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物種被人類吃到瀕臨滅絕?可上百萬的它們卻沒人吃?
最近一條有關鰻魚將要被人類吃滅絕的微博在網上引發大家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該博主在微博中寫到鰻魚只能人工養殖但不能人工繁殖,所以是撈野生的魚苗回去養殖,因而一直處於消耗狀態。
鰻魚是指屬於鰻鱺目分類下的物種總稱,一般產於鹹淡水交界海域。
經研究實驗,人類發現鰻魚苗不能用人工繁殖來培育,這主要是因為鰻魚有很特別的生活史,很難在人為環境下來模擬,因此只能依靠從野外獲取魚苗後再進行人工養殖。
所以被拿來做成美食的鰻魚們,都是野生的,即是是人工養育的,也是利用的野生資源。
也正因為如此,伴隨著消費市場的拓展,鰻魚的需求量逐漸增加,2014年日本鰻魚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色名錄,歐洲鰻魚狀況更為慘烈,目前已經被列為極危物種。而極為物種的下一個級別就是野外滅絕。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最近幾年國際上對鰻魚逐漸消亡的問題已經重視起來,一系列規定都在有措施的保護鰻魚的繁殖和延續。因此鰻魚現在還沒有被滅絕,屬於瀕危狀態。
在人類生存發展的歷史上
還有一些是已經被人類吃滅絕了
渡渡鳥,曾經生活在模里西斯的稀少物種,這是一種不會飛的大型鳥類,身高接近一米,體重十公斤。
由於其肉質鮮美,獵捕難度不大,在後來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渡渡鳥就被消滅殆盡。這樣快的滅絕速度,以至於生物學家都沒能來得及對他們開始研究。現在,一具完整的渡渡鳥骨架價值高達四百多萬。
長江白鱘目前是長江中瀕臨滅絕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由於其數量十分稀少又極易受傷死亡,研究機構至今未能捕獲到成熟的白鱘雙親進行人工繁殖研究。
穿山甲的問題近幾年也備受各界關注,在中國,本土的穿山甲,在最近的資源調查中,已經罕有野外觀察到實體的報告,洞穴也都是多年前的老洞穴。根據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數據,中國穿山甲的數量在過去21年里,下降了90%。
在北美西部山區的北美旅鴿,在每年的遷徙季節,它們成群結隊向墨西哥方向越冬,又飛回落基山脈度夏,由於數量多,它們在遷徙途中形成了非常龐大的鳥群。
在歐洲殖民者剛剛來到北美的時候,為了得到肉食,就把目光投到了北美旅鴿身上,旅鴿的肉也就成了北美第一批拓荒者難得的美味。
隨著美洲人口的發展,市場上對肉食的需求更旺盛了,對旅鴿的捕獵,也從探險者的自發行為,變成了一門生意。
這個曾擁有50億隻的龐大族群的物種,在1766年被發現之後,僅用了不到一個半世紀就徹底滅絕了。
看完這些以後,有人會說,鰻魚飯也沒有了,鰻魚壽司也吃不到了,我們可咋辦?
別怕!
你的選擇還多著呢!
GIF
國外的物種隨時都在泛濫,而當地人卻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甚至面對泛濫的物種只能出錢投毒或者捕殺,但是!他們不吃!!!
記不記得丹麥生蚝泛濫時大家都摩拳擦掌要去丹麥挖生生蚝的樣子?
英國、德國、美國的小龍蝦...(中國人一天就要吃120萬的小龍蝦...)
美國的牛蛙(啊...干鍋也好,燉湯也不錯啊)
澳洲兔子(唔..都已經鬥爭了上百年...果然不知道雙流兔頭的美味!)
澳洲三文魚(外國果然缺乏一個中國好廚師!)
前幾天,美國泛濫的亞洲鯉魚……(外國人真是對吃沒有什麼想像力....)
甚至還有澳大利亞泛濫的袋鼠……(袋鼠怕是假國寶吧....)
還有現在大閘蟹的情況就是泰晤士河有上百萬的純種中國大閘蟹,但是英國人不吃大閘蟹!於是上百萬的大閘蟹沒有人吃!沒有人吃!真的沒有人吃!
這些新聞一出,很多網友評論說,要是讓中國大軍去,你們不想要什麼物種,我們都可以給他吃成保護動物!
當然,這只是個玩笑,大自然的生物鏈是相輔相成的,多了誰少了誰都會或多或少影響到大自然;而大自然和人類社會又是互相關聯的,因此,大自然的不平衡也會影響到人類社會的不平衡。
吃,是本能,在現代社會中,已經滿足不了吃的本能,更多的是享受怎麼吃,所以才會有更多的物種被擺上飯桌。
但是什麼事情都要有節制,包括吃。人類身在食物鏈的頂端,不能因為滿足自己而忽視其他物種的存在。
小編在此也要呼籲大家,對於物種的保護不能停止,包括你覺得不會滅絕的物種,說不定有一天人類吃到最後,發現連豬牛羊雞也屬於瀕危動物了呢?


TAG:發現大理6 |