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越戰爭,戰爭的洗禮

中越戰爭,戰爭的洗禮

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

39年來,《高山下的花環》中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已經成為中國偉大勝利的註腳。談判簽署雙方邊界協議,歸還著名的「老山」里原屬越南的莫卡山高地後,越南亦舉國歡慶。

兵者國家之兇器,戰爭是一種零和遊戲,必然有勝負,甚至是雙敗的結局,而在中越戰爭三十年之後,拂去歷史的煙塵,我們赫然發現,從更久遠的影響的意義來說,中越戰爭,最後卻造就一種雙贏的結局。

對於中國來說,成功「教訓」越南,成為中國騰飛的起點,中國曆三十年改革開放,即以越南祭旗;意外的是,對於「被教訓」的一方越南來說,與中國的戰爭,亦成為越南對外最後一戰,越南從此告別舊時代,徹底開啟步入現代社會的歷程。

「升龍」的歷史困局

升龍是越南首都河內的舊稱。越南與中國一樣,以龍為圖騰。升龍,寓意巨龍騰飛之意。

歷經數十年的抗法、抗美戰爭之後,1976年,越南終於完成統一。而這兩場戰爭的勝利,極大地鼓勵了越南人的民族意志,復興千年之國的願望,使越南迫切希望找到「升龍」之道。

在某種意義上說,越南選擇對中一戰爭,是其內外交困,以及無法突破舊時代的情況下的必然選擇。

在獨立戰爭中,越南獲得中蘇兩國支持最多,中蘇之間六十年代即已經交惡,而其時越南抗美戰爭尚未結束,越南在中蘇對抗之間,天平逐步偏向蘇聯,只是當時還需要藉助中國力量,越南一直隱忍未發。

越南統一之後,即開始調整對外關係,在中蘇交惡一方,選擇一方,無論從「遠交近攻」的策略出發,還是從國家利益出發,選擇蘇聯,疏離已經與美國解凍的中國,都成為越南的必然。

越南在後殖民時代的後遺症。亦促使其選擇武力對抗中國。

雖然法國和美國先後深陷越南的泥潭,但是,當時的全球主流,已經拋棄了殖民模式,當時的非洲,除了辛巴威和納米比亞之外,已經基本完成獨立,全球民族國家,都已經逐步建立,越南在贏得獨立之後,對於被殖民歷史記憶猶新,未能認識到未來時代的國家交往模式,也未完成向現代國家的轉型。而武裝鬥爭的方式贏得獨立的歷史,使其不僅迷信武力,更是對被殖民充滿警惕。

在此情況下,越南入侵柬埔寨,在東南亞的擴張,不僅是對中國的牽制,更是希望謀求獲得地區霸權,結成「印度支那聯邦」,成為地區霸主,以霸抗霸。

越南不顧中國在其獨立過程中的巨大幫助,統一之後即逐步與中國決裂,甚至不惜以小搏大與中國一戰,亦是這種殖民時代後遺症的體現。雖然中國早在50年代即推行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並且在後來推行不結盟、不稱霸的國策,但是,越南一直對中國存在防範心理,而這種防範心理,則是深藏越南民族心理千年之久,上千年的「北屬」歷史,使越南猜忌中國對其殖民或者進行控制的可能,雖然中國從清政府時即放棄對越南的保護,越南仍然迫切希望通對中一戰,徹底擺脫對中國的依附。

越南統一之後,精神領袖胡志明已經逝世,早年參加革命的黎筍接任,由於其個人及越南歷史性的局限,越南當時的發展道路,既非印度式的完全成為西方式的亞洲翻版,亦非孫中山倡導的威權與民主結合的東亞模式,越南奉行以俄為師的極端路線,未能適應時代變化。最後造就一種怪局,即面臨崩潰的經濟,以及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和控制力,這種困頓又富有動員力的國勢,極其容易以戰爭作為最終出口。

在內外交困之下,越南與中國的對抗,已成定局。它既是冷戰時代越南在中美蘇大三角中身不由己尋找定位的必然,亦是其告別殖民時代的歷史性條件反射,更是其畸形發展道路引導的必然結果。

山口的中國

中國面臨與越南類似的困局。

在內政方面,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國國運岌岌可危,數十年的發展道路面臨嚴重挑戰。民族信心亦跌入谷底,迫使需要尋找新的發展道路,重振民族精神。而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國開始拋棄以俄為師的道路,進行融入全球主流的努力。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逐步向西方靠近,中美蘇大三角之間平衡被打破,中國與美國越走越近,而與蘇聯之間,既有大國之間的制衡與爭端,更有發展道路上的巨大分歧。

為牽制中國,蘇聯於1978年11月與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同盟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半島建立「印度支那聯邦」。越南出於「遠交近攻」的現實戰略利益,以及維護「社會主義正朔」的意識形態驅動,遂不顧中國曾經的巨大幫助和犧牲,寧願背負「忘恩負義」的惡名,也要與中國決裂。由此,越南侵略中國的盟友柬埔寨;同時在國內進行大規模的「排華」;並出兵佔領南沙群島的部分島嶼;製造邊境衝突,侵犯中國領土。

作為曾經的「小弟」,越南的挑釁將中國置於火爐之上,嚴重挑戰了中國本已失落的自尊心,中國如無回應,將喪失最後的尊嚴與信心;當時剛形成的新領導核心,其權威亦將受到嚴重損害,若無足夠的權威,將無法發動後來深遠而宏大的社會改革,亦喪失對全社會的號召力。

在此情況下,中國領導層希望通過打擊越南,重新振奮民族精神。獲得權力中心更迭後的新的政治優勢與社會動員能力,同時,通過打擊越南,徹底與蘇聯分道揚鑣,下定最後決心,重新融入全球主流。重啟百年現代化之路。

1979年2月17日,中國解放軍動用20多萬人的兵力,對越南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獲得勝利後,即刻撤軍,給予了越南有克制的教訓與打擊。其後在邊境持續了十年小規模交火,一直到89年徹底終戰。

同年春天,鄧小平來到中國南海邊畫了一個圈,一座城市神奇崛起。中國由此步入新時代。

1979,一場戰爭與一座偉大城市的誕生,絕對不是巧合,而是歷史之河在某個地方匯流,激起巨浪滔天。

現代化的血祭?

在中越戰爭之後,兩國均獲得了歷史性的進步。作為不詳之兆的戰爭,卻成為兩國國家戰略的勝利。

在某種意義上說,這場戰爭之所以無論勝敗雙方,都成為贏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這是一種告別之戰,中越雙方都通過這最後一戰爭,完成了新舊時代的蛻變,戰爭本身的勝負變得不再重要,而通過戰爭的洗禮,開啟一個新時代才有更偉大的意義。

對於中國來說,中越戰爭事實上贏得了中蘇之爭,並且通過教訓越南贏得了東南亞國家的尊重,同時,與曾經的「同志加兄弟」的戰爭,使中國拋棄意識形態,將眼光放得更長遠,更加廣交朋友,奉行均勢外交策略。六十年代以來的「輸出革命」所帶來的第三世界革命盟主的地位告終。

而中國改革開放,亦以中越戰爭祭旗,中越戰爭不僅在當時百廢待興的時期振奮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樹立了新一代領袖人物的威望。同時,中國的威懾,造就了未來三十年的長久和平格局,為改革開放創造了歷史環境。後來中國的開放,即從南方廣東開始,而未來的北部灣開發,以及海洋戰略,都將長久依賴本次戰爭勝利。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通過這場戰爭,表達了徹底融入世界主流的決心。中越之戰,可以看作是中國對蘇聯模式的徹底決裂,從此,中國義無返開啟現代化進程,開始全面融入全球化的主流。自此風潮一日千里。改革開放凡三十年,中國已經發生滄桑巨變。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並即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前途不可限量。

中越之戰,亦使越南完成現代化的洗禮。

當年越南加入蘇聯體系,而在90年代初,蘇聯卻土崩瓦解,迫使越南調整其對外策略,越南於1989年從柬埔寨撤軍,1991年同中國實現關係正常化,1995年同美國互派大使並加入東盟,之後又成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員。迄今越南已同170個國家建交。自此徹底告別冷戰時代。

越南對中一戰後,中國主動撤軍,中國亮出底牌,亦使越南消除殖民恐懼症,至今,很多越南民間人士認為,越南對中國一仗打得值得。越南自稱打倒了日,法,美,中四大國,在某種意義上說,越南對中戰爭,使其確認了對中國的對等地位,免除了持續千年的內心恐懼。

更為重要的是,戰後,越南也開啟其現代化進程。中國改革之後的突飛猛進,對越南造成了巨大震撼。1986年,黎筍去世之後,舊的模式山窮水盡。越南瀕臨破產,重新上台的開明派阮文靈,仿效中國進行「革新開放」,90年代蘇聯解體之後,越共內部「親蘇反華」派遭到毀滅性打擊,越南全面反思蘇聯模式,在借鑒中國經驗基礎上,加之越南統一不久,「南方系」中仍保留很多熟稔現代體系的改革人士,越南進一步加大了革新開放的力度與廣度,國勢蒸蒸日上,甚至在政治改革領域,越南走得比中國還要遠。

在中、朝、越、古四個僅存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唯有曾發生戰爭的中國和越南先後走向現代化之路,使得中越之戰,更象是一場現代化的血祭。

國家的興盛,並非由於戰爭,但是,戰爭卻開啟了中越兩國的興盛時代。當時的對抗策略,竟然成為今日的雙贏戰略。

歷史永遠面向未來,未來不可預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兵之眸 的精彩文章:

如果死刑犯在臨刑時居然反抗,後果是什麼

TAG:老兵之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