勢,多多培養,中考、高考的挫折就不在話下了。但就是我們不淡定,我們老搖擺,我們老怕輸在起跑線,最終我們就真的輸了,最終孩子的優勢家長也沒發現。

印度有一部很著名的教育電影,叫《地球上的星星》,大家可以看看。講的是一個很不會學習的孩子,分數是零分。但是他遇到一個老師,變成了寶貝,成為一個繪畫的天才。「發現真的你,找到自己,你就是太陽,光芒萬丈」。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疆學仕教育 的精彩文章:

媽媽深夜餵奶,爸爸能做什麼?

TAG:新疆學仕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