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女子懷二胎三個月,子宮竟然掉出來了!

女子懷二胎三個月,子宮竟然掉出來了!

大家好,這裡是媽媽網獨家專欄【媽媽調查局】的第022篇原創【孕期/育兒知識】文章,用娘心調查孕育知識真相,我們會一直努力,一定要持續關注我們哦!

最近,一位準媽媽的經歷嚇壞了小編。一位二胎准媽媽,竟然發現子宮"掉出來"!

懷孕2個月開始發現有異物從陰道里掉出來,情況持續了一個月,就醫後才發現竟然是子宮脫垂,掉出來的異物竟然就是子宮!

其實,這是由於准媽媽在生一胎後,沒有做好盆底肌的康復,引起的盆底功能障礙。

懷孕期間子宮竟然掉出來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了讓准媽媽放心,現在就來扒一扒子宮脫垂的那些事。

什麼是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是盆底功能障礙的一種,指子宮從正常的位置沿著陰道下滑,甚至滑出陰道口外。一般來說,這是由分娩後造成的盆底肌鬆弛引起的。

那懷孕、盆底肌鬆弛和子宮脫垂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簡單來說,准媽媽的盆底肌肉就像一個籃子,寶寶是放在籃子里的西瓜。把籃子和西瓜懸掛在空中十個月,隨著西瓜越長越大,會導致籃子被撐大甚至變形。盆底肌也是一樣的,隨著孕周的推進,准媽媽子宮盆底肌肉的擴張和拉伸也會越來越大。

尤其在分娩的過程中,由於用力不當、生產時間過長、難產等因素的影響,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盆底肌肉損傷。因此,懷胎十月=盆底肌"歷劫"一次。

盆底肌位於盆腔臟器的底部,是保護盆腔臟器的"最後防線",分娩後盆底肌肉鬆弛,盆腔內的器官就會"漏"出來,而位於盆腔內的子宮也會失去支持而漸漸下垂,因此導致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的徵兆和危害

子宮脫垂的徵兆

產後腰酸背痛、小腹下墜脹痛、產後性交疼痛明顯、尿不盡等等都是盆底肌損傷的表現。其中,哪些情況是可以讓身體自行恢復,哪些屬於情況需要就醫,准媽媽都必須要清楚。

子宮脫垂的危害

可能導致月經過多

子宮脫垂可能會引起盆腔內血管扭曲,造成盆腔淤血,導致月經過多。而且,宮腔需要加強子宮收縮才能讓大姨媽正常排出體位,這會導致痛經甚子宮內膜異位症。

可能會影響懷孕

雖然子宮脫垂經過治療可以再次懷孕,但會對妊娠和分娩有一定影響,重度子宮脫垂的患者,再受孕也會較為困難。

剖腹產就不會造成子宮脫垂嗎?

對於子宮脫垂,很多准媽媽都有一個疑問:順產可能會撕裂盆底肌,那剖腹產是不是可以避免子宮脫垂了呢?

順產是造成盆底肌肉鬆弛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但並不是只有順產才會損傷盆底肌!

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在懷孕十月的時間裡,胎兒和羊水的重量就已經對盆底造成了持續的壓迫,使盆底肌肉變得鬆弛,從而保證約7-8斤的胎寶能順利通過產道。

因此,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在懷孕期間就已經對盆底造成傷害了。除非遇到難產、用力不當等特殊情況,否則一般順產並不會再對盆底肌造成決定性的損傷。

能不能"保住"盆底肌,關鍵不在於順產or剖腹產,而在於產前的預防和產後的恢復。

如何防治子宮脫垂

產前需要進行預防,產後也要及時恢復,面對子宮脫垂,有防有治是最好的方法。

產前預防

懷孕期間,准媽媽可以通過凱格爾運動對盆底肌進行鍛煉。不僅可以加強盆底肌肉,還可以預防孕期尿失禁,增加順產幾率。

及時發現胎位異常,防止發生胎位性難產。分娩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側切,以免造成過重的損傷。

二胎或者多胎的媽媽,生產次數、生育次數不能過多過密,否則會讓子宮肌肉彈性降低。

產後恢復

產後,新媽媽要進行充分的休息,至少要有42天的休息時間。並且,這段時間裡需要禁止性生活。

盆底肌肉的恢復需要3個月,這段時間裡,新媽媽不能久站、久蹲或者做重體力的勞動,以免發生子宮脫垂。

產後42天後,開始進行盆底康復訓練。產後體操、提肛運動、腹肌鍛煉都是不錯的選擇,也可以使用縮陰球等工具進行協助。

避免長時間使用束腹帶,月子期間使用束腹帶,會使尚未復原的盆底肌肉更向下推,從而造成子宮脫垂。

以上內容來源於媽媽網,如一切抄襲和侵權行為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宮 的精彩文章:

女人「子宮」出現異常,身體會發出4個信號,一眼就能看出來

TAG:子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