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寶寶變成「小黃人」,該怎麼辦?
人們肉眼看到的黃疸,其本質是「膽紅素」。當體內膽紅素瀦留時,血清膽紅素增多而出現皮膚、粘膜或其他器官黃染的現象。
大家都知道孩子出生時身上會有黃染的情況,稱為新生兒黃疸,發病率很高,通常在60%-80%左右,又經常反覆。有些老人提倡在孕期要吃鵝蛋能避免新生兒黃疸,這種方式當然不科學,搞清楚黃疸的分類和誘因才是根本,只用弄清楚黃疸的發病機制,在黃疸寶寶的護理上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01
生理性黃疸
由於新生兒大量紅細胞破裂,膽紅素來源過多;超出了肝臟對膽紅素的代謝能力,使得膽紅素值暫時性升高。
這一過程屬於新生兒正常生理現象,無法預防也不需治療,可隨著身體發育越好,慢慢好轉。在日常生活中只需注意黃疸護理即可。
02
早髮型母乳性黃疸
早髮型母乳性黃疸也叫母乳餵養不足性黃疸,與新生兒餵養不足、胎糞延遲排出有關。因飢餓引起的母乳性黃疸可通過正確的母乳餵養來預防。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在足月寶寶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 。
早髮型母乳性黃疸,一般在2-4天出現,5-7天高峰。這兩種黃疸的發生時間和峰值時間有疊加,造成膽紅素峰值異常高。
遲發性母乳性黃疸在寶寶出生後6-8天出現(緊接著生理性黃疸消退時發生),7-14天達到峰值,這就造黃疸減輕後又加重,且長時間持續。
GIF
面對「小黃人」寶寶,我們該怎麼辦?
01
生理性黃疸:早晚多曬太陽
曬太陽注意事項:早晚各曬一個小時以上效果好。曬太陽時把寶寶眼睛遮起來,夏天可以把寶寶趴著,背後及四肢皮膚露出來曬,冬天可以把寶寶臉和手腳皮膚露出來曬。曬太陽的原則是舒適為主,皮膚盡量暴露多一些出來曬,如果寶寶有皮疹或者天氣太冷、太熱則不曬。
02
輕中度病理性黃疸
口服藥物治療+早晚曬太陽,有條件的患兒最好照藍光治療。
注意:病理性黃疸的寶寶服藥後膽紅素仍可能持續升高,所以服藥後仍需要每天複查膽紅素值直至黃疸數值穩定下降,部分寶寶吃藥後黃疸數值仍會超過300umol/L,需要改為住院治療,以免出現膽紅素腦病。
03
重度病理性黃疸
包括出生24小時內黃疸患者及經皮膽紅素測定>300umol/L(>17.5gm/dl)患者必需住院治療。
文章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人員
北京醫師協會
北京藥師協會
網醫聯盟,一個可以看病的網站,國內首家專業藥師諮詢平台~


※給寶寶吃蛋黃輔食要謹慎,弄錯了誘發過敏!營養師告訴你正確選擇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