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馬雲宣戰!撒幣200億!劉強東又要搞大事!
點擊天天看電子商務頭條好文章
人人都說投資不過山海關,質疑東北投資環境似乎成了一種政治正確。
當「亞布力」和「雪鄉」風波將東北再次推上風口浪尖的時候,京東卻將2018年第一個大額投資放到了東北。
劉強東的政治覺悟
當扶貧任務從政府轉移到民企的時候,劉強東一躍成為續許家印後政治覺悟最高的民營企業家。
2017年11月份,劉強東主動請纓,宣布擔任平石頭村名譽村長,用產業的方式讓全村家庭年收入提高十倍,全村村民全部脫貧。
高調的作風還惹來了馬雲的一頓諷刺:只扶貧一個村有什麼用,阿里直接成立100億脫貧基金。
這口氣,劉強東咽不下,很快,他就找到了反擊的方式。
2017年11月26日,在中國工商業聯合會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總理說,要引導民營企業積极參与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為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貢獻智慧和力量。
1月15-16日,劉強東宣布計劃未來三年在東北進行超過200億元的投資振興東北區域經濟發展。
總理的話,劉強東聽進去了。當別人都恨不得向東北啐上一口吐沫,順便踹一腳的時候,劉強東反其道行之,大聲幾乎:
沒有東北就不會有國家初期的工業振興!今天他們有了困難,大家都應該過去幫一把!
大局意識可見一斑。
然而就京東此時的處境來看,他這種「民營企業家做政治家的事」,會讓他最後哭著走出東北嗎?
京東的尷尬
要說以往,京東消耗資本的事情沒少干:
首先是承擔巨大的金融風險。
作為一家電商企業,京東無疑很擅長做供應鏈金融。2015年雙十一,京東白條業務所向披靡,助力京東一舉拿下接近250億左右的銷售額。與此同時,京東也承擔了更大的金融風險。
那年,白條業務按照常規的8%來測算,京東就要為此墊付20億的資本。
當時,對於整個互聯網金融業務來說,京東一方面在冒著高風險尋求資產端的業務,但在負債端,京東一直沒有實現規模資金的沉澱,有時必須常常通過拖欠供應商的貨款勉強維持融通。
好在白條業務雖然消耗成本,卻可以挖掘用戶的精準消費行為數據,為進一步的消費信貸做大數據分析的準備和鋪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京東白條的資本消耗也讓京東的大布局中成就了一項「通往未來的業務」。
其次,在虧損下發債。
2016年4月,京東宣布將發行總額10億美元的債券,如此規模僅次於2014年IPO的17.8億美元融資。與IPO融資相比較,債券融資,成本更高。上市至今不過兩年,卻如此大規模發債背後則是業務對資金需求大.
簡言之,缺錢。
那時,2015年全年根據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計算,京東出現94億元凈虧損,比上一年的50億元增加了88%。其中在京東的業務當中,京東金融+京東到家等業務資金需求相對龐大。在此之後,京東股價連續兩日重挫,市值蒸發近300億人民幣。
京東「砸錢布局」的套路讓其在收入和交易大幅增長的同時,虧損額也在迅速擴大。
而在2017年,京東的處境就是個大寫的尷尬。
一直以來,京東的策略都是以自營業務賺口碑,從第三方賣家賺利潤並沖高GMV帶動估值上升。然而一旦第三方賣家在GMV中的佔比超過50%,則會被質疑「京東不是京東了」。
目前,京東就面臨這樣的尷尬處境,自營業務受物流等基礎能力的限制增速不會太高,第三方賣家的GMV又不好意思「超車」。
京東GMV增速放緩的同時,營收增速亦創出新低。2017年Q3,京東營收837.46億,同比增加39.2%。
對此有人認為,京東在資本市場講的故事原本就是「先做大再賺錢」,以往投資人也不管是賠是賺只看增速。如今「高速增長」的故事褪色,也到了該賺錢的時候。
振興東北?劉強東有自己的小算盤
「在於黑龍江領導會談時,劉強東表示,京東大力投入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更看重如何幫助當地特色產品外銷。」——仔細揣摩下這句話不難發現,與其說幫助東北振興經濟,不過可能就是幫東北在京東上賣東西。
所以,劉強東瞄準東北就是去東北淘金:進價低、人工成本低、物產豐富、附加值高,東北特產真的是利潤杠杠的!
烏蘇里江大馬哈魚,大興安嶺珍稀菌菇,東北大米、黃豆……在東北地區,有許多優質的農作物產品。
可不要小瞧了這些農產品,在當地市場價格可是相當的便宜,但一旦跨越東三省市場,這些農作物的價格就能翻好幾倍。那些怕東哥把奶茶賠進去的菜鳥,其實是對東北市場不夠了解。
很多人都不知道東北土特產都包括哪些產品,如果細數的話,能有100多個品種。其中,最貴的人蔘,即便年齡只有一年,從養殖地採購只需要20元,但稍微一包裝貼個牌,價格立刻就翻三番。
如果賣到像上海這種一線城市,你說是三年的也沒人能認出來,價格還能再翻兩倍,也就是說,只需要20塊成本的1年人蔘,你買到手可能就是120塊,而中間的錢都被誰賺去了,希望你心裡有個數……
所以,社會我東哥絕對不會隨便花錢,京東用近10年的利潤去投資東北市場,肯定有一定的把握,首先便是看中東北經濟低谷中的商機,很多東北拿的出手的產品非常有合作基礎,利潤也非常的可觀。
其次,憑東哥的關係,都不差事。這次京東與政府通力合作,推動電子商務末端社會化物流服務網路的建立。說白了,就是有關係底氣足。
大家都知道東北人為什麼會離開東北,就是很多人無法靠關係在東北有個很好的發展。換句話說,只要有關係,都能混的不錯。比如,在虎撲上曾有這樣的一個帖子:
這個帖子就引起了眾怒,因為在東北,大多數人也無力與這種潛規則抗爭,他們可能痛恨「找人」,但每次需要辦事的時候又不得不去「找人」,因為其他人都這麼做,你不這麼做,就等於把本應屬於自己的東西讓給了其他人。因此才會出現有夢想的年輕人都在逃出東北。
所以,再去想1.6萬億的財政補貼都沒能夠拯救得了東北這件事,就會發現啊,東北根本不差東哥的200億元,關鍵是東哥能把這200億花在刀刃上,能讓自己擺脫尷尬的局面,至於能不能拯救東北經濟,那就另說了。
當然了,正如京東彎道超車「砸錢布局」一貫的風格,此次投資東北依然將面臨各種問題。首當其衝的便是東北燒錢過後,能否實現盈利的問題;其次是與當地zf合作能否進展順利,政策是否支持的問題;此外便是與阿里巴巴之間的「二選一之爭」……
圍觀不嫌事大,未來的京東能否打破困局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金魚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歷經32次失敗的他,年僅36卻執掌著市值970億的美圖,他憑啥能最終戰勝失敗?
TAG:電子商務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