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輕的時候住在哪裡對你有多重要?

年輕的時候住在哪裡對你有多重要?

來源:藝非凡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

你的野心是什麼?

是比別人掙更多錢?是更時髦一點?是你應該更強大?是出人投地?是過的更有滋有味?

所有偉大的城市和地方都在激發著某種雄心,所以選擇去哪裡住是那麼的重要。

城市能提供聽眾,選擇同行。

知乎上曾有一個非常火爆的問題:「為什麼在大城市那麼累,很多人還是選擇留在北上廣?」相信 2016 年的一本暢銷書里,有段對白便是很多人心中的答案。

「你為什麼呆在紐約?——我的野心那麼大,只有最繁華的都市才能裝得下。世界上只有這一個地方,大到足以容納如此之多,肆無忌憚、漫無邊際的慾望。」

寫出這句話的,是一個名叫 Stephanie Danler 的高顏值的美國妹子。10 年前,她和許許多多的人一樣,嚮往大城市的繁華,心中藏著各種洶湧的夢想。22 歲的她離開了家鄉,孤身一人來到紐約。雖是大學畢業,但選的第一份工作並不是在高大的寫字樓里當白領,也不是在豪華的酒店裡當領班,而是在餐廳里當服務員。

之所以做出這個選擇,是因為和自己的成長曆程有關。Danler 出生於南加州一個普通的家庭,母親常年酗酒,父親是個癮君子。在 Danler 的記憶中,母親時常是酩酊大醉,父親則動不動就消失不見,時不時還有賭徒上門來索債。

但 Danler 並沒有因此沉淪在不良環境中,從小她就有上進心,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直到後來父母天天吵鬧,16 歲的 Danler 實在無法忍受這些破事,隨即搬到朋友家,並去餐廳打工,一邊賺錢一邊讀書。

父母分居後,Danler 本想回家和母親一起住,母親卻將她打發給了南加州的父親。一個十幾歲的少女和一個整天嗑藥的癮君子住在一起,最終能有什麼好結果呢?時間久了,Danler 發現父親不但嗑藥,還給自己注射冰毒,前前後後進了 5 次戒毒所,最後窮得連房子都抵押出去了。

Danler 22 歲這年,父親又嗑嗨了,終於把自己嗑進了療養院。回想自己的人生,簡直亂七八糟,傷心欲絕的 Danler 選擇了逃離。Danler 將目光投向紐約,那是她心目中閃著金光的城市,一個四處洋溢著夢想光澤的地方。她要重新開始,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永遠把自己跟那些爛事兒隔離。

但紐約居大不易,何況她一個鄉下小丫頭,讀的也不是什麼名牌大學,沒有什麼過硬的技能,孤身一人,無依無靠。在紐約遊盪了幾個月後,Danler 才意識到,大城市的繁華背後也有極其殘酷的一面。

好在 Danler 並不是什麼心浮氣躁的人,既然自己以前只在餐廳干過,那就從侍者開始干起吧。Danler 在紐約一家法式餐廳,當上了最不起眼的服務員。但這家餐廳已經比她以往干過的任何一家都要豪華。

在這家餐廳工作,侍者必須擁有專業的菜品、酒水知識,知道如何向顧客們推薦食物,每一次端茶倒水、清理餐桌都要像我們在電影里看到的那樣優雅。畢竟來這裡用餐的人,大部分都是品味和格調非常高的。

Danler 胸懷夢想,但絕不好高騖遠,知道什麼都要一步一步來。她非常認真地接受培訓和學習,一旦因為業務不熟而犯錯,Danler 就會反覆練習,練熟為止。

幾年時間裡,她在紐約好幾家高級餐廳當過服務員。雖然很多人都不大瞧得起這份工作,但 Danler 一直在這裡迎接各種挑戰,累積各種人生的經驗。

她細心觀察著來來往往的人,其中有貴婦人和暴發戶,也有名廚和玻璃心的打工妹。這些人,最終成了她小說里的素材。快 30 歲時,Danler 已經成為了一名餐廳管理者。

但她並不止步於此。按理說,經過 8 年時間成為高級餐廳的總管已經很不錯了。但就像她自己說的——既然紐約城那麼大,我的野心為什麼不能再放大一點?

Danler 一直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在那些年裡,她始終沒放棄學習。一邊上班,一邊抽出空閑時間來攻讀了藝術專業的碩士學位。一有時間,她就閱讀小說,並在深夜裡獨自伏案練筆。

餐廳這個場所,就如同紐約這個繁華都市的縮影,日復一日接觸各色人物,Danler 得到了許多閉門造車創作者根本接觸不到的故事和素材。每天她都留心這些故事,甚至會帶個小本子將細節記下,等到睡前再拿出來翻看。

她相信,機會不是憑空降臨的,不是一夜之間就變個人生,而只要留心觀察、事事好學,不去盲目地抱怨和攀比,按照自己的步調往前走,就一定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森林。

當時誰也不知道,利用讀碩士的課餘時間,她偷偷地寫了一部小說。小說本來只是她上課的習作,但寫出一個開頭之後,Danler 就停不下來了。她想把自己在這個城市裡的感受,自己年輕時的心路歷程寫下來。

「因為我在餐廳裡面,碰到了太多和我一樣的人,他們都想努力在這座城市生存下來,有的做到了,有的卻黯然離開,那是一些勵志而憂傷的故事。」

故事是寫好了,但 Danler 卻沒什麼門路。就在這時,命運推了她一把。

2014 年 10 月的一天下午,企鵝蘭登出版集團總編輯彼得?蓋澤斯在她工作的店裡用餐。Danler 意識到他是誰的時候,迅速抓住了這個稍縱即逝的機會,毛遂自薦將小說放到了彼得面前。

彼得只是出於好奇翻了翻,但一口氣就讀完了 10 頁,一個職業出版人的素養告訴他,這是一本非常優秀而且充滿了話題性的小說。他怎麼也想不到這麼優秀的作品,居然是一個餐廳的服務人員寫的。就在幾天之後,Danler 收到了一份價值 50 萬美元的出版合同。

從 22 歲初出社會的小姑娘,到站在青春尾巴上的管理人員,Danler 在這 10 年裡的艱苦付出終於得到了她應有的回報。

這一切不是靠睡大覺和幻想得來的,是靠著腳踏實地,一天一天積累提高自己才抓住了機會。2016 年的 5 月,Danler 的小說——《你要像喜歡甜一樣喜歡苦》出版上市。彼得的判斷無比正確,Danler 的處女作很快就成了暢銷書。兩個月內被加印 9 次,十幾個國家爭相簽下版權。

不但銷量火爆,而且連明星都來捧場,紛紛曬出讀書心得。但不要以為這是一本膚淺的,快餐式的心靈雞湯小說。

小說里有 Danler 10 年來的體悟,雖然講的是一個女孩在餐廳成長的故事,一部半自傳性質的作品,但它背後承載的其實是很多年輕人在大城市生活的縮影。這裡面包含的悲喜歡憂,正好也擊中了不少明星的心。

羅伯特·麥基曾在《故事》里說:「好的故事是生活的比喻。」

Danler 的書反映的,就是那些離開家鄉出來闖蕩的年輕人,寫他們的迷惘、痛苦、掙扎和奮鬥,如何尋找自己的價值,確立自己在世間的位置,所以才能引起人們強烈的共鳴。

書中的一些句子也解釋了為什麼哪怕很苦,很多人依然選擇留在大城市奮鬥:

1、很久以來,我一直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被固若金湯的孤獨圍困,看不到未來。然而,當我來到紐約,一切都改變了,我的存在空間無限擴大,未來他老人家甚至衝破迷霧,親自跳到了我面前。

2、來到這個城市之前,我的生活只是複製品。

3、是的,我來這裡是為了逃避,可究竟要逃避什麼?無聊的橄欖球賽和教會活動?死氣沉沉的小巷盡頭凋敝的低矮住房?讀本地報紙、吃盒裝甜甜圈的千篇一律的早晨?還是這種平淡無奇、令人感傷的生活本身?答案並不重要,我也永遠不會想出確切的回答,因為與大多數人一樣,我的生活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前進,而且必定是向前的。

4、生活並不在一條固定的軌道上運行,你無法積累什麼,每個夜晚結束時,一天的時日會被擦除乾淨,所以,如果保持振作,就永遠不會疲憊。

每個生活在大城市裡的人,都在書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和心情。多年以來,無論多麼困難,她們都一直在咬牙堅持著,不想倉促地逃離這個地方,因為世上沒人比她們更加了解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記得在很早之前,有過一個泰國學渣 Jon 的故事。Jon 也曾嚮往大城市的繁華,但是到了大城市卻各種不適應,讀書沒讀好,出來打工也被歧視,呆了七年之後一怒之下回家,挖了一片池塘開墾了一片荒地,結果最後創建了自己的農場、品牌,搞得全世界的青年都來膜拜,把他當精神領袖,為他打工,連 TED 都請他去做演講。

他的故事和 Danler 的故事,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一個選擇在大城市奮力打拚,一個選擇回到鄉村過田園生活。選擇留下也好,選擇離開也罷,這裡面沒有什麼可比較的,不是敢於挑戰自我的就強大,而選擇離開回鄉的就軟弱。說到底,這是關乎內心的事,重要的是知道內心想要什麼。

我們不是去看別人怎麼生活,而是要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人生之路是普適性的,有些人也許給了萬貫家財也不快樂;有些人老婆孩子熱炕頭永遠不甘心;有些人總愛活在更高追求的道路上;有些人喜歡平靜的日子以獲取自在…...

這裡面沒有高低之分。唯一一點,它們是相通的,不管是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每條路在最大程度上,都應該通向內心自由之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葉觀察 的精彩文章:

TAG:一葉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