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BAT AI混戰:找准「釘子」的鎚子才是真「實錘」!

BAT AI混戰:找准「釘子」的鎚子才是真「實錘」!

臨近歲末,立春將至。2017年AI產業可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BAT三家尤其熱鬧,都在花大氣力深度布局AI產業,爭奪這場「春日宴」的第一枝。而三家的布局,無一不是先從基礎技術架構做起,而後搭建平台走開放賦能之路。乍一看似乎難分伯仲,其實琢磨下來別有洞天。這三家手法究竟孰優孰劣,且看下文分解。

一、BAT基因各異,AI業務「橫看成嶺側成峰」

從戰略布局來看,BAT三家切入AI的角度不盡相同,各有側重。

騰訊扛起「AI in All」大旗,重視以技術優化內部產品。在技術儲備方面,建立AI Lab、優圖實驗室和微信AI實驗室,打造AI技術開放平台,專註於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和計算機視覺模塊。

場景落地上,技術成果大部分被輸送至產品線中,成了微信里的語音轉文字、視頻音樂新聞的智能推薦、QQ的高能舞室等。同時,騰訊也在更多新興領域,尋求AI技術的落地。除了醫療平台「覓影」外,騰訊在金融、安防、智慧零售等領域也推出了技術解決方案。

阿里以廣撒網姿態,側重多行業的底層賦能。其技術儲備涵蓋面廣闊,通過NASA計劃、達摩院等項目,鑽研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演算法、網路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等多個領域。

場景落地環節,以AI優化電商、支付、物流等核心業務,提升多環節運營效率。同時,大力拓展增量業務,打造行業賦能基石。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阿里雲相繼推出的ET金融大腦、ET醫療大腦、ET工業大腦、ET城市大腦等,將AI與大數據、雲計算相結合,跑馬圈地滲透各個垂直領域。

百度All in AI,聚焦重點行業進行單點突破。基於五大實驗室的研發成果,其已形成了以百度智能雲和百度大腦為主體的平台體系。後者可理解為世界上最大的神經網路,具備80多項核心AI能力。

場景落地上,百度一方面將AI能力輸送到現有產品中,賦能搜索主業,強力提升信息流業務的推薦精準度等;另一方面走開放平台的道路,全力主推DuerOS和Apollo,加快AI的生態化和商業化進程。

從概念理解上看,三位大佬各執一詞,也凸顯了三家對AI產業不同的思考維度。

2017數博會引發了一場口舌之爭。馬雲堅信,「數據是原料,沒有數據什麼都不行」;李彥宏認為:「比起數據,更重要的是創新和技術」;馬化騰則在事後評論道:「更重要的要素是場景」。三人可謂爭鋒相對,各佔一山。

寥寥數句,已能看出三者思維模式的不同:馬雲更願意回歸商業基礎和經濟本質,馬化騰展現了騰訊安身立命的產品用戶思維,李彥宏則明顯具有技術的理想主義。受各自基因影響,BAT三家必會基於不同的維度和深度著手AI業務。恰如生長於不同緯度的樹木,自然會以不同的模樣、姿態生長。

二、鎚子常有,而釘子不常有,高價值應用場景是關鍵

BAT延續了移動互聯網的優勢,分別佔住了三大最具潛力的AI應用場景。

國家公布「第一批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有如貼出了AI產業的「進士」榜。統共四席,BAT各佔一席。其中,由騰訊負責醫療影像,阿里負責建設城市大腦,百度則負責自動駕駛。表面上看,三家似乎平分秋色,不相上下,其實應用場景之下,大有文章。

三大場景中,自動駕駛優勢最為明顯,是業界公認的最具商業潛力的賽道。

據高盛的《無人駕駛商業化報告》預測,自動駕駛的發展將為人類貢獻至少3.5萬億美金的經濟價值。未來誰能主導自動駕駛大腦和運營網路,誰就能成為這座大金礦的礦主。

在未來的無人駕駛時代,人們出行會選擇乘坐無人駕駛的計程車。而這些車的網路運營平台可能將是Uber、滴滴或者是Google、百度。這意味著,人們的每次出行都需要向這些運營網路商交服務費,而後者將成為汽車生產商最大的採購者,分食汽車產業的大蛋糕。

相比自動駕駛,智慧城市與醫療影像產業則稍顯暗淡。前者涵蓋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等多個領域,行業分散不易聚焦,長遠發展並不明晰,概念大於實質。且短期的商業重點仍在安防,相比自動駕駛要小不少量級;醫療行業雖是眾人皆知的大蛋糕,但水非常深,互聯網能切進去的比例很有限,且醫療影像只是其中一小塊分支,僅是個幾十億規模的小市場。

在AI產業,鎚子我所欲也,釘子亦我所欲也,二者需得兼。

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AI團隊,被稱為「拿著鎚子找釘子」,空有技術實力,但缺乏行業認知,沒有找到好的應用場景,終究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此,只有在紮實技術支撐的基礎上,找到高價值的應用落地場景,「鎚子」才能成為「實錘」。

自動駕駛作為行業公認的高價值賽道,除了百度,騰訊、阿里均窺視已久,只是各自選擇了不同的發展路徑。騰訊以戰略投資為主,已先後入股蔚來和威馬,投資了滴滴和特斯拉;而阿里入局最晚,此前主要圍繞車聯網發力,與上汽合作成立車聯網公司斑馬網路,還投資了滴滴和小鵬汽車;百度入局最早,已探索出一條清晰的以Apollo為核心的「安卓」路線,是賽道中迭代速度最快的領先者。

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AI迭代速度事關命脈

AI未必有絕對的技術壁壘,迅速迭代是致勝的關鍵。

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強調,「對互聯網公司來說,速度是最核心的競爭力。是產品生產迭代的速度,是推廣宣發的速度,也是公司內容不斷更新持續的速度。」換句話說,技術的絕對壁壘並不存在,只要砸足夠多的錢,花足夠長的時間並非難以逾越。新常態下,只有迭代的速度更快,才能第一時間發現並解決行業痛點,佔領用戶心智,搶佔先機。

百度Apollo的迭代速度很快,一個季度一個大版本,目前看都能如期或超預期完成。

從7月5日首期開放1.0能力,到9月20日上線1.5版本,再到今年1月8日再度公布Apollo 2.0,百度的升級步調可謂緊鑼密鼓。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方式,幫助百度敏銳感知行業需求,佔領先發優勢,加快AI生態的締造,打造出競爭者難以望其項背的優勢。

通過不斷迭代升級,Apollo在功能和商業落地上,均有不俗表現。目前,其雲端服務、軟體平台、參考硬體平台、參考車輛平台四大模塊已全部點亮。合作夥伴現已超過90家,包括博世、大陸、德爾福、英特爾等。量產計劃也從今年開始陸續展開。比如2018年,百度將與金龍客車量產無人駕駛微循環巴士,2020年,則計劃與奇瑞落地生產L3級別自動駕駛汽車。

四、構建AI新世界,其實是一場「富二代」的遊戲

布局AI的賽道(尤其是自動駕駛)需要有長期的耐心,與穩健的現金流支撐。

去年雲棲大會上,阿里稱未來三年將投入1000億人民幣,支持AI技術研發。即便金額規模如此之大,也未在業內驚起千層浪。大家對AI的高投入,似乎已司空見慣。而自動駕駛更甚。近期,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估計,全球公司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投入,已達到800億美元。不過,市場上仍然沒有絕對的領先者。

在AI產業成熟之前,它更像一個嗜血者,只有能持續提供穩健現金流的企業,才具備支持其成長的能力。在國內,只有BAT三家具備該資格。騰訊有社交+遊戲、阿里有新零售、百度有搜索+信息流,均能長期為其帶來穩定、可觀的資金收入。三季度末,騰訊、阿里、百度的現金流分別為274.62億元、1598.6億元、1081億元,都相當充裕。而小的創業公司由於缺少穩固的主營業務,很難支撐AI的長期投入。因此AI的這場遊戲很可能,只是一場利好頭部玩家的遊戲。

五、結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亂戰之後,天下終歸曹魏。而AI這輪烽火狼煙,BAT三家最終誰將成為這個時代真正的梟雄,拭目以待。

文:錢皓,何玉嘉亦有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錢皓 的精彩文章:

中國家電過度依賴代工,海爾憑自主創牌全球9連冠

TAG:錢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